第三节 干部调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52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干部调配
分类号: E263
页数: 2
页码: 595-596
摘要: 1951年,新建和重点单位需要大量干部,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从工人、农民、复员军人中选调了一批干部,其中部分输送到外地和上级部门。
关键词: 人事管理 干部调配

内容

1951年,新建和重点单位需要大量干部,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从工人、农民、复员军人中选调了一批干部,其中部分输送到外地和上级部门。1956年,为新疆选调17人。1957年,为邮电部门选调一批干部。1965年,为云南选调30余人。1978年,为省重点工程选调技术人员和干部29人,其中为30万吨乙烯工程选调15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为钟表厂、鲁西化肥厂、机电公司、建委、科委、马坊煤矿选调一批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1980〜1986年,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税务局、工商局、交通监理所、公安处、地区财校选调干部230人。1988〜1989年,为财政部门选调乡镇农业税助征员121人。1989~1990年,为新建地区复退军人医院选调干部、医务人员113人,为地区监察局考选干部10名。1994年,为全区法院、检察院考选干部295人。1976〜1996年,先后选调70余名干部赴西藏工作。
  对干部调动掌握“五宽”和“五严”的原则,即有学历、有职称的调入从宽,调出从严;行政人员调岀从宽,调入从严;由上而下的调动从宽,由下而上的调动从严;由行政机关调企、事业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者从宽,反之从严;对夫妻分居的调动从宽,反之从严。对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的干部调动从严,对夫妻分居和老人身边无子女的干部调动优先。1980~1985年,共调配干部937人,其中解决夫妻分居者384人,照顾老人者172人。1989年7月,专员办公会议决定:对大专以上学历、助工以上职称人员外调要把好两关,一是在区内工作不满5年的科技人员要从严控制;二是本地急需而又紧缺的科技人员,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予以挽留。当年接受西藏内调干部9人。1987〜1990年,跨地区干部调动共142人,其中调入88人,引进科技骨干31人;调出54人,其中因家庭困难、夫妻分居调往外地的大学生27人。1991年,在干部调配上,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调入,鼓励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向企业流动。是年,从区外调入干部50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39人;调到企业干部249人,调到区外干部42人。
  1992年,为配合和支持企业的深化改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企业选拔、输送一批人才。当年共为企业调入干部327人,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83人,大专文化程度的176人,中专文化程度的61人。对人员的调岀,采取“一宽一严”的办法,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一般人员的调出控制从宽,对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中的技术人员的调出控制从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调出区外要征得有关领导的同意。全年共调岀228人,其中照顾家庭困难的72人,照顾夫妻分居的51人,工作需要的105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共15人。
  1993年,坚持为机构改革、为财政减少困难和为全区经济迅速发展服务的原则,严格行政机关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的调入,掌握在编制定员内调入人员,全年共调入机关、事业单位3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人;积极为企业引进人才,全年共调入企业24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180人;根据《全民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暂行条例》的要求,将地直企业之间干部的调动权下放给企业主管部门。1994年,坚持在“本地人才不外流”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外地人才,全年共办理干部调动手续522人。其中,调入156人,大专以上学历者105人,占66%;调出195人;区内调整171人。1995〜1996年,全区共办理干部调动手续278人。其中,调入101人,大专以上学历者72人;调出105人;区内调整72人。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