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12793 条 841 / 853
12601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至1985年间,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变迁。在清代,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田赋和契税,实行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税和地方税,支出主要用于行政、公安、教育、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12602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民国时期,县级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税和地方税。地方税由县财政管理部门征收,并用于县内各项事业的开支,如学校、保卫团、警察、自治会等。地方税的征收方式相当复杂,税率经常变化,且征收数额极大。财政总收入在不同时期有了显著的变化,其...
12603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民国时期,县级财政支出主要涵盖行政管理、公安、教育等方面的费用。县政府职员的薪水、办公费用以及县司法机关的支出都由国库或省金库拨款负责。而县属机构的职员薪水、办公费用以及一部分社会公益事业的开支属于县级地方支出。财政支出随着时期...
12604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的征税机构包括经征处、经征局和财政局,征税方式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合并,税种逐渐增多。农业赋税主要以田赋为主,税制逐步改革,征收对象包括地丁和米折。工商税实行多次改革,税种数目增加,税额逐渐增加,并在不同时期进行了合并和简化。
12605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县级征税机构的演变和税务发展情况: 清末的征税机构包括粮房、粮柜、厘金分局等,后来在民国时期逐渐改革为经征处、经征局、财政局等机构。此外,设立了各级的税务所和税务分局,负责征收各项税收。税务发展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12606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税制演变:从清初的明制到民国时期的改革,涉及田赋的改革和实际税额,并有具体的数字描述。从增加税种到实际征收情况的变化,展现了税制的发展过程。
12607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从清朝至民国时期,税制经历了多次改革。清朝时期,税收分为课、税、捐,税种较少,税额按量定额征收。民国时期,工商税统称为国税,税种增多,税额不断增加。后来税制经过多次简化和调整,其中包括1958年的工商统一税和1983年的增值税的开...
12608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境内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地方官吏中饱私囊。主要捐税包括消费通过捐、房铺捐、屠宰税附加、牛皮捐、食盐附捐、田赋附加税等。其中包括针对消费品、房屋租金、屠宰、牛皮、食盐等方面的捐税。建国后,这些苛捐杂税全部废除。
12609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境内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地方官吏中饱私囊。主要捐税包括消费通过捐、房铺捐、屠宰税附加、牛皮捐、食盐附捐、田赋附加税等。其中包括针对消费品、房屋租金、屠宰、牛皮、食盐等方面的捐税。建国后,这些苛捐杂税全部废除。
12610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末民初,当铺是由地方豪绅、地主、富商巨贾开设的,以抵押贷款生息盘剥。钱庄起初由个人开设,后发展为银行。彭泽县先后有全德恒钱庄、江西省银行彭泽分行等。抗战时期,金融业务几乎停顿。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接管县内金融机构,成立临时银行。...
12611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清末民初,本县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制钱银元和铜元。清朝时期使用的是方孔圆形的铜质制钱,还有纸币如大明通行宝钞和大清宝钞。民国时期,银元券和铜元券流通,还有各种银元和铜钱。建国后,人民币成为唯一通用货币,禁止银元流通。除了人民币,还有...
12612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本县,货币储蓄存款起初是商户用于周转的存储方式。在民国期间,银行存款以机关为主,个人储蓄存款很少且期限很短。抗战后期,由于物价不稳,币值贬值,储蓄存款几乎停业。建国初期,中国人民银行彭泽支行推行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促进城乡居民储...
12613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工业和商业贷款有较大幅度增长,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
12614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中国某县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涵盖了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发展历史和业务情况。信用合作社起初帮助农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后来业务不断扩大,支持农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群众性、民主性和灵活性。
12615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某县建设银行在1976年以后负责基建拨款和资金管理的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