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程颐” 相关
共 229 条 8 / 16
106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八阐述了圣人是天地之量的人。圣人之量,与道为一;常人之量,是天给的一分。天给的一分器量应该是有限的。大抵人六尺之躯,力量就这么大,即使想要不满足,也是不可能的。
107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九司马光曾问程颐:想安排一个人做给事中,谁合适呢?程颐说:若像当初泛泛议论人才,我是可以说的。现在既然如此,我即使有这样的人,怎么能说呢?司马光说:从您口中说出,进到我的耳朵里,别人不知道,又有什么妨害呢?程颐到底也...
108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九阐述了大资政居位,却不去访求贤人,反倒让人来求自己,是什么道理,向大官求荐举的表章,这是很常见的事。
109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九阐述了从前的人只考虑利害关系,而不考虑内外尊卑的体统,就只得那么做了。须要看一看圣人要正名分的地方,看他说名分不正时,就使得礼乐不兴,事关乎此,这就自然做不得了。
110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外书》卷十二阐述了今天的州县守令,只有规定人民的产业这一件事不能做,其他在法度中,很有些可做的事,只怕人不去做罢了。
111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外书》卷十二阐述了程颐每当见人们议论前辈人的短处,就说:你们且去吸收他的长处。
112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文集》卷六《上太皇太后书》阐述了大学教人的方法,首先是预先熏陶和预防。人在幼小的时候,知识思虑无所偏主,就应该每天让他听到圣贤的格言至论,尽管他还不知,也应当反反复复地让他听,让他受其熏染,使他满耳满腹都是这些话,时间久了,自...
113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五阐述了解说古书肯定不合古意,反倒使人浅薄。学者应该潜心进去,反复思考,从从容容,游于其间,涵泳持养,至于透彻理解,自己领会。现在却一次说完了,只是 把书给教得浅薄了。至于汉时说的董仲舒放下帐子讲诵,也未必是解说古书...
114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泰传》阐述了德与善一天天积累,则福和禄就会一天天自己到来。德行高出了享有的禄位,那么即使所享之禄达到极盛也不称作满。自古以来官隆福盛之家,没有不丧失道义而会败落的呀。
115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益传》阐述了理是天下的大公,利是人们共同追求的东西。如果能使自己的心公平,不失于正理,那就会与大众同享利益,不去侵夺别人,别人也就想给他。如果好利心切,心为自私所蔽塞,追求自己得益,而损害别人,那么别人也就与他力争,所以...
116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艮传》阐述了止之道贵在得宜,行动和静止不能按时,而却定着于一处,这样去处世,就乖戾不合,与他人背离断绝,那是很危险的呀。人固执地胶着在一个角落里,而整个世上没有与他合得来的人,那就会有艰险困迫忿恨畏惧,焚烧着、扰乱着他的...
117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三阐述了经历机巧之事久了,必然产生机诈之心。因为当人看到机巧之物时,心中一定喜欢。既一喜欢,这机诈就像在心里种下了种子一般。
118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七阐述了圣人的中正之道而言,子张只是过于厚了一点点,子夏只是差一点点还不够。但是厚这一点点就渐渐发展成为兼爱,差那一点点便发展到了为我。其过和不及同是出于儒者,其末流就发展成为杨朱之为我和墨翟之兼爱。进一步说,至于杨...
119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五阐述了佛教的学说,如果想透彻研究而后加以选择吸收,那么你还没能研究透它,自身就已经化为佛徒了。只且就它的行事上考察。固然难以只吸取他的存心而不取他的行事,有这样的存心,就会有这样的行事。。所以不如先从行事上断定它与...
120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八阐述了人们说的修炼成仙这种事有没有呢,如果说白日飞升之类的事是没有的,如果说居住山林之中保形炼气以延年益寿则是有的。人的生命就像一炉火,把它放在风中就容易熄灭,放在密室之中就难以熄灭,就是这个道理。圣人不肯做这类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