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易传·艮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742
颗粒名称: 《程氏易传·艮传》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402-403
摘要: 本文出自《程氏易传·艮传》阐述了止之道贵在得宜,行动和静止不能按时,而却定着于一处,这样去处世,就乖戾不合,与他人背离断绝,那是很危险的呀。人固执地胶着在一个角落里,而整个世上没有与他合得来的人,那就会有艰险困迫忿恨畏惧,焚烧着、扰乱着他的心,哪里还有安闲宽裕的道。“厉熏心”,说的就是不安之势熏烤他的内心呀
关键词: 理学 程氏易传 艮传

内容

12.10 《艮》之九三曰:“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①传曰:夫止道贵乎得宜,行止不能以时,而定于一,其坚强如此,则处世乖戾,与物睽绝,其危甚矣。②人之固止一隅,而举世莫与宜者,则艰蹇忿畏,焚挠其中,岂有安裕之理?③“厉熏心”,谓不安之势,熏烁其中也。
  [译文]
  《艮》卦的九三爻辞说:“它把艮的上下卦分开,割裂了脊骨上的肉,不安之势像火一样熏烤着它的心。”程颐解释说:止之道贵在得宜,行动和静止不能按时,而却定着于一处,这样去处世,就乖戾不合,与他人背离断绝,那是很危险的呀。人固执地胶着在一个角落里,而整个世上没有与他合得来的人,那就会有艰险困迫忿恨畏惧,焚烧着、扰乱着他的心,哪里还有安闲宽裕的道理?“厉熏心”,说的就是不安之势熏烤他的内心呀。

附注

[注释] ①《周易·艮卦》之艮,意为止。而九三爻以阳刚之性居下卦之上,成为上下卦的分界,这就是“艮其限”。限:界限,分隔。以之比人,则当人的腰部,九三以刚爻止于腰部,使腰部上下决裂而又不能屈伸。列其夤(yín):列同裂。夤,是腰部脊背的肉。如此使得上下相离,左右不谐。以此处世,必至上下叛离,左右决裂,当然危险。所以他心中就像被火熏烤似的不安,这就是“厉熏心”。厉:不安。②《艮》之《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当行之时即行,当止之时即止,是得时宜。行止以时则吉,行止不以时,不当止而止,不当行而行,凶。九三为不当止而止。定于一:指胶固于一隅而不通达。③张伯行解:“拘固一隅以为止,而举世之大,至莫与之相宜者,则身之所处,艰而多阻,蹇而多难,有所不平则忿,有所不得则畏。如火之将焚,如木之见挠,交逼于中,岂有安舒宽裕之理?”艰蹇:行走困难不便。挠:搅扰使得烦恼。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地名

程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