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10204条
基础文献
215条
析出资源
75664条
图表
24366条
人物
1439条
机构
689条
事件
6143条
地名
91条
专题
354条
作品
716条
实物
527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110204 条 168 / 7347
2506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2507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2508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2509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事业发展,人才为本。发展靠人才支撑,业绩靠人才创造。纵观县农村信用社60多年发展历程,无论管理体制变化、发展环境艰难、收入待遇微薄,始终有一批信念坚定、工作敬业的职工队伍默默地坚守在农村金融阵地,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信合事业的发展,奉献着...
2510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一、发展概况;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第一次信用合作社工作座谈会,提出“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要求各地根据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制订发展信用合作社的计划。1954年7月,喀拉苏乡(今夏乡喀拉苏村)成立托克逊县第一家农村信...
2511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第一次信用合作社工作座谈会,提出“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要求各地根据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制订发展信用合作社的计划。1954年7月,喀拉苏乡(今夏乡喀拉苏村)成立托克逊县第一家农村信用社。是年,根...
2512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农村信用社成立初期,乡长或乡干部兼任农村信用社主任,财务会计工作由半脱产的农民担任。到1955年底,全县14个乡成立农村信用社,专职和兼职人员达33人。
2513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2007年8月30日,县联社正式挂牌营业。农村信用社也逐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开始建立科学的用工管理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514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岗位需求,县联社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原则,坚持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脱产教育和业余学习相结合,重点培养和自学成才相结合,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2515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员工教育培训分为短期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外派挂职、下派锻炼和上挂交流等。由自治区联社人力资源部提出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经研究同意后组织实施。
2516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以来,从事信用社工作人员,一般都要先学习培训后才能上岗。岗位培训,按照“以老带新、能者为师、跟班工作、先易后难”的方法进行。以出纳工作为例,新职工先学习出纳规章制度,学习点钞整钞,学珠算;然后跟老职工上岗,老的教,新的学,学会出纳...
2517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一、用工制度;托克逊县信用社的劳动用工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的过程。1954~1979年,劳动用工管理以地方为主,系统为辅。信用社的招工、职工调配和人事调动,主要以地方党委管理为主,人行托克逊县支行管理为辅,信用社主任、会计等职工的任职,经...
2518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托克逊县信用社的劳动用工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的过程。1954~1979年,劳动用工管理以地方为主,系统为辅。信用社的招工、职工调配和人事调动,主要以地方党委管理为主,人行托克逊县支行管理为辅,信用社主任、会计等职工的任职,经人行托克逊县支...
2519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1954~1957年,托克逊县信用社人员编制较少,但劳动纪律健全,员工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性较高,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旷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事请假,事后销假,如需续假,也能认真履行续假手续。1958~1962年,信用部成为...
2520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 类型: 正文
1991年8月27日,根据关于转发《新疆农村信用合作社职工管理暂行办法》,托克逊县联合社推行干部、员工聘用制。按年度考核,考核达到称职以上的可以续聘,考核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低聘、缓聘或不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