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工来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2297
颗粒名称: 二、职工来源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2
页码: 91-92
摘要: 1954年,农村信用社成立初期,乡长或乡干部兼任农村信用社主任,财务会计工作由半脱产的农民担任。到1955年底,全县14个乡成立农村信用社,专职和兼职人员达33人。
关键词: 职工队伍 农村信用社 联合社 信用社 托克逊县

内容

1954年,农村信用社成立初期,乡长或乡干部兼任农村信用社主任,财务会计工作由半脱产的农民担任。到1955年底,全县14个乡成立农村信用社,专职和兼职人员达33人。
  1956年初,在社员代表大会上,兼任农村信用社主任的部分乡长和乡干部继续当选为主任,从乡政府脱离出来后在信用社工作,部分信用社主任是从农民中选拔出来,信用社工作人员完全脱离农业生产。
  1958年,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合并,改为人民公社信贷部,人事权移交给公社党委管理,各大队设立分部,每个分部选派1人管理。
  1959年底,人民公社信贷部撤销,开始恢复信用社。1962年,恢复农村信用社,6名信用社员工被调整到供销社、外贸、税务等部门工作。原有的2名信用社主任被调到人民银行工作,当时的体制转换除了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很大的资金损失外,信用社也流失了一部分优秀干部。
  1962年底前,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农村信用社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托克逊县各农村信用社干部的人工工资、粮食、副食品供应等方面达到人民公社同级别干部的标准,职工队伍趋于稳定。1963年,银行、农村信用社被动员参加社会主义教育活动。1966年春季,农村信用社系统有7名干部因涉嫌贪污、挪用公款受到处理,从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其中1名干部受到刑事处罚,被判刑。
  1968年,为避免遭受动乱影响,暂时停发信用社经费及人员工资。1969年,农村信用社干部处于半工半农状态,信用社各项业务受到影响。
  1976年,托克逊县人事部门将县农村信用社职工的编制纳入财政拨款编制,企业集体计划内编制管理。
  1979年,托克逊县信用社职工按农业银行待遇标准予以调整,开始供应商品粮。
  1980年,全疆信用社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移交农行新疆分行管理,同年50周岁以上职工安排退休,并优先安排信用社退休职工或职工子女接替上班,实现了一部分职工年轻化。
  1986年,托克逊县信用社明确提出招收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员工的要求,对新招收的4名员工推行劳动合同制,这也是县农村信用社最早的合同制员工。当年,取消招收固定工。
  1993年,根据安保工作需要,县联合社招收了一批复员军人,充实优化县联合社经警队伍。1995年起,县联合社停止从社会招收人员,开始招收计划内大中专毕业生和历年来大中专毕业、在家待业的优秀青年。
  2001年,县联合社全面实行职工聘任制。2007年,县联社统一实行县级法人资格后,根据每年自然减员、内部退休人员、因各种原因调出人员空出岗位,确定招录人员数,从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大批招收员工。
  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随着农村信用社合作制集体金融企业的明确定位,县农村信用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机构不断增加,业务不断拓展,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热爱信合事业、富有朝气的大中专毕业生加入信合队伍,使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县农村信用社制定职工队伍建设长远发展规划,长期不懈地对职工开展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了职工队伍的综合能力。在职工队伍的使用和培养上,坚持以人为本和改革发展思路,营造事业留心、待遇留人、环境稳人、制度管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畅通职工发展渠道,年轻干部逐步成长,成为事业发展的先锋和中坚力量。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记录了县联社从建社至今60多年的历史过程。这部志浓缩了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历史。从书里,我们看到了前辈们创业的艰难,看到了一代一代信合人不折不挠、无怨无悔的精神风貌,看到了托克逊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令人敬佩,也发人深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