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岗位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2301
颗粒名称: 二、岗位培训
分类号: F832;F426;G633
页数: 3
页码: 93-95
摘要: 1954年以来,从事信用社工作人员,一般都要先学习培训后才能上岗。岗位培训,按照“以老带新、能者为师、跟班工作、先易后难”的方法进行。以出纳工作为例,新职工先学习出纳规章制度,学习点钞整钞,学珠算;然后跟老职工上岗,老的教,新的学,学会出纳收款、付款操作程序,掌握一般操作技巧;再由新职工操作,老职工监看,操作准确后才上岗。
关键词: 岗位培训 县联社 新职工 规章制度 信用社

内容

1954年以来,从事信用社工作人员,一般都要先学习培训后才能上岗。岗位培训,按照“以老带新、能者为师、跟班工作、先易后难”的方法进行。以出纳工作为例,新职工先学习出纳规章制度,学习点钞整钞,学珠算;然后跟老职工上岗,老的教,新的学,学会出纳收款、付款操作程序,掌握一般操作技巧;再由新职工操作,老职工监看,操作准确后才上岗。
  20世纪50年代的信用社干部培训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没有统一、规范、质量比较好的教材,这成为培训工作一大难点。1964年5月,农行新疆分行下发《培训信用社干部教材(草稿)》,广泛征求意见,使之臻于成熟,以求解决这一问题;1963年,人民银行县支行举办信用社干部训练班,共参加培训20余人,提高了信用社干部政治和业务水平。自1979年起,对新职工的岗位培训与业务技术达标、比赛同步进行。1980年,岗位培训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既抓新职工培训,又抓老职工知识更新。每年制订信用社职工岗位培训计划,采取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1965年,农行吐鲁番中心支行提出农村信用社职工要大练业务基本功。信用社干部要在政治上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在工作上成为通晓本身业务的行家和专家,成为一个又红又专的革命金融干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全部力量。信用社干部要在大学毛主席著作、实现思想革命化的同时,大练基本功,以便熟悉政策、原则精神,熟悉同本身工作有关的情况,掌握“过得硬”业务技术本领。
  信用社干部基本功具体条件根据各地情况确定。一般应包括“三懂、七会、三能”。三懂:懂得有关农牧业方针政策,懂得信用社工作方针政策,懂得农牧业生产知识。七会:会记账,会做表,会算利息,会打算盘,会点钞票,会宣传,会编业务计划和收支预算计划。三能:能掌握当地阶级情况和高利贷情况,能掌握贫农、贫下中农和贫苦牧民的经济生活情况,能掌握农村储蓄潜力。
  1980年,信用社职工主要学习内容:财务人员的任务与职责;全国统一会计科目的使用;凭证编制、记账规则,编制报表;社队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少讲课,多实习,讲理论,联实际。但由于少数民族培训师资和培训教材缺乏,培训效果不佳。
  1989年,信用社开始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对1990年以后进入信用社的新职工,实行“复合型”人才培训,通过岗位培训,让员工掌握两种以上专业技能,主要练习单指单张和多指多张点钞、翻打百张传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计算存贷款利息、成本核算等。
  1988年,农行开始进行职工教育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举办少数民族出纳、信用社主任新干部培训班3期,促进了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
  1991年,农行吐鲁番中心支行明确信用社在职职工自学考试获得国家认可大中专毕业文凭享受奖励待遇问题。
  2002年,县联合社开展了适应性、技能性、岗位性教育培训,先后组织举办主管会计、安全保卫、思想政治工作等培训班,并选送人员参加人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人行中支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2003年以后,县联合社逐渐对基层信用社主任、信贷员等加大培训力度,学习有关信贷制度操作规程、传票和借款合同的填制等信贷管理知识培训。随着计算机在农村信用社业务应用中的普及和深入,县联合社加大了计算机应用培训力度。此后几乎每年举办会计人员和新系统联网培训班,并进行综合业务知识考试。一方面检验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增加员工的学习意识,规范化办理各项业务。
  2005年,为全面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金融理论水平,县联合社鼓励全辖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或参加函授学习,取得文凭,在鼓励职工自学深造的同时,不放松对在职职工的各类业务培训,支持有关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形式的短期培训,此外,利用业余时间不定期邀请了县人行、县监管办和县人民法院有关人员进行授课,扩大职工知识面,提高职工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
  2006年,县联社统一法人治理后,更加注重加强员工教育,健全岗位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引导职工树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职工敢于拼搏、勇争一流业绩的风格。根据发展目标,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确定长远目标。在职工素质教育目标上,结合自治区联社人力资源部的人事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开展职工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使人才数量稳定增长、学历层次逐年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合理、高管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8年,县联社各部门制订全员培训工作计划,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一线员工的培训教育。紧贴工作需要,突出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包括金融法规、自治区联社下发的105项规章制度、信贷业务知识、会计统计业务知识、审计业务知识、计算机业务知识、安全防范(案件通报)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等。同时,还对柜员进行了会计知识、反假币知识、反洗钱知识、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知识培训,提高了柜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组织会计岗位人员统一参加人民银行反假币上岗资格考试,持证上岗。
  统一法人后,县联社职工培训工作重点逐步从操作技能性培训向合规性培训转变。
  2010年,根据自治区联社要求和自身实际,加强职工学习教育工作。开展强化规章制度学习活动,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丰富业务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组织社主任、会计主管、信贷员信贷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培训2次,36人次;会计业务培训4次,88人次;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及消防器械演练1天,51人次。
  2012年,县联社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社”战略,由县联社信贷部、财务部、审计部采用分层次、多部门联合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全年共组织全社干部职工培训18期,培训内容涉及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业务技能、职业操守、案防警示和合规文化教育等,培训累计达716人次。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增强技能、胜任岗位。
  2014年6月15日,县联社举办为期一周的服务网点标准化建设培训班,主要对门柜人员服务理念、服务水平进行提高,培训方式主要是白天到网点指导、晚间全体职工集体培训,通过培训使门柜人员在服务礼仪水平、理念等方面有了较高的提升。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记录了县联社从建社至今60多年的历史过程。这部志浓缩了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历史。从书里,我们看到了前辈们创业的艰难,看到了一代一代信合人不折不挠、无怨无悔的精神风貌,看到了托克逊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令人敬佩,也发人深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