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2296
颗粒名称: 一、发展概况
分类号: F832;F426;F8
页数: 3
页码: 89-91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第一次信用合作社工作座谈会,提出“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要求各地根据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制订发展信用合作社的计划。1954年7月,喀拉苏乡(今夏乡喀拉苏村)成立托克逊县第一家农村信用社。是年,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部和人民银行总行党组对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组织问题的指示,新疆区一级银行机构的工作人员由人民银行现有编制内统筹调配,不再新增人员。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干部职工 联合社 信用社 体改办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第一次信用合作社工作座谈会,提出“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要求各地根据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制订发展信用合作社的计划。1954年7月,喀拉苏乡(今夏乡喀拉苏村)成立托克逊县第一家农村信用社。是年,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部和人民银行总行党组对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组织问题的指示,新疆区一级银行机构的工作人员由人民银行现有编制内统筹调配,不再新增人员。
  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后,农村信用社下放到人民公社,成为公社的直属信用部,职工归人民公社管理,业务经营由公社统一核算。
  1962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信用社要根据精简的原则和业务需要适当配备人员,经济不发达、业务量小的地方,干部人数可以少一些,经济发达、业务量大的地方,干部人数可以适当多一些。根据这个规定,每家信用社定编为4人,由于人员匮乏,托克逊县信用社在农村招收了部分社队会计,保持了信用社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文化大革命”时期,信用合作社由贫下中农管理,干部走亦工亦农道路,部分干部被精减下放,信用社业务工作受到影响。
  197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重新明确信用社职工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不再要求信用社干部走亦工亦农的道路。
  1977年11月,国务院在《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指出: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信用社实行人民银行县支行和人民公社党委双重领导。全县信用社的业务工作以人民银行县支行领导为主,思想政治工作以当地公社党委领导为主,信用社人员编制纳入县集体劳动工资计划,干部职工的待遇与县人民银行干部基本一致。
  1979年,全县信用社职工正式纳入县级集体劳动工资计划,政治、福利待遇及职工管理与国家银行职工一致,信用社的新增人员开始从社队财会队伍中选拔。
  1980年12月,按照人行自治区分行有关文件精神,集体企业的干部职工年龄在50岁以上的可提前退休,由子女顶替,本县部分信用社干部子女接班顶替。1981~1984年,信用社人员因农行选调有所减少。
  1983年,吐鲁番地区农行系统实行机构改革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规定信用社职工子女参军退伍后如属非农业户口,可由其父母所在单位逐级上报自治区农业银行下达增人指标,按有关规定接收安置。信用社职工调离系统,由县农行书面报告地区农行审批。
  1985年,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信用社从农村中公开招收初中、高中应届、历届毕业生,实行合同制,离土不离乡,做到能上能下、能出能进。原有职工仍保留“固定工”。合同工实行“三不”办法,即不转农业户口、不吃商品粮、不拿固定工资,合同期三年,工资与经营成果直接挂钩,亏损社只发给生活费。同时,废除了子女顶替接班制度。新的用工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信用社职工的积极性。截至1986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共有职工51人,其中,固定制职工39人、合同制职工12人。
  1988年县联合社成立后,注重加强对信用社干部职工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力所能及地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通过开展和加强纪律检查、稽核审计等工作,逐步建设了一支稳定的干部队伍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农村金融事业、忠诚为农民服务的职工队伍。
  1996年11月,信用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后,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县联合社主任由基层农村信用社代表选举产生,报人行托克逊县支行初审,经中国人民银行地区分行审查其任职资格后,由理事会聘任。联合社副主任由主任提名,报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体改办)考察其任职资格,由主任聘任。县联合社机关部门负责人由主任提名报体改办备案,职工由县联合社管理。新增人员由自治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达编制计划,县联合社推荐,体改办考察审批,由县联合社签订合同聘用。
  职工在自治区内调动,县联合社报告地区体改办,由地区体改办与对方协商,经同意后由县联合社办理调进调出手续。外省调动需经省与省体改办之间协调,协调后由县联合社办理有关手续。
  1999年,县联合社实行“三定”(定编、定岗、定员)方案,联合社机关内部机构为两股一室(财务股、综合业务股、办公室)。托克逊县信用站通过整改后大部分被撤销,业务并入当地信用社。
  2002年6月,县联合社高级管理人员也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从优秀中层职工当中公开选拔联合社副主任、总稽核。是年7月,县联合社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两名副主任,一名总稽核,充实了联合社领导班子。
  是年,县联合社根据各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实行了岗位交流、人员定岗定编、选拔优良、淘汰平庸、减员增效的办法。2002年7月,经过考试、考核,对职工引入“优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003年初,根据人行吐鲁番地区中心支行文件精神分流富余人员,县联合社先后制定《员工管理办法》《职工分流人员支付经济补偿等问题的实施办法》《职工考试考核实施方案》,并纳入2003年经营管理目标中考核,形成了规范、完善的职工分流机制。

知识出处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记录了县联社从建社至今60多年的历史过程。这部志浓缩了托克逊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历史。从书里,我们看到了前辈们创业的艰难,看到了一代一代信合人不折不挠、无怨无悔的精神风貌,看到了托克逊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令人敬佩,也发人深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