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188 条 107 / 1680
1591
扶优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8年后,每年将60%的优抚款用于扶持优抚对象发展生产,勤劳致富。1983年县政府建立扶优、扶贫领导小组。当年扶持优抚对象818户。1984年,全县累计扶持3129户,投放扶持资金322万元。办起工、副、商业项目2688个,实现总收入6...
1592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描述了肥城县残废抚恤,牺牲、病故抚恤。
1593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3年,县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抚恤抗日阵亡、荣誉军人暂行条例》,对残废人员政治上尊重,生产上帮助,生活上照顾。1950年12月全国《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工作人员伤亡抚恤暂行条例》、《民兵、民工抚恤...
1594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地位,对阵亡、伤亡、因公殒命、积劳病故、临阵受伤军人和公职人员,分别给予享有世职、荫监、恩恤金、恩抚金待遇。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对战时和平时阵亡、因公殒命、积劳病故和负伤的军政人员,按其规定分别享受抚恤金、负伤年抚...
1595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1月,泰西专署、县民主政府在县城召开悼念大会,缅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54年3月,对烈士坟墓逐一登记,每逢清明节,组织群众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71年在陆房战斗遗址建立革命烈士陵园。先后将散葬在全县的...
1596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两节分别是:第一节退伍军人安置,第二节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1597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对因病、年老、伤残离队的战士,由县民政部门协同各级政府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1598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按照中央〔1980〕72号文件关于“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有的可以就地安置,有的可以回本人或配偶的原籍,有的可以到配偶、子女、父母居住的地区安置,愿意回农村安置的,应予鼓励”的规定,1980年接收军队退休干部11人,其中有4人安置在县城,7人安...
1599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二节分别是:第一节救灾,第二节救济。
1600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灾荒接连不断,旧政府漠不关心,虽有“放赈”、“舍粥”之举,乃消极应付而已。县人民政府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贯彻执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救济和扶持”的方针,开展了“一把米,一筐菜”的救灾运动。
1601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困难户救济,退职职工救济,扶贫。
1602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社会救济逐步制度化,救济工作主要为医治战争创伤,稳定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服务。重点解决灾民、贫民、孤老残幼的温饱。救济工作服务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着重解决困难户、孤老残幼的生活和部分人员就业问题。
1603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六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被精简退职的老弱残职工,凡1957年底前参加工作的给予本人原标准工资40%的补助。1985年全县老职工享受定期补助的235人。至1987年,全县发放定期补助594440元,人年均308元。 除对农村困难户救济外,对...
1604
扶贫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扶贫1978年后,社会救济工作实行改革。1980年本着“扶持贫苦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县政府建立了扶贫领导小组。通过贯彻“自力更生为主,社队和国家帮助为辅”的方针,“扶贫”工作很有成效。1983~1984年,县投放扶贫资金68....
1605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两节分别是:第一节五保户供养,第二节残疾人安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