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图书馆
泰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泰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救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肥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158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救灾
分类号:
D57
页数:
2
页码:
196-197
摘要:
县内灾荒接连不断,旧政府漠不关心,虽有“放赈”、“舍粥”之举,乃消极应付而已。县人民政府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贯彻执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救济和扶持”的方针,开展了“一把米,一筐菜”的救灾运动。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内容
清末、民国初期,县内灾荒接连不断,旧政府漠不关心,虽有“放赈”、“舍粥”之举,乃消极应付而已。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因洪涝成灾,全县农民逃荒谋生者万余人。1941~1943年,连续干旱战乱频仍,粮田大部绝产,加之日伪政府横征暴敛,群众生活痛苦不堪。全县89410户,451064人不同程度的受灾。受重灾者50187户,占总户数的56%,187726人,占总人口的42%。其中逃荒要饭的32721户,143020人;流落异乡的7853户,30623人;卖儿卖女的4056户,5079人;饥饿致死的5557户,9004人。
1949年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贯彻执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救济和扶持”的方针,开展了“一把米,一筐菜”的救灾运动。并号召脱产干部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捐钱捐物赈济群众。当年救济灾民1050户,3616人。其中外来灾民877户,占84%;3098人,占86%。
1950年春荒,全县发救济粮10万余斤,救济灾民8751户,34736人。其中外来灾民2641户,占30%。
1951年7月,大雨成灾,境内康王河、漕河、群将河等决口80余处,13.39万亩农田受灾,倒塌房屋26800间,亡18人,伤58人。灾发后,县政府组成防汛总队,进行疏河排水,修复决口,同时开展互助互济。全县13059户捐粮19588斤,政府拨发粮食2.8万斤,种子贷款2万元,对受重灾的2958户进行救济。
1957年9月,本县安置微山县受灾群众925户,4132人,解决住房2638间,在当地参加生产,同时解决就医和子女就学等问题。1958年将灾民分批送回原籍。
1962年7月,接收安置齐河县因洪涝受灾的群众7700人。翌年麦收前陆续返回原籍。
1964年6月,暴雨成灾,受灾面积37.42万亩,减产2322万斤,倒塌房屋25859间,成灾人口179653人,其中重灾民44382人。县政府拨发救灾款140794元,棉布152500尺,棉花10300斤,减免征购任务580万斤,返销粮58万斤,并发动群众采集干菜,除自食外,还支援外县82万斤。
1978年7月13日,城关、仪阳、安临站及石横等公社,降雨160毫米。城关公社箱子庄发生泥石流,冲毁房屋54间,11人丧生,22人受伤。驻军某工厂全体指战员,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抢救受灾群众,避免了更大伤亡。石横公社衡鱼一带,康王河泛滥,平地水深1米多。全县淹没庄稼22万亩,绝产5.6万亩。灾情发生后,县委、县革委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领导亲赴现场指挥救灾。当年,全县拨发救济款64.5万元,解决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1987年8月26日,受龙卷风、暴雨袭击,石横镇、湖屯镇受灾严重,全县成灾面积299100亩,死2人,损毁房屋2572间,死伤牲畜418头。县造纸厂等单位厂房、烟囱被摧毁。灾发后,省长姜春云亲临受灾较重的村视察,指导救灾。县政府拨款42万元救济受灾群众。1970~1987年,全县发生较大旱、涝、风、雹灾害16次,政府发放救济款1865578元。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出版地:1992.4
本书上限起清末,下限1987年,记载了肥城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重大经济成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