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3401条
析出资源
5473条
图表
1727条
人物
574条
机构
940条
事件
4163条
地名
61条
专题
55条
作品
181条
实物
220条

检索条件

共 13401 条 297 / 894
444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市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努力做到“三在前”和“三在先”,即重大决策协商在赣州市委决定之前、市人大通过之前、市人民政府实施之前;制定赣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
444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召开政协例会出席历届政协会议的委员列席市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政协历届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邀请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通报有关情况并听取意见。
444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办理政协提案市政协提案工作始于第三届委员会二次会议。第七届委员会以前的历届全委会议上,均成立提案审查委员会负责提案的审查处理,大会闭幕后由常委会负责提案的办理。市政协第三至十届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550件,多为各个时期全市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
444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市政协参政议政的内容与形式,除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规定的以外,还包括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充分发挥委员的专长和作用,组织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第...
444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市政协先后设立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对台、归国华侨、对台侨务、祖国统一、“三胞”等工作组(委员会),开展“三胞”联谊工作。第六届委员会增设“台湾同胞和去台人员亲属”与“归国华侨”两个界别,安排委员各3人;第八至十届委员会设立“三胞及其眷属...
444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市政协学委会于1955年3月成立,是成立最早的常设机构。学委会下设中心学习组,成员由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副局级以上干部组成。中心学习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适时安排学习活动。1988年12月,市政协设立学习文史办公室,负责学委会日常...
4447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市政协编印内部刊物《政协动态》,至1997年底,共出刊328期。1989年4月起,编印不定期内部刊物《政协委员言论》,选编委员在各种例会、专题座谈会和研讨会上反映的社情民意,提出的参政议政意见和建议。至1995年底,共编印《政协委员言论》2...
4448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赣县署设户房,管理民政事务。民国初,县知事公署设刑民科,掌管社会治安和民政事务。1926年,县知事公署改称县政府,下设民政科(1928年改称第一科,1941年复为民政科,1947年又称第一科),掌管民政事务。
444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赣县署设户房,管理民政事务。民国初,县知事公署设刑民科,掌管社会治安和民政事务。1926年,县知事公署改称县政府,下设民政科(1928年改称第一科,1941年复为民政科,1947年又称第一科),掌管民政事务。
445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烈士安抚烈士普查1949年9月15日,市人民政府颁发布告,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牺牲、病故人员进行登记。1978年,开展革命烈士全面普查,登记革命烈士110人,其中牺牲军人、工作人员90人,失踪军人13人,病故军人7人。1981年,进行复...
445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烈士普查1949年9月15日,市人民政府颁发布告,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牺牲、病故人员进行登记。1978年,开展革命烈士全面普查,登记革命烈士110人,其中牺牲军人、工作人员90人,失踪军人13人,病故军人7人。1981年,进行复查核对工...
445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州烈士陵园位于市区天竺山。1959年,修建革命烈士墓,1962年易名为天竺山烈士陵园。1974年3月,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天竺山烈士陵园定名赣州革命公墓。同年,改建祭堂。改建后的祭堂为二层楼房,楼上为骨灰堂,楼下为悼念大厅。骨灰堂内设柜架,...
445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烈军属优待建国初,优抚工作实行群众优待与国家抚恤相结合,建立代耕小组,为烈军属代耕土地。对完全无劳力的烈军属,固定代耕小组给予包耕,秋后评定产量。1981年,由大队或公社向社员筹集优待金,优待烈军属、伤残军人和有困难的复员退伍军人。优待金标...
445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及民国时期,兵员年老被淘汰后基本上无安置。1955年成立赣州市转业建设军人安置委员会,办理复退军人安置工作。依照政策规定,对农业户口入伍的退伍义务兵,一般不安排工作,但对三等以上的革命伤残军人、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以上战功、服役期满8年...
445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支前运动1949年9月,成立赣州市支援前线委员会,筹集军粮、马草、烧柴等,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广东、广西挺进。10月,开展“支前月”运动,向金融界、工商界和殷实户筹借款4.5亿元、粮食10万公斤、柴草10万公斤、布质军鞋1983双。同时,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