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50 条 43 / 670
63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灾害频繁,民国时期,岁岁缺粮,常从康乐、渭源等县运粮弥补。临洮又是粮食转运地,有些从事运输业的人将粮食运至兰州销售。1951年后,经减租、土改,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政府对粮食的生产、分配、交换流通、储备等十分重视,至1956年全县粮食基...
63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粮食管理机构,淸代为户房,由县令主管。民国初,仍沿清制。民国9年(1920年)临洮、洮沙两县均改户房为第二科。
63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粮食管理机构,淸代为户房,由县令主管。民国初,仍沿清制。民国9年(1920年)临洮、洮沙两县均改户房为第二科。
63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至民国初年,临洗县有城区大仓一处,直属县户房。民国4年(1915年),成立临洗县公款经理处,专管地方公产、公款及积谷仓、社仓事务,并推选各乡土坤协助管理。
63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田赋征收历史悠久,沿至清代,田赋分地、丁粮石和草束三项。民国初年,粮价比较稳定,临洮县征粮,仍沿旧制,按田赋折征银元。民国30年(1941年)7月,由于通货膨胀,粮价飞涨,国民政府将田赋一律改征实物。新中国成立后,田赋粮改称公粮,公粮是农业...
63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田赋征收历史悠久,沿至清代,田赋分地、丁粮石和草束三项。民国初年,粮价比较稳定,临洮县征粮,仍沿旧制,按田赋折征银元。民国30年(1941年)7月,由于通货膨胀,粮价飞涨,国民政府将田赋一律改征实物。新中国成立后,田赋粮改称公粮,公粮是农业...
63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粮食生产仅能自给,一般经营油料的商店都是零售,本小利微,市场不大。清同治前,临洮城内以粮食市街为粮食交易市场。民国时期,粮行、油行分布于城内四街交易。品种有大米、糯米、大麦、小麦、莜麦、荞麦、燕麦、黄豆、小豆、蚕豆、扁豆、青棵、玉米、谷...
63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建设粮仓,见于记载最早者为明洪武七年(1374年),知府陆燻因储临洲卫屯粮在州治东北有所建之广储仓。迄至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临洮守备钱世昌又在旧县署西重修督牧亭三楹仓14间。清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郭士佺又在州治西南隅建...
63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建设粮仓,见于记载最早者为明洪武七年(1374年),知府陆燻因储临洲卫屯粮在州治东北有所建之广储仓。
64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入库粮油,虽来自征购、内部调入、进口接收及收回加工等几个方面,而以征购入库数量为最大。
64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临洮县粮食外运主要是军粮。如《临洗县.三十三年度运送军粮暂行办法》规定:“于民国三十四年元月至二月底往兰州运送军粮29273石”。
64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粮油加工,经历了一个由笨重的体力劳动到机械化、半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64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洮财政、税务工作,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指导下,从生产入手,合理组织财源、税源,按政策办事。
64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唐、宋、元、明、清,掌管地方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的府、州、县机构称“户曹”或“户房”。清末,临洮县户房,除由县令主管外,房内设有学案一人,主管及学长等人。民国初期仍沿旧制,民国9年(1920年)始将临洮和洮沙县户房事务,归县府第二...
64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唐、宋、元、明、清,掌管地方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的府、州、县机构称“户曹”或“户房”。清末,临洮县户房,除由县令主管外,房内设有学案一人,主管及学长等人。民国初期仍沿旧制,民国9年(1920年)始将临洮和洮沙县户房事务,归县府第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