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75664 条 5016 / 5045
75226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沙雅殡葬按不同民族的风俗土葬。全县有墓地141处,占地约4444亩,其中:沙丘约3547亩,荒地847亩,耕地30亩。百年以上的有81处,10年以上的有60处,新中国建政以后,汉族人口逐年增多,虽然习俗小异,但棺木土葬却均一致。县人民政府先...
75227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 婚姻状况;新中国成立前,沙雅县的婚姻形式主要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买卖、强迫结婚。民国时期,名义上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达官显贵和富豪人家仍是一夫多妻,且普遍实行宗教婚姻,男女双方经宗教人士念经后即可成婚。但也有男子因无钱...
75228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沙雅县的婚姻形式主要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买卖、强迫结婚。民国时期,名义上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达官显贵和富豪人家仍是一夫多妻,且普遍实行宗教婚姻,男女双方经宗教人士念经后即可成婚。但也有男子因无钱到三、四十岁才成婚...
75229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沙雅县开始实行婚姻登记。农村青年男女持区、乡政府签发意见的介绍信到县民政科办理婚姻登记,城镇青年男女持本单位介绍信到民政科进行登记领证。1953年,登记结婚的共有1308对,申请离婚的有1076人。1955年6月1日,《中华人民...
75230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十四编 政法
75231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 清末稽查;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实行伯克体制时期,下设喀孜伯克专司诉讼审判;沙雅小县无专司缉拿、巡捕,囚狱的帕提沙布伯克,由库车兼办。;第二节 民国公安局和警察局;民国之后,县政府下设巡房,有丁勇数人,为执行公务及缉拿、提调、...
75232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实行伯克体制时期,下设喀孜伯克专司诉讼审判;沙雅小县无专司缉拿、巡捕,囚狱的帕提沙布伯克,由库车兼办。
75233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之后,县政府下设巡房,有丁勇数人,为执行公务及缉拿、提调、传讯人犯之役。
75234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沙雅县公安局在1950年3月23日县政府成立的同时组成,并接管旧警察局。颜秋连任公安局长,阿不都热衣木艾库力任副局长,人民公安机关掌握在人民手中。
75235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4月至1953年6月,全县进行镇压反革命运动,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民主革命的成果。
75236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1954年,县公安局充实力量,加强对现行反革命分子的调查摸底工作。发现全县有76人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势力有联系,其中流窜在群众中的26人,政府机关中3人,逃往国外的有47人。在这些人中属于侦查对象已建立专案的6人。1...
75237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治安保卫委员会;沙雅县1952年建立治安保卫委员会。;二、公共秩序管理;1950年3月23日,建立县公安局后,公安机关针对城乡治安秩序混乱的情况制定依靠单位的党政领导,发动群众,搞好安全宣传,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各级治保组织,抓好治安...
75238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沙雅县1952年建立治安保卫委员会。
75239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3月23日,建立县公安局后,公安机关针对城乡治安秩序混乱的情况制定依靠单位的党政领导,发动群众,搞好安全宣传,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各级治保组织,抓好治安联防,加强值班、巡逻、堵卡工作;坚持对各种公共场所的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75240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依照公安部1957年12月29日公布的《爆炸物品管理规则》的要求,沙雅县公安局每年对危险物品进行登记、审批和发证工作。并经常检查有关部门对执行危险物品运输、储存、销售和携带、使用等情况的管理制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