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319 条 149 / 155
2221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嘉禾集贸市场,民国20年(1931)有20个。1958年以后,交通发展,公路四通八达,袁家、行廊、高塘三墟,一字排列,相隔五里,称“五里三墟”;塘村、丰和、莲荷、广发四墟形成“一线相连”。墟期由各地乡民约定俗成,但相邻各墟集期互相...
2222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嘉禾县民国20年的畜禽有牛、猪、鸡鸭;土货以苎麻为大宗,油桐、油茶、花生、辣椒产量也颇可观。
2223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汝城县地处湖南省东南边陲,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界江西省祟义县,南邻广东省仁化、乐昌县,西、北与本地区宜章、资兴、桂东县接壤。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444.8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占80%02006年底:...
2224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汝城县各个历史时期的市场基本发展情况、贸易交易、产品类型。
2225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省际贸易是汝城市场的重要部分,对县内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2226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汝城县外销商品,历来以竹木、钨砂、土纸为大宗,20世纪80年代又发展了小水果。其集散情况是:竹木汝城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活立木总蓄积量586.9万立方米。其中东西河之木材素享盛誉。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至1987年,共为国家提供...
2227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临武县位于郴州地区南部边境,居南岭山脉东段南麓,与广东省紧密相连。“山势遥连郴岭秀,乡音半带广韶言”。全县总面积1375.24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32.05万人。辖5个镇,17个乡。
2228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临武县盐埠商业发展的兴起与衰落。
2229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临武乡民自古即有择日逢墟交易物品之习惯,集市贸易自然形成。
2230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临武物产丰富,农林产品有谷米、生猪、桐油、磨芋、苎麻、生姜、辣椒、花生、药材、土靛。矿产品有锡、铅、锌、煤等。尤以白蜡、龙须草席为著名的传统产品。白蜡、龙须草席运销省内长沙、衡阳及鄂、川、粤等省,并出口国外。土靛主销邵阳、祁阳等地...
2231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桂东县位于郴州地区东南部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界江西上犹,南邻祟义、汝城,西靠资兴、9县,北连遂川。面积1452平方公里,2006年,全县人口17.33万人,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为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区,也是全国93个贫...
2232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桂东县的市场发展历程情况。
2233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桂东县自1949年桂东和平解放后的市场发展、市场经营等内容。
2234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桂东县出产生猪、家禽、茶油、桐油、茶叶、中药材、楠竹、木材等农副土特产品,传统特产有相思鸟、沉香鱼、香菇、薏米、方竹等。这些传统特产,历来通过省际边界地区的农村集贸市场,由商贩长途挑运至广东的乐昌和江西的赣州、遂川、上犹,以及本省...
2235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郴州商业行业,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相同经营项目纵向归属体。隋、唐时,实行坊市制,在规定的地点经商,行业集中在一条街上,形成一个行列。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