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市场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7200202100022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市场演变
分类号: F713
页数: 2
页码: 68-69
摘要: 本段介绍了临武乡民自古即有择日逢墟交易物品之习惯,集市贸易自然形成。
关键词: 临武县 市场发展 经济

内容

临武乡民自古即有择日逢墟交易物品之习惯,集市贸易自然形成。清同治六年(1867)《临武县志》记载;有墟场16个,每墟各有定期,按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每隔五日赶墟一天,各墟场互相交错。其时,为便于盐运商贩往返,县内伙铺业发达,据统计有132间,多数分布在客商过往频繁的县城、汾市、水东、楚江、土桥、花塘等交通要道集市上。市面小型杂货铺、饮食业店铺也随之兴起。进人民国,商业发展加快。民国18年(1929),茶楼、酒馆、旅店、照相馆等百余家,从业者918人。香花岭有“酒肆歌楼,拥挤于道”之记载。据民国19年(1930)元月统计,县内商户244户,从业人员1325人。至民国23年(1934),有布业、杂货业、药业、酒业、烟业、盐业、米业、油业、铁货业、书店业、鞭炮业等12个行业,241户,从业者1290人。主要分布在县城、水东、汾市、楚江、祖教寺、塘市和香花岭等集镇。抗日战争期间,县城遭日机轰炸,日军过境烧杀抢掠,然终因地处偏僻,外地逃难商人流入增多,境内市场出现战时繁荣。民国35年(1945),全县开业商店255家。次年,境内饥荒,市场萧条,商店减至159家。后因内战,市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至民国37年(1948),商店又减至124家,其中粮食业20家,文化业8家,医药业9家,屠宰业11家,布业6家,百货业12家,烟酒业19家,鞭炮纸扎业26家;另有饮食服务业36户。
  这些商户多为夫妻商店、小本经营。布业以粗土布为主,其货源多数由本地及祁阳布商自祁阳输入;洋布、洋油来源于广东及长沙、衡阳等地,铁器和油漆来自祁阳,药品从湘潭、桂阳贩人。
  1949年12目1日,临武解放。初期,多数商人不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全县仅有私营商业195户,市场冷落,物价暴涨,徘徊观望。
  1951年3月,成立国营贸易商店,经营粮食、棉花、百货、布匹、副食及土特产品。随后,粮食公司、食品公司及盐业批发部等国营商业机构相继建立。1952年元月,成立县供销合作社,并逐步建立区乡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其时,政府实行调整商业的政策,鼓励私营工商业正当经营,大力开展城乡物资交流,私营商业有所发展。至1953年底,私营商业增加到579户,从业人员638人。恢复集贸市场19个。嗣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等商品的统购统销,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3月底,全县私营商业、饮食服务业924户,1023人,通过改造,其中,纳入公私合营309户,342人;组织合作商店(组)175户,200人;代销、经销户229户,229人;直接过渡国营4户,4人;保留个体211户、248人。至此,形成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市场商品批发比重,国营商业由1952年的7.2%,提高到1956年的85.5%。1957年,全县社会商业零售网点601个,平均每千人3.8个;从业人员1183人,占总人口的0.75%。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50万元,比1952年361万元增长1.07倍。1958年开始“大跃进”,1959年至1961年进入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物资紧缺,市场冷落,商业发展缓慢。1961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35万元,比1957年下降2%。经过三年调整,市场情况好转,1965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71万元,比1957年增加42.8%,,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商业人员下放,网点减少。1973年底,全县仅有社会商业网点273个,比1957年减少328个,减少54.6%,平均每千人只有1.2个;从业人员873人,减少310人,减少26.2%,仅占总人口的0.4%,给全县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放搞活,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同时发展,市场日趋繁荣。1987年底,全县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3409个。平均每千人拥有12.3个;从业人员4908人,占总人口的1.77%。其中个体商业,1980年仅有146户,159人。到1988年底,增至4147户,6749人,分别增长29倍和42.4倍。1988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840万元,比1978年2549万元增长3.86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吃、穿、用商品由低档向高、中档方向发展,特别是家电商品销量大增,进入普通居民家庭。新旧五大件零售量,1987年与1983年比较:电视机增加7.5倍,电风扇增加9.63倍,自行车增加92.8%,电冰箱增加98倍。1987年与1984年比较:洗衣机增加117倍,收录机增加14.2倍。市容面貌也大为改观。城关为全县商业中心,以国营百货大楼、集体农贸服务中心商场为主体的商业大街形成。新建农贸市场占地20667平方米,交易亭棚格式整齐划一,墟日上市人数达3万~4万人。农村各贸易市场也全部整修扩建,增添服务设施,市场日益活跃。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