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73 条 221 / 365
330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34年,赣县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白鹭、田村、南塘、江口、茅店、大埠等地的农民协会举办了农民夜校数百所。《赣县人民斗争史》载:白鹭农民夜校学习的农民多。开设两班,一班在“世昌堂”,一班在“四美堂”。识字课本,通俗易懂,思想性强。农民的学习...
330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苏区时,县总工会设有文化教育部,管理干部职工教育工作。
330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师资
330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期实行聘请制,办国民学校后,则有短期师训班结业分配和学校聘请两种。
330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在普及义务教育中,除实行检定师资外,还抓短期培训教师。民国28至31年,分期分批调训小学在职教师,每批学习时间一个月,计培训2013人次。民国33年,在幼幼中学内开设师资训练班,招收初中毕业生200名,学习半年后,按成绩和志愿充任国民学校校...
330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尊师重道,是赣县人民的传统美德。民国时对办学有功者即予奖励。民国24年(1935),省教育厅对赣县教育局长谢雄文给予全省通报奖励。民国36年,教育部核定张周疆为优良国民教育教师。民国37年,省教育厅宣布陈方伯、钟德芬、刘一洪为国民学校优良教...
330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管理
330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宋明至清,县有儒学署,设教谕、训导各1名,斋夫、门斗各3人。儒学署掌学庙春秋祭祀,主持童生试,教育所属生员(俗称“秀才”)。学官,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科举制度同时废。
330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科举时代,私塾由设置者聘塾师管理。书院,设山长管理院务,学者名流讲学,知县定期到院讲学或月试。清末,书院改办学堂,师范、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设堂长,初等小学堂设正式教员或副教员。
331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中心国民学校校长由县府委派,保国民学校校长由乡公所推荐人员,呈县府核委。县立中学、师范学校校长,由县府推荐人员,呈省教育厅核准任用。在县的国立、省立、区立学校,分别由中央、省、行政区直接管理。教师均由学校聘请任用。私立中、小学由学...
331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科举时代,私塾经费由上学户摊派稻谷,或由宗祠谷款解决。主要用于塾师工资。塾师年俸稻谷一二十石,略高于当地长工的收入。县学、书院等虽为官办,校舍修建,岁科两试捐款,生员的廪米,赴京考试的路费等等全赖学产田租和官绅捐赠及地方征集祭祀解决。清代,...
331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邑人刘树堂在仓王庙开辟农业试验所。民国时期,县境有省卫生试验所、省稻作试验场、第四行政区农业推广处、赣县农业技术推广所、农林部东江水土保持实验区赣州工作站、赣汉两江水源管理处、工合机械研究组、省卫生试验所和赣县中心苗圃。
331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宣统元年(1909),邑人刘树堂在仓王庙开辟农业试验所。民国时期,县境有省卫生试验所、省稻作试验场、第四行政区农业推广处、赣县农业技术推广所、农林部东江水土保持实验区赣州工作站、赣汉两江水源管理处、工合机械研究组、省卫生试验所和赣县中心苗圃...
331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宣统元年(1909),邑人刘树堂在仓王庙开辟农业试验所。民国时期,县境有省卫生试验所、省稻作试验场、第四行政区农业推广处、赣县农业技术推广所、农林部东江水土保持实验区赣州工作站、赣汉两江水源管理处、工合机械研究组、省卫生试验所和赣县中心苗圃...
331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县政府有技佐1人;工业交通系统有技术人员13名;农林系统有技术人员21名;医药卫生系统有技术人员54名;社会科学人员7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