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4562 条 39 / 305
57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黑松原产于日本,具有耐干早、抗风沙、保持水土等性能。民国初期曾引种,只有西楼山保存13株。
57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木麻黄原产于澳大利亚,具有耐碱、耐干旱、抗风固沙等特点。
57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常绿针叶混交林仅见于平原乡红卫村和国营防护林场君山工区,面积较小,杉木生长不良,层盖度50%。
57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黑松相思树混交林分布于低丘台地中下部,一般黑松多为优势树种,但相思树在黑松庇护下,长势优于黑松,层盖度50%0 黑松、相思树、木麻黄混交林,零星分布于北厝、澳前等乡镇的低谷台地,层盖度30%;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是80年代在木...
57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内四旁绿化树主要有:木麻黄、川楝、苦楝、樟树、榕树、大叶合欢、柠檬桉、无花果等;其次是银桦、大叶桉、乌柏、相思树、桑树、木芙蓉、紫花木槿、红花夹竹桃等。果树有梨、柑橘、番石榴、无花果、枣、杨梅等。
57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内拥有蓄积量的林木主要是木麻黄防护林。1973年山林普查,全县林地拥有蓄积量面积1242公顷,蓄积量5.24万立方米。其中属国营的431公顷,蓄积量2.12万立方米;属集体的811公顷,蓄积量3.12万立方米。
57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山林权的变化、定权发证。
57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林地林权所有制基本上随土地所有制变化而变化。
57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林业权属的确定分为两个时期:1961--1980年为第一个时期,这时期只确定山林权属,没有发证;1981-1984年为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开展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并颁发山林权证书。
58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精神,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整风整社运动,确立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把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土地、耕畜、农具等归生产队所有,...
58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81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稳定山权、林权,做好山林定权发证,落实生产责任制的决定》,县委、县政府成立平潭县山林定权发证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开展...
58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50年代以前,由于境内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极度恶劣,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虽先后在县内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沙地带植树种草,防风固沙,但由于没有找到适宜海岛生长的树种和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造林成活率较低,长势极差。
58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国时期,平潭有官办和私营苗圃,培育赤松、黑松、侧柏、相思树等种苗,面积小,出苗率低。
58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49年以前,县内树种有相思树、马尾松以及部分四旁绿化树种,共20多种。其中造林主树种为相思树。平潭的相思树源于台湾,故称台湾相思,系清末平潭商人从台湾带回。
58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2-1957年,全县育苗21公顷。1959年培育木麻黄种子和1961年引进黑松种子自育成功后,为全县沙荒和石头荒山造林找到了方向。此后,县内造林的当家树种——木麻黄、相思树、黑松等苗木的培育,一直成为育苗的重点。1952...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