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定权发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5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定权发证
分类号:
F307.2
页数:
2
页码:
172-173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林业权属的确定分为两个时期:1961--1980年为第一个时期,这时期只确定山林权属,没有发证;1981-1984年为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开展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并颁发山林权证书。
关键词:
平潭
林业
经济
内容
林业权属的确定分为两个时期:1961--1980年为第一个时期,这时期只确定山林权属,没有发证;1981-1984年为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开展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并颁发山林权证书。
一、定权 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精神,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整风整社运动,确立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把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土地、耕畜、农具等归生产队所有,山林归大队所有。同年11月,县委对山林权属规定:原没收的官僚、地主的山林,所有权归国家的,委托生产小队管理,国家收入中提取20%---30%,作为维护山林经费;原没收的官僚、地主的山林,属生产队所有的,所有权仍属大队,下放给小队经营,收入中提取20%--30%用于林业扩大再生产;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期间所营造的林木归小队所有,下放小队经营,小片的归小队所有(大队造的归大队所有,小队造的归小队所有);未折价人社或已折价未还款的一律下放给小队,归小队所有;房前屋后的林木权属归个人,已人社的退还给社员;荒山按历史习惯划给生产队管理;田埂林权属随耕地,谁耕种,谁占有。
1962年,县委又规定山林权处理原则:林权为大队所有,下放给小队经营管理,大队在总收入中抽取5%--30%的“三金”(公益金、公积金、生产基金),其余归小队,按劳力、人口各半比例分配,少数山林归自然村或小队所有。当年5月,全县有山林的8个公社、52个大队的山林权属确定都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此后,山林权属按上述规定沿袭下来,直至80年代初期。后因国营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林地界线不明、林权不清,林地纠纷时有发生。至1984年山林定权发证后才基本得到解决,但个别情况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悬而未决。
二、定权发证 1981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稳定山权、林权,做好山林定权发证,落实生产责任制的决定》,县委、县政府成立平潭县山林定权发证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开展山林定权发证工作。随后组织人员首先在中楼公社冠山大队、北厝公社湖南大队和潭东公社先进大队开展山林定权发证试点工作。10月,全县集中县、乡两级干部421人培训,11月开始,在全县全面展开定权发证工作。
林业“三定”工作于1984年基本结束。全县共确定国营单位5个,集体单位168个,农村集体山权稳定在生产大队一级;颁发林权证书609份,其中国营9份、集体600份;处理山林纠纷41起,其中仲裁乡与乡之间林界19起、调解22起;全县共确定山权面积10642.5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595.3公顷、疏林地237.5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面积1809.7公顷。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