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134 条
2023年
193 条
2024年
4882 条

颗粒列表

共 5134 条 335 / 343
5011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林场在“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方针下开展农业生产。通过林间套种和畜牧业发展,解决了粮食问题并为林木生长提供条件。1980年后,林场逐渐转向工副产业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减少至停止。
5012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5-1973年,宁海县林场主要种植油茶、油桐、山核桃等经济林木,后逐步改造为用材林。同时,林场发展柑橘等水果种植,1980年代后,逐步转向茶园、苗圃地等经营。经济作物品种更新改善职工福利待遇。
5013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林场毛竹经精心管护,竹笋产量与质量提升,收入增加。1982年曾尝试加工录笋但因技术与销售问题停产。2006年后以护笋养竹为主。1959~2008年,林场采伐毛竹、小竹并生产竹笋,获得收入,但过度采伐导致小竹林大面积减少。
5014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史历经变迁。茶叶工艺不断演变,品质日益提升。茶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推动茶产业发展。政府立项引资,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5015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茶历史悠久,品质上乘。1950年代开始发展新茶,至今共发展茶叶1053亩。1999年后改产望海茶,产值大幅增长。茶山林场是宁海县最大的有机望海茶生产基地,连续两届成为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
5016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林场制茶工艺经历了烘青、炒青、平炒青到望海茶的演变。通过技术培训、改造新建厂房和新增设备,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加工能力。望海茶成为名茶,多次获奖。林场精制茶厂曾停产,后改造成望海茶加工生产线。
5017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茶叶品质上乘,被列为望海茶主要基地。林场申报茶山茶文化遗址,经专家论证确定建立茶事碑。茶事碑揭碑仪式隆重举行,充实了宁海茶文化历史内涵,推进茶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
5018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自1999年实施望海茶品牌战略以来,宁海县茶山林场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与宁波市林特种苗繁育中心合作开发望海茶基地,并多次获得县、市补助资金。至2007年,共争取补助资金254.58万元,建成望海茶生产基地1053亩。
5019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多项建设,包括林区、道路、水库电站的改善,住房与生活用水的提升,通信设施的完善,以及学校的创办,这些举措为宁海县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5020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林场在山林面积多且远离林区、易遭破坏的地方设立护林点,建造护林屋,常驻人员巡山保护。
5021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宁海县茶山林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开辟林道和修建公路的过程,以及公路的维护和扩建。林道和公路的建设为林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彻底解决了交通问题。
5022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林场分两期建造了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从75千瓦扩大到320千瓦,并纳入国家电网。虽面临建设和维护困难,但林场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保障了电站正常运行,为林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支持。
5023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林场自1958年建场以来,通过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解决了住房问题,从茅棚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平方米。同时,林场投资建造了自来水工程,保障了职工生活用水的安全。
5024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林场自1958年起逐步改善通信设施,包括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和有线电视,至2008年已实现通信网络覆盖和有线电视全县联网。
5025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林场于1959年创办林业学校,旨在培养林业技术骨干。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共招收3期学生,完成多项林业生产和教育活动。后因国家经济困难等原因于1962年停办。此外,林场还曾自办职工子弟学校和幼儿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