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库电站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7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库电站建设
分类号: TV62;TV73
页数: 5
页码: 211-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茶山林场分两期建造了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从75千瓦扩大到320千瓦,并纳入国家电网。虽面临建设和维护困难,但林场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保障了电站正常运行,为林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支持。
关键词: 宁海县 茶山林场 水库电站

内容

水力发电站建造分先后二期工程进行。第一期工程1968年6月动工,1970年9月竣工,装机容量75千瓦。随着生产发展,原装机容量已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林场向上级请示,需扩建电站,得到批准。第二期工程,1978年动工,1980年5月竣工。水电站装机容量扩大到320千瓦。
  第一期工程。1968年,林场林业生产规模扩大,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逐年递增,由于受电力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林业、茶叶生产的发展。因此,林场于1968年3月,向县革命委员会呈送了关于建造茶山小水电站的请示,随后得到宁海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批准同意。4月,由宁海县水利部门规划设计。林场决定在茶山盆地筑造水库1座(下水库),修建引水渠道200米至上百丈水,建造1座装机容量为75千瓦的小型水力发电站。1968年6月,浙江省林业厅批准并投入3万元资金支持建造茶山水电站。茶山水电站由林场副场长俞迪程具体负责施工,宁海县水利局技术员石磊森负责设计和技术指导。8月,动工兴建茶山下水库大坝,按设计大坝为石砌拱形黏土心墙坝。到1969年11月,水库大坝和引水渠竣工。1970年初水电站进行管道与厂房的工程建设,是年9月,茶山水力发电站(一期工程)竣工。在建造水电站的过程中,由于林场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势险要,对电站的建设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林场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1970年7月至8月期间,电站进入管道和机械设备的安装攻坚阶段,全场干部职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自力更生,勇闯难关的精神,以人力抬、扛的办法把管道和机械设备安全运到施工现场,特别是水轮机的运送,从岭脚抬到电站,路程8.2公里,20多人一起抬一台1吨多重的水轮机,在一条宽度不足1米的林间小道上整整抬了3天。抬运水轮机,不仅压力重、危险随时发生,林场职工肩负重力,抬几步,歇一歇,汗流浃背,肩膀磨出血泡,仍然踩着高低不平的山岭,把1吨多重的水轮机抬运到目的地(变压器、发电机等大件运输,包括后续的水电站改建重建,一共运了6次,都是以这种方式完成的)。下水钢管铺设难度更大。由于缺少吊装机械设备,又没有专业施工队,仅靠林场职工双手,用竹木搭成脚手架,以麻索吊拉等土办法,在高差96米的悬崖峭壁上安装落水无缝钢管,困难难以想象,靠着集体的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终于战胜困难,实现渠成管通。尔后,再进行输电线路的安装,初期使用的是杉木电线杆,林场职工自己动手立杆,自己架线。
  第一期水电站工程主要由五部分组成:水库大坝、水渠、机房、管道、线路。水库大坝长90米,高18米,宽5米,总库容19万立方米,引水渠长220米,宽1.5米。发电机1台75千瓦,QJ26—W55/1×16冲斗式水轮机1台及相配套的自动调节设备,蓄水压力池至电站发电机房高差96米,全部用无缝钢管铺设,输电线路9.5公里,工程投资16万元。是1座小Ⅱ型水库。
  1970年9月20日,水电站正式运行发电,输电至茶山林区进行茶叶加工生产。1971年7月,把杉木电线杆改为8米水泥电线杆,并输电至彭坑、岭脚2个林区。1974年5月,再输电至邻村力洋孔。电站建成后,不仅收到较大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期工程。由于茶山水库(下水库)库容小,渠道渗水严重,水资源浪费较大,加之水头落差不够,发电量过小。如果不进行修建扩容,既满足不了林场生产日益扩大用电量的需求,也难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研究,1977年5月,林场革委会向宁海县水利局提交了《关于要求接收并扩大茶山电站的报告》。1978年初,宁海县水利局同意对茶山电站进行扩建,并派局技术员高文宝负责电站测量工作。高文宝在测量中,提出改建和重建的建议,林场接受建议,同意引水渠道延伸1850米,发电厂房下移500米。随后按此建议方案设计。1978年12月开工,林场职工金宏达负责施工、质检等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交通不便、山高路险,仍然困难重重。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困难是怎么把3吨重的320千瓦发电机和1吨多重的变压器运到施工现场。林场领导、施工人员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分两步解决运输问题。其一,从宁波安装公司借来大板车运输发电机,林场组织职工30余人用了3天时间加固公路桥梁,由大板车把发电机运到公路终点;其二,林场组织20多个健壮的职工,用第一期同样的运输办法,从建设公社龙潭村通过林间小道将变压器、发电机、水轮机等设备运到电站。从蓄水池到电站厂房需重新安装无缝钢落水压力管450米,但老电站拆下的只有90米,当时钢管属稀有的紧缺物资,在宁波、宁海等物资部门都无货可供,通过本场职工何玲妹、徐忠浩等想方设法,在镇海炼油厂购到450米无缝钢管,这一难题得到解决。1979年12月,建成电站机房91平方米,宿舍130平方米,投资2.45万元。通过茶山林场全体职工一年多的加班加点工作,茶山水电站(第二期)工程于1980年5月竣工,质量合格。工程投资33万元。
  茶山水电站第二次改建重建后,是宁海县水头落差最高的水力发电站,电站设计水头260米、流量0.18立方米/秒。引水渠道从220米延伸到2050米,发电落水管道全部采用无缝钢管,现场焊接,全长461米。电站发电机装机1台,容量为320千瓦,水轮机型号为QJ—W—55,发电机型号为TSWII—C—320杭发产,主变原设计为一台420千伏安,因山高路险不易运输,改为3台135千伏安并联运行。输电线路主要有:电站至茶山林区,线路长2.1公里,变压器容量为75千伏安;彭坑林区至小麦子地,线路长1.5公里,变压器容量为50千伏安;茶山林区到岭脚(场部),线路长4.6公里,变压器容量110千伏安。
  1980年6月2日晚上10时水电站开始试机发电,3日下午正式发电并输电供生产、照明。6月5日又进行了三相在盐水桶里通电的功率试验,试验表明,功率能迅速达到260千伏,发电正常,达270千伏后,空气开关自动跳闸。如对空气开关额定电流作适当调整,功率可达320千伏。电站的电能输送到林场所属的茶山、彭坑、岭脚3个林区,主要用于茶叶、竹木加工与职工的生活用电。
  电站重建后,旧的矛盾虽然得到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因为当时林场的实际用电高峰期也只有100千瓦左右,茶叶生产局限于季节性,一年最多也只有4个月的生产期,320千瓦的发电机组大材小用,除了自用电外,电力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雨季更是造成了水资源的白白浪费。林场领导看到这种情况后,从1980年开始多次向县有关部门报告,要求将茶山水电站纳入国家电网统一管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林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气候条件恶劣,冬天冰天雪地,线路易遭损坏等因素,供电部门不同意并网,如要并网,首先要进行全线高压线路的改造,合格后才能并网,后虽经林场几届领导班子的努力,就是以上原因未能并网。直到1993年9月,林场向县水利局提交了茶山林场水电站并网可行性研究报告,尔后,又积极主动地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沟通联系,终于在1994年2月5日并入大电网。并网发电要取得商业性运行,才能产生经济效益。1996年11月,林场又派人到宁波市电业局反映情况,争取了市电业局领导的关心和同情。后经宁波电业局与宁海供电局沟通,宁海供电局同意林场水电站商业性运行。从1997年8月开始按国家核定的商业电价计发。至2008年12月,茶山水电站累计发电696.42万度,收入306.55万元。
  电站向大电网送电,取得商业电价的经济效益。场领导从中得到启发,应充分发挥水资源,争取更大的收入。为此,于1998年,决定在茶山林区驻地建一座新的水库(即现在上水库,又称天池),这座水库未经县水利部门的同意,又未经有资质的单位设计,也未进行公开招投标,林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当年投资26.5万元,建成一座蓄水量5万立方米的水库。由于该库未经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大坝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999年初,在县林特局督促和水利局的技术指导下,对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处理,大坝外侧墙用石块铺砌,但是仍未达到水利部门规定的要求,验收未通过。
  1997年9月,林场计划在桃湖坑(桃花溪)上游再建造一座32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为此,向县林业特产局及有关部门呈送了《关于要求建造桃湖坑水电站的请示》,10月,宁海县林业特产局下发(宁林〔1997〕54号)文件《关于茶山林场桃湖坑水电站立项的批复》,认为该项目投资低、效益高、成本回收快,同意立项建设。后由于林场资金困难和旅游开发需要,县政府不同意建设。没有上马,丧失了一个极佳的投资机遇。
  2008年春,一场罕见的冰冻雪灾袭击茶山,导致从金鸡岩至电站所有高压电线杆冰冻断裂,造成水电站停止运行4个多月,损失惨重。5月底经县电力部门抢修,6月初水电站恢复运行,县电力部门投入抢修资金100余万元。
  电站建成后,林场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先后选送9人进行电工上岗培训,几十年来,电站一直由林场职工自己发电,自己保养维修,精心维护着老一辈林场职工亲手创办的水力发电站。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