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林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76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林区建设
分类号: F326.275
页数: 4
页码: 203-2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林场在山林面积多且远离林区、易遭破坏的地方设立护林点,建造护林屋,常驻人员巡山保护。
关键词: 宁海县 茶山林场 林区建设

内容

建设护林点
  从保护林木,防病治害,加强幼林管护,防止牲畜和人为破坏的要求着想,场部研究,决定在山林面积较多又远离林区、管理不便,易遭破坏的关口设立护林点。根据当时条件,建设护林点,因陋就简,先搭草棚,然后建造平房,常驻人员,实行常年巡山,严防火种进山,严防偷盗树木,严防病虫侵害,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向林区报告,便于采取措施,及时消除损害山林的事件发生。
  东仓林区是林场最大的一个林区,土地面积11823亩,区域广阔,山界周边与多个邻村接壤,山林纠纷比较多。1964年,林场在大树孔设立护林点,建造护林点平房7间,建筑面积205平方米。以后分别在月边、大梧桐、寺溪滩、炭山、虎力头、大跨头、岩洞、牛料峧、龙角岩、里孔、路田等地设立护林点,护林屋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投资2.63万元,是林场护林点最多的林区,在20世纪70~80年代,专业护林人员多达20余人。
  彭坑林区大梧桐林点建于1964年,护林屋面积120平方米,投资1350元。从1973~1979年,陆续在大尧岭、柴尧坑、黄泥柱等建造护林屋,建筑面积250平方米。1987年,又在大梧桐、柴尧坑、大尧岭、黄泥柱重建护林屋300平方米,在二爿地新建护林屋35平方米,共投资2.86万元。
  茶山林区1973年在月边开始建造护林屋,以后陆续在燕窠岩、白岩尖设立林点,护林屋面积共计197平方米,投资8478元。1987年,重新建造月边护林屋,面积200平方米,投资2.41万元。到2007年,月边护林屋倒塌,又进行第3次重建,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投资2.04万元。
  岭脚林区山林相对集中,分别于1971年、1988年在桃湖坑、桃梧岭各建造2间护林屋,面积70平方米,投资6450元。
  茶山山高雾大湿度重,台风频繁,护林屋间隔几年都要进行维修,因此维修成本较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民用燃料由液化气代替,建筑材料以砖混为主后,群众生活用柴和建房木材数量大幅度下降,因此林木的偷盗事件逐渐减少,护林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森林防火和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上。
  防火林带
  俗话说十年造林一次火。一旦火灾形成,将毁掉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造林成果。严防森林火灾是林场干部、职工的基本职责。因此,建设和维护防火林带是林场森林防火重要基础工作。从建场开始,全场各林区陆续修建简易防火林带,一般位置选在与邻村的边界线上,既可隔离防火,又作分界线。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后,林场更加警觉,重视防火林带的质量建设,至2008年,全场投资132.4万元,修建了62.5千米的防火隔离林带,防火林带一般宽度为7~10米,最宽12米,其中:茶山林区14.6千米,彭坑林区21.5千米,岭脚林区9.4千米,东仓林区17.0千米。林场每年安排资金,对防火林带全面清理。1991年前采用人工清理,挖去柴桩,清除茅草,投资很大。1992年后,采用草甘膦喷洒,收效好,待柴草干枯后,进行一次清理,降低生产成本。并规定,每年的防火林带清理在11月1日前完成。各林区每年对防火林带中的柴草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外,平时由护林点的护林员维护与检查,发现问题,报告林区,由林区处理解决,重大问题场部组织解决。场部抽调人员不定期进行专门检查,保证防火隔离林带质量。

知识出处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宁海县茶山林场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55年,下限止于2008年,全面系统记述了茶山林场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置场沿革、自然环境、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森林管护、林业科技、多种经营、茶叶生产、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旅游开发、经营效果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