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2条
析出资源
28条
图表
24条

检索条件

共 52 条 1 / 4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封面
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书名页
3
目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目次
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郯城有两个城,一个是北老城,它是春秋时期郯子的封地,已有人著文考证;一个是现在党政机关驻地的县城。
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据郯庙村长者介绍,他们亲眼见过明万历年间的石碑,是两截的,拼凑在一起,用铁扒子扒住,立于西廊房门北。据说是康熙七年地震时摔断的。现在,庙里石碑大多找到下落,有的埋在屋下当基石用,有的垒在桥墩上,如能挖掘拼复,将会得到更多的文字资料。
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倾盖亭与问官祠是我县最有名的古迹。《古书典故辞典》有“程孔倾盖”,云:孔子之郯,遭程子於涂,倾盖①而语终日,甚相近。顾谓子路曰:“取束帛以赠先生”。是说孔子来到郯国,路迂程子(名程本)相互俯身交谈,亲切如故。车上的伞盖都倾斜了。
7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南皇亭(即感恩亭),位于郯城城南,现益新公路西,郯城酒厂南侧。这里还有孝妇祠、关帝庙等建筑。
8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郯城东北十二里,有个地方叫安坞穴。安坞穴上有石坝,高二丈一尺五寸,相传为大禹治时,凿陵导沭后而设,名为禹王台。
9
墨泉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墨泉,原系郯城的一大名泉,墨河(俗名皂河)源头,在郯故城东北一里许。县志记载:“泉形宽六丈,长十四丈,深丈余”,由城北绕至城东,经龙门、寨子、杨集、南入宿迁,入骆马湖。
10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孝妇姓氏不详,汉、东海郡郯人,死后葬在城东五里葛庄西,即现在的孝妇冢。冢高五、六公尺,周长八十余公尺。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按蔡佥事涂铨立,一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在过去墓地五、六亩,冢前设石桌、...
11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孝妇祠位郯城城南约二里处,面向东。现酒厂南侧。祠分南北二部。南部为孝妇祠,系嘉庆元年知县周履端所建。道光五年知县徐铭增修后殿。孝妇祠自前向后为山门、正殿、后殿三个部分。
1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于公墓址,现在仍很高大,占地二亩许。传说于公死后,坟墓如常并不很大,由于他治狱事迹感人,死后,群众无不痛心相念,自发地肩挑背负,添土聚坟,你来我往,不期然就聚成了一个高大的坟冢。于公墓是我县重点保护的古墓之一。现在西关三街在此建果园一处。
13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马头镇距县我县回民聚居的地方。马头清真明正德铜香炉寺是我县规模宏整、建寺较早的回民寺院。现在总面积十三亩,大殿二十四间,占地三百二十四平方米,宫殿式建筑。
1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官竹寺,也叫观竹寺,旧名广福寺。位于郯城西南五十华里的新村西北角。该寺西傍滔滔沂水,东临莽莽沃野,背依红土高崖,寺内大殿前的“九女松”,树干笔挺秀颀,枝叶苍笼葱翠,最大一株胸径两围。寺后有一株参天耸立的银杏,树高35米,胸径五围,巨影婆娑,...
1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清泉寺在郯城东北三十里马陵山。是郯城县依山傍水环境幽美的一座寺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