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竹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608
颗粒名称: 官竹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0
页码: 58-67
摘要: 官竹寺,也叫观竹寺,旧名广福寺。位于郯城西南五十华里的新村西北角。该寺西傍滔滔沂水,东临莽莽沃野,背依红土高崖,寺内大殿前的“九女松”,树干笔挺秀颀,枝叶苍笼葱翠,最大一株胸径两围。寺后有一株参天耸立的银杏,树高35米,胸径五围,巨影婆娑,复荫亩许,树龄达千年以上。这个寺院肃穆幽静,建筑雄伟,是郯城境内最古老的庙宇之一。
关键词: 官竹寺 寺庙

内容

官竹寺,也叫观竹寺,旧名广福寺。位于郯城西南五十华里的新村西北角。该寺西傍滔滔沂水,东临莽莽沃野,背依红土高崖,寺内大殿前的“九女松”,树干笔挺秀颀,枝叶苍笼葱翠,最大一株胸径两围。寺后有一株参天耸立的银杏,树高35米,胸径五围,巨影婆娑,复荫亩许,树龄达千年以上。这个寺院肃穆幽静,建筑雄伟,是郯城境内最古老的庙宇之一。
  关于寺的始建时期,传说不一。有说建于唐,“又以广福之名起于金,则以为建于金,“但均无文献可据。寺庙的三个主体建筑,是分三次筑成的。“关帝庙建于康熙之丁酉年,后楼则乾隆乙亥年建。”大殿则为该寺的最早建筑。官竹寺的始建年代和名称的更眷,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庙宇占地共三亩多。整个庙宇由三个主体建筑,形成三个院落。大殿组成前院,后楼组成后院,关帝殿西院。自东门拾级而上,便入前院,“九女松”星布大殿门前。稍西是四座石碑,面东,南北排列。东边钟鼓楼,钟鼓楼南北两面墙壁有两座石碑嵌入。大殿为歇山檐明三暗五建筑,园筒瓦缮顶,正间系八扇花櫺子门,两边各有一个圆形八棱窗。殿内靠北一米高神台上,塑两米半高三尊如来佛泥质站像。分别占屋一间。泥像前又分别设有铁质如来小坐像,高一米,重约二百市斤。神台前,东西各有两个泥方台,上站四个二米高的泥站像,两个面东,两个面西,据说是韦陀,阿难。靠近东西山墙处,七十公分高的泥台上,塑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由大殿绕神像后,有门通后院,这就是后楼院落。后楼为两层高屋样建筑。木质楼板,把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方门,下层园门。楼上供奉铁质一米高玉皇坐像一尊,楼下供奉的是地藏王,铁质,两米多高,东西两旁有陪坐的泥像各一尊。地藏王像西,有筋姑、麻姑、眼光奶奶,疹痘娘娘四尊泥质坐像。十殿阎君泥质站像,等分站于东西两间,一边五个,相对而立,奇形怪状,面目狰橣,使人不寒而慄。
  由前院顺大殿向西,有三间过道,正中开门,两头两间各有泥马塑像一尊,东红西白,马头向南,马边各站泥质牵马童一尊。由此门入,过院落,即入关帝庙。
  关帝殿,三间,小瓦缮顶,四角为园筒瓦,上饰走兽,木门方窗,一米半高关帝泥质文官像’坐于靠北墙的一米高神台上,像前还有一米高铁质武官站像,重约四百市斤。东西有四个两米高的泥质站像,相对而立,据说是周仓、关平、王甫、赵累。
  每年旧历三月初三和四月初八,是官竹寺香火会。届时,无数善男信女接踵而来,整个庙宇烟雾缭绕,大殿上下,鼓乐响彻云霄,赶热闹的人熙熙攘攘,小商摊贩拥满街道。
  官竹寺,这个古老的寺院,不管是雕塑造形,还是绘画的色彩笔调,殿宇的建筑,装饰的设计,到处无不显示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
  由于历史的演变,现寺的建筑已毁,旧址已为新村乡政府驻地。
  附:
  重修官竹寺记
  寺□□从□旧矣。考之志书,吾县十有七焉,虽不列礼典而崇而奉之者,在在皆然。以人之信人,不如信佛真也。故建此以劝世,亦犹先王神道设教之意云尔。县西南四十里冇官竹寺,即旧名广福寺也。坐镇沂岭,俯视一切。东望仁里古道犹存,西瞻川流逝者如斯。入其院,乔木参天,云鹤隐现,觉另一洞天。静坐片时,而名利之心顿释,洵福地也。无何,岁庚戌,洪水为灾,民室漂流殆尽,而此一罹其害,雨湿风摆,渐觉倾颓。近村善信,亟欲修整,奈水后室如悬磬,谋□不暇,何暇及此。住持者亦付之浩然长叹已耳。自壬子以后,屡年丰稔,僧人园果始出募化,远近乐输。兴工于乙卯二月,不三月告成,虽佛力之广大,亦诸檀越之好善也。事竣乞记于余,因之有所感矣。昔唐李翱不铭开元寺钟,其言曰:吾欲明圣人之道,则于释氏无益,苟顺释氏之教而述焉,亦何贵予之先觉也。今为浮屠氏而来,亦可以翱之言谢之矣。然而释氏之功为,尝不与吾儒相左右。夫吾儒教人,不过为善去恶释氏亦本此以立教人,苟知敬佛将必为善,不为恶矣。福由此广,无忝厥名,即以竹论,出土有节,凌云无心,观者亦当顾名而思义焉。余喜其成之速,有合于神道设教之意,故走笔而为之记云。
  乾隆元年四月八日谷旦
  城武县训导邑贡李廷栏撰丁汝铭书丹
  重修官竹寺记
  沂河之滨,红石之岸,岗垄坟起,株木万千,诚胜地也。而林壑深处,浓荫丛里,碧瓦飞甍,镇压乎岭半者如佛之所居也,是古刹也。有大树焉,横十围而高杳空冥,院宇为之肃森。有老松焉,苍然环抱,翠障拂面,皆非近百物,是则爱其地,重其庙,以及於木而不忍伤者,故得与寺而具古也。至若东望马陵,势若拱而若抱,南襟江淮,俯视可睹。西北则河山一带,烟波无际,而风雨晦明之间,景色百变,尤有佳趣。时而老僧说法,闻钟声、磬声杂水流谷啸,间以樵唱渔歌,真不辨深山何处者,可谓奇观欤!是以四方贤上,欲吊古而寻胜,无不游览于兹上。既览,必欲考寺之终始,然而难矣!曩尝属意于此,窃有疑焉。关帝庙建于康熙之丁酉年,而后楼则乾隆乙亥年建,皆无碑记,记亦为庙地,言不及寺也。是近者不欲知,况为远者乎?前人之不能知,况在后人乎?而或者得诸传闻:以为建于唐,又以广福之名起于金,则以为建于金,不知官竹之因里名者,又将以为何时建耶,姑弗深考。第以其地雄胜,决有奇气,则以为天造地设,时补葺之,俾神有所凭,人知所趋也可,他何疑乎?丙午之岁,淫雨为灾,坏民居室无数,而寺以不遽坏者,地势然也。然栋宇亦有将倾之势矣!村人与寺僧,聚而谋曰;庙废则地为减色,修庙则近寺居民必有冻馁,为之奈何?僧人祥玉慨然曰:无寺是无僧也,无已,则变卖庙地,而不敢难诸檀越。村人曰:善。然不可以无助。于是孙君馨山禚君景禹首倡义举,以为众劝,而众人亦各敛赀,勉勷此事。鸠工之日,风雨不作,亦神灵默佑之一证也。庙既成,窗扉皆洞开,丹黄互掩映,添筑垣墉,睥睨禅门高大,较昔更为宏广,此岂一人之力欤。僧人语记于余,又逊且谢“庙成,君族之功也。”余曰:“何?”僧曰:“地皆君族之地,僧人曾携得来?”余日:“否。吾族虽叨前人之光荣,而愧不及前人远甚,固不如释家与禚君之募义为可钦也。”抑又有说者,“红崖古梅”、“沂水春帆"居邑八景之二,寺皆得而有之,今则古梅已杳,而寺犹历久常新,后有续修邑志者,请易之曰:“红崖古刹”,未知果有否耶?是为记。
  邑庠生孙士谔撰文禚从闵书丹
  石木泥匠李宗贤刘培基孙书铭
  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中浣谷旦
  官竹寺的银杏树官竹寺的九女松官竹寺平面图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收集、编印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主要记述郯城县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历史人物、文化景点、古寺庙建筑、墓葬和历史传说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周仓
相关人物
关平
相关人物
王甫
相关人物
赵累
相关人物
李廷
相关人物
郯城县
相关地名
官竹寺
相关作品
关帝殿
相关作品
钟鼓楼
相关作品
重修官竹寺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