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闽清县” 相关
共 49 条 1 / 4
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共产党的国共合作和对进步人士的统战工作情况,其中包含第一次国共合作、支持十九路军抗日反蒋、第二次国共合作、策动起义等。
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地貌形成的内营力因素包括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而外营力因素包括流水作用、河流作用、海岸作用和风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福建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
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的流水地貌主要分为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和盆谷平原等类型。这些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造成的。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山间盆地的河流下游地区,是由河水冲刷和泛滥沉积形成的,适宜农...
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火山熔岩地貌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分布于漳浦佛昙一龙海港尾和福鼎沿海一带,以及明溪、宁化、清流、闽清和屏南等地。火山熔岩地貌主要有熔岩台地和熔岩丘陵两种类型。熔岩台地具有宽广的台面和陡坎围限,而熔岩丘陵则呈锥状或方山状,顶部较为尖...
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西部,地貌复杂多样,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是福建省农业和林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同时,该区也具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如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森林景观。
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闽中区位于福建省中部,是闽中大山带的主体部分,北与浙江省为界,南接广东省,西部大致以政和-大埔断裂带与闽西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区相接,东与闽东沿海丘陵、台地、平原区相邻。区内以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为主体,山体呈北东-南西展布...
7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内方志有关宋至清末雨情及水旱灾的记载情况。
8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闽江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河流之一,流经福建省。它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重要的农业功能,对福建省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作用。闽江河口附近也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如福州和厦门。然而,闽江也面临着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挑战,福建省政府一直致...
9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等的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变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考证,文章详细描述了福州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治所、所属行政区划以及其下辖的县、厅等行政单位的变化。
10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审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情况,包括年度例行审计、定期普遍审计和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三个阶段。其中,年度例行审计是福建省审计局对泉州等地试点的暂定名称,后被订名为定期普遍审计。在1985年和1986年的试点审计中,共审计了...
1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唐初至元代福建地区的农业赋役制度及其演变变化。文章首先描述了唐初福建的特殊租调政策,在轻税政策下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随着时间推移,福建地区的财赋掠夺逐渐加重,赋役负担不断加重。随后介绍了五代至宋代福建的农业赋役主...
1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清朝时期,福建地区的规费主要包括书役催征所得规费、粮串费、官契纸价、诉讼费以及船牌照费等各种收费项目。这些规费收入被用于地方县衙及胥差丁役的办公经费。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费收入被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渐得到整顿和管理。
1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0年至1988年,福建省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这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邮电工具的购置和安装费用,以及电站、农田水利、公路、铁路、航道等建设的费...
1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三明列东大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T型桥梁,位于三明市区的梅列上游。全桥共有10孔,每孔净跨20米,全长为235.19米,桥面净宽为8米,两侧设有人行道。这座桥的荷载标准为汽车-13级、拖车-60级。上部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预制T型梁,...
1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乡村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发展历程,包括地域特色、建筑结构、发展进程、农村建房热潮以及政府引导和规划等方面。文章详细描述了福建乡村民居的建筑类型、建设情况和发展变化,展现了乡村建设的历史演进和规划引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