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390
颗粒名称: 一、闽江
分类号: P942.57
页数: 6
页码: 118-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闽江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河流之一,流经福建省。它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重要的农业功能,对福建省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作用。闽江河口附近也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如福州和厦门。然而,闽江也面临着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挑战,福建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恢复和保护闽江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福建省 河流 闽江

内容

闽江位于东经116°23′~119°35′,北纬25°23′~28°16′之间,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河流,流经38个县、市(含浙江省庆元、龙泉两县),流域面积60992平方千米,其中福建省境内59922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一半、人口总数的1/3。闽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不少河段利于航行,尤其是下游河段,航行之利冠于福建省诸河。
  (一)水系与河道
  1.上游
  闽江自西向东流入海,主流上源为沙溪的水茜溪,发源于武夷山脉东侧建宁县均口乡台田村严峰山(海拔1016.9米)西南坡。水茜溪源头呈浅凹地形态,宽30~40米,由东北向西南呈阶梯状延伸。源头径流为下降泉,出自第四纪堆积层,水质类型,为中性极软水。流经张家山盆地(海拔850米)后转向南东,河谷展宽,第四纪堆积发育,多已辟为梯田;出张家山盆地,河床沿裂点下切,形成200余米落差;至台四盆谷,流向又转为南西,河谷拓宽,有阶地发育,在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构造控制下,宽谷与窄谷相间,多呈串珠状;至宁化县城东纳入武义溪转向南东流入九龙溪。闽江正源确定为水茜溪。九龙溪至永安与文川溪汇合称沙溪,流经沙溪口称西溪,到南平双剑潭以下称闽江。由源头至南平双剑潭,闽江主流长度为351千米;若以连江县琯头镇长门作为闽江长度的量算终点,则闽江主流全长为562千米。
  沙溪于沙溪口以上流域面积为11793平方千米,占闽江流域面积19.33%,河道平均坡降0.8‰。
  闽江在南平双剑潭以上称上游,除沙溪为干流外,还有富屯溪和建溪。
  富屯溪在顺昌县城以上分为两支:北支为富屯溪,西支称金溪。在顺昌汇流口以上,金溪长度为253千米,流域面积7201平方千米。富屯溪长度为228千米,流域面积5285平方千米。根据“河源惟远”原则,富屯溪应是金溪支流,但早已公认富屯溪是闽江上游三大河流之一,因此依历史习惯,仍称金溪为富屯溪的支流。富屯溪源(金坑溪源头)位于武夷山脉东南侧邵武市桂林乡巫山村叶竹隘山北坡,但富屯溪主流长度则宜改为以金溪上游的兰溪为源头(即建宁县客坊乡元头村舞雨塘),到沙溪口全长为310千米,流域面积13733平方千米,占闽江流域面积22.51%,河道平均坡降1.2‰。
  建溪上游有崇阳溪、南浦溪、松溪三大支流,其中崇阳溪与南浦溪在建瓯长源汇合后称为建溪。在汇流口以上,南浦溪的长度为199千米,流域面积4018平方千米;崇阳溪的长度为162千米,流域面积5458平方千米。建溪长度应从南浦溪上游海溪源头算起。松溪在建瓯水西(松溪口)汇入建溪,建溪长度又大于松溪。确定南浦溪为建溪的主流,南浦溪源即为建溪溪源,它位于仙霞岭南侧浦城县忠信乡关口村将军山南坡。建溪主流全长295千米,流域面积为16396平方千米,占闽江流域面积26.88%,河道平均坡降0.8‰。
  闽江是一条山区性河流,其特点是两岸多高山峡谷,溪流密布,流程短促,河道坡降大,河床岩石裸露,滩多流急,流经山间盆地则形成宽谷,两者相间排列,呈串珠状展布。主流沙溪与富屯溪、建溪在南平汇合,三溪流域面积共计41922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68.7%。
  2.中游
  闽江中游是指南平到安仁溪口的峡谷河段。这一段闽江横切鹫峰山一戴云山脉形成峡谷,长达97千米,比降在0.5‰以上,是福建省最长的河曲深切大峡谷。其最大支流是尤溪,其次为古田溪。
  尤溪发源于戴云山西北麓(即大田县屏山乡),源头为屏山溪。红湖至白马寨称均溪,白马寨至尤溪县城关称坂面溪,尤溪县城关以下称尤溪,有文溪、谙头溪等汇入。尤溪自南向北于尤溪口注入闽江,流域面积5436平方千米,河长202千米,河道平均坡降2.0‰。
  古田溪位于闽江干流中段北侧,发源于鹫峰山(屏南县岭下乡),源头称长桥溪,在平湖附近汇入长潭溪后称古田溪,全长123千米,流域面积1794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6.6‰,已建成古田、龙亭、高洋、宝湖四级水电站。
  中游地段河谷狭窄,滩多水急,不利航行。坡陡加上植被受破坏,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但中游地区水力资源丰富,不仅流量大而且水位落差大,又有不少宜建水库的优良坝址。已建成的水口电站水库,总库容23.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年发电量49.5亿度,保证出力26万千瓦,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5米(黄海基面),电站平均水头50米,改善中游河道的航行条件。
  3.下游
  安仁溪口到闽江口为下游,下长约113.7千米。河床宽度一般由400米到2000米,河床比降小,在0.1‰以下,河水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占优势,河床由中游的岩床转为沙床为主。下游除了几小段峡谷外,大部分属于河漫滩曲流型河流。
  安仁溪口至侯官河段长55千米,侯官至长门河段长59千米。闽江在侯官处开始分汊两支:北支穿过福州市区至马尾港称北港;南支绕南台岛南侧,至江口接纳大樟溪后出峡兜至马尾称南港(乌龙江)。南、北港汇合后折向东北,再穿过闽安峡谷(河宽由1.7千米,再次缩窄为0.6千米)至亭江又分两支:南支梅花水道绕琅岐岛南侧至梅花镇入海,主流北支长门其中被岛屿分割为四支,即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壶江水道分流入海;其中川石水道为主航道。闽江口是一个陆相强潮河口,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型,平均潮差4.1米(琯头);潮汐沿江上溯逐渐衰减,潮区界可抵侯官(距长门59千米),潮流界北港可抵洪山桥(距长门51千米)。
  大樟溪在闽江干流南侧,发源于戴云山(德化县赤水乡),源头为国宝溪。德化至南埕称浐溪,南埕以下称大樟溪,有后亭溪、潼关溪等汇入;至闽侯县江口注入闽江下游南港,大樟溪流域面积4843平方千米,河长234千米,河道平均坡降2.1‰。
  (二)地表径流与泥沙
  1.径流的空间分布
  闽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变化在500~1900毫米之间,一般是随着流域高程的增加而增大,年径流深高值区都分布在河源地带。全流域大体上有两个高值区:一是闽北高值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大于1100毫米,以光泽、武夷山为中心,主要受武夷山脉影响,在武夷主峰附近,平均年径流深可达1962毫米,为全流域最高值;二是闽中高值区(仅少部分在流域内),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大于1000毫米,以仙游、德化为中心,主要受戴云山脉的影响,在本流域内的最大值为1300~1400毫米。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的分布,呈现两起两伏,与地势相一致。两大山带的迎风坡是本流域径流最丰富的地区;两大山带之间的山间盆谷地是径流的中值区,其多年平均径流深在800~900毫米;河口平原沿海是径流的低值区,其多年平均径流深大部分都小于700毫米。
  闽江干流竹岐水文站(控制面积54500平方千米)50年(1936~1985年)实测资料统计,最大年径流量842亿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1971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61亿立方米。大樟溪永泰水文站(控制大樟溪流域面积4032平方千米)34年(1951~1985年)实测平均年径流量为48亿立方米。闽江口未控区(面积2460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1亿立方米。因此,闽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0亿立方米。
  竹岐站实测最小洪峰流量为9530立方米/秒(1945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30300立方米/秒(1992年),实测最大一日洪量23.4亿立方米,最大三日洪量为58.2亿立方米。竹岐站洪峰流量均值为17800立方米/秒。
  竹岐站历年最小年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850立方米/秒。最小日平均流量为200立方米/秒,实测最小流量为196立方米/秒(1971年8月30日)。最小10日平均流量为256立方米/秒。
  2.径流的时间分布
  在全流域同步期年径流量系列中,最大值为1975年的896亿立方米,次大值为1973年的853亿立方米;最小值为1971年的314亿立方米,次小值为1963年的358亿立方米。根据各站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一般为2.3~4.0倍。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30,各分区CV值变化在0.26~0.33之间,沙溪流域最大为0.33,大樟溪流域最小,为0.26。
  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9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1%~80%,枯季(10月至翌年3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只占年径流量的20%~29%。四季分配情况:春季占35.7%,夏季占40.8%,秋季占13.4%,冬季占10.1%。最大3个月为5~7月,占50.9%,最大水月份为6月,占22.6%,最小水月份为1月,占2.8%,最大月份与最小月份之比为8.07。闽江竹岐站断面来水主要依靠上游三大溪,占全流域71.1%。竹岐站反映情况与上游大体相符。仅是三大溪最大水3个月提前为4~6月,所占比例提高到52%~53%。
  闽江下游支流大樟溪流量的季节变化是春水多于秋水,秋水占全年的18.1%(闽江主流和上游支流均在15%以下)。大水月5~7月占48.1%,而春季为29.7%,夏季为44.6%,秋季为18.1%,冬季为7.6%。最大水3个月5~7月占48.1%,最大月份为6月占20.6%,最小月为12月占1.9%,最大水月与最小月份之比为10:55。
  山区河流与沿海河流对比,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例大,秋季比例小,冬季又稍大。沿海河流由于受台风雨影响最大,洪峰流量有时出现在9月,最大水3个月出现时间,有从山区逐步向沿海推迟的趋势。
  3.潮汐
  闽江口为半日潮区,属于强潮河口。枯水期大潮的潮区界可抵侯官,一般的只到北港观音亭和南港的科贡,潮流界可抵洪山桥。闽江口潮型为正规半日潮,最大潮差达7.04米,平均潮差大于4米。潮波沿河上溯,潮差不断减少,径流影响增强,落潮历时不断加长。白岩潭(马尾)以上河段历史最高水位是由洪水造成的,白岩潭及以下河段历史最高水位是由台风暴潮造成的。1969年9月27日第8号强台风在晋江登陆。台风引起的增水:梅花1.6米,琯头1.5米,白岩潭1.5米。
  枯水期魁岐以下以潮流为主,中水期竹岐流量4060~6990立方米/秒,魁岐已无涨潮流,洪水期竹岐流量大于8000立方米/秒,马江便无涨潮流。闽江口段潮流为往复流,流向大致与河岸平行。平均潮流周期为12小时29分,涨潮流历时5小时20分,落潮流历时7小时9分钟。
  4.泥沙
  全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38公斤/立方米(1956~1985年),枯水期一般河水清澈。沙溪含沙量0.13公斤/立方米,富屯溪0.072公斤/立方米,建溪0.11公斤/立方米,尤溪0.28公斤/立方米,大樟溪0.14公斤/立方米。全流域含沙量最小是建溪洪尾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054公斤/立方米,最大为梅溪潭口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315公斤/立方米。竹岐站多年平均输沙量233公斤/秒,年输沙量735万吨,平均输沙模数136吨/平方千米。最大年输沙量为2000万吨(1962年),最小年输沙量为272万吨(1971年)。全年输沙主要集中在汛期5~7月,这期间来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51%,来沙量却占全年输沙总量的76%。1952年7月17~23日发生洪水期间,输沙量为446万吨,占该年输水量1070万吨的41%。枯水期10月至第二年2月5个月来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14%,来沙量只占全年的4.2%。
  (三)水质与河□盐度
  闽江水质属于低矿化度地表水,以重碳酸盐类水为主,总硬度低,为极软水区。据《全国河流水化学分区》,本流域属于“潮湿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1700毫米,含沙量变化范围在0.05~0.32公斤/立方米,离子总量小于100毫克/升,硬度小于2.5度,pH值为6.0~7.0,水的类型为[CICa]型。
  闽江水体污染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和医疗污水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而以工业废水为主,约占废水总量的70%。各河段情况如下:
  1.沙溪渔潭、清流和永安(上)断面水质较好,属Ⅱ、Ⅲ类水质;永安断面由于受到永安维尼纶厂等污染,水质急剧恶化,其中B0D₅超标1.5倍,C0Dmn超标0.6倍,属V类水质;下游数千米兴平断面水质较好,属Ⅲ类水质;三明断面受到三明市部分工厂污染,非离子氨超标1.9倍,属Ⅳ类水质;沙县断面受到三明和沙县部分工厂废水污染,非离子氨超标1.9倍,属Ⅳ类水质;沙县断面受到三明和沙县部分工厂废水污染,挥发酚超标1.4倍,属V类水质;青州断面主要受青州造纸厂污染,溶解氧、亚硝酸盐氮超标,属Ⅳ类水质。
  2.建溪武夷山、武夷宫、建阳、浦城断面水质受轻度污染,属Ⅱ、Ⅲ类水质;而松溪、七里街、南平水东大桥断面,主要受到上游城镇造纸业等污染,挥发酚偏大,属Ⅳ类水质。
  3.富屯溪将乐、邵武(上)断面水质较好,属Ⅱ类水质;邵武(下)断面受到邵武造纸厂等污染,挥发酚超标3.4倍,属V类水质;洋口和西溪南平水南大桥断面,因受上游造纸业污染,挥发酚偏大,属IV类水质。
  4.大樟溪风洋、永泰断面受到轻度污染,属Ⅱ、Ⅲ类水质。
  5.闽江干流十里庵、闽清下浦、竹岐、文山里和福州解放大桥断面,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由于河段水量大,水质还比较好,属Ⅱ、Ⅲ水质;福州鳌峰洲断面,由于受到福州市造纸、化工等行业以及生活污水污染,挥发酚超标0.8倍、属IV类水质;魁岐、马尾断面水质较好,属Ⅲ类水质。
  闽江口区是咸淡水交汇部位,河口区的盐度随径流、潮流相互消长而变化。洪水期(径流量4942立方米/秒)大潮高潮憩流时,长门以外表层盐度为6.2‰~14.5‰,中、底层盐度15.1‰~27.6‰;长门以内盐度向上游沿程递减,琯头英屿断面以上河段盐度小于2‰。洪水期大潮低潮憩流时从表层到底层均被淡水所占据,各站盐度均小于1.2‰。枯水期(径流量360立方米/秒)高盐度海水从长门水道、梅花水道涌入。大潮高潮憩流时表层盐度熨斗水道最高达28.7‰,亭江断面达8.5‰;中、底层熨斗水道达30‰,亭江断面达11.9‰;涨潮时2‰盐度等值线侵入亭江以上河段,马尾罗星塔断面表层盐度达2.61‰,底层盐度最高达3.2‰(1986年10月20日枯水大潮)。枯水期,大潮低潮憩流受洪水影响,盐度比高潮时低得多,表层及中、底层盐度变化在1.0‰~14.3‰之间,2‰盐度等值线可退到亭江以下河段。
  (四)水力资源与水利建设
  闽江流域(省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31.69万千瓦,占全省理论蕴藏量的60.3%。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支流62条。装机容量500千瓦以上可开发的水电站址566处,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462.71万千瓦,年发电量205.82亿度,占全省可开发资源的65.7%。目前已建成的古田溪梯级开发4个电站,总装机容量25.9万千瓦,沙溪口电站装机容量30万千瓦,华东最大的水口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闽江流域内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目前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38.6万公顷,其中保灌面积31.6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56.8%。闽江下游修建江海堤防160多千米,保护耕地2.2万公顷,人口105万人。目前干支流通航里程1940千米,占干支流总长2600千米的74.6%。位于闽江河口段的马尾港及新港区,可停泊万吨轮船,是福建省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机构

永安维尼纶厂
相关机构
邵武造纸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庆元县
相关地名
龙泉市
相关地名
沙溪镇
相关地名
建宁县
相关地名
张家山街道
相关地名
南东坊镇
相关地名
宁化县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
永安市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连江县
相关地名
琯头镇
相关地名
顺昌县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河源市
相关地名
邵武市
相关地名
桂林乡
相关地名
兰溪市
相关地名
客坊乡
相关地名
元头村
相关地名
南浦溪镇
相关地名
松溪县
相关地名
建瓯市
相关地名
海溪乡
相关地名
溪口乡
相关地名
溪源乡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
三溪乡
相关地名
安仁县
相关地名
河曲县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大田县
相关地名
屏山乡
相关地名
均溪镇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城关区
相关地名
尤溪口镇
相关地名
屏南县
相关地名
岭下乡
相关地名
平湖市
相关地名
古田县
相关地名
龙亭区
相关地名
银宝湖乡
相关地名
北港镇
相关地名
江口县
相关地名
马尾区
相关地名
南港区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梅花镇
相关地名
川石乡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
南埕镇
相关地名
潼关县
相关地名
闽侯县
相关地名
武夷山市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河口区
相关地名
大溪区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马江镇
相关地名
兴平市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沙县区
相关地名
青州市
相关地名
建阳区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
将乐县
相关地名
邵武市
相关地名
永泰县
相关地名
闽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