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近现代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677
颗粒名称: 三、近现代桥梁
分类号: U448
页数: 4
页码: 78-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明列东大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T型桥梁,位于三明市区的梅列上游。全桥共有10孔,每孔净跨20米,全长为235.19米,桥面净宽为8米,两侧设有人行道。这座桥的荷载标准为汽车-13级、拖车-60级。上部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预制T型梁,下部分有东桥台和西桥台,其中东桥台采用双挂式拐脚台,台前设有干砌石溜坡,西桥台为重力式U型台。桥墩则采用了腰圆形墩身和悬臂式墩帽的设计。这座桥于1958年6月动工,次年4月建成。它的建成对于三明市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福建省 市政工程 近现代桥梁

内容

三明列东大桥 是钢筋混凝土T型桥梁。位于三明市区、梅列上游1公里处。全桥10孔,净跨各20米,全长235.19米,桥面净宽8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荷载为汽-13、拖-60。上部构造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T型梁;下部构造,东桥台采用双挂式拐脚台,台前设置干砌石溜坡,西桥台为重力式U型台;桥墩为腰圆形墩身,悬臂式墩帽。工程于1958年6月动工,翌年4月建成。列东大桥的建成,对三明市的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南平水东大桥 是圬工桥混凝土拱桥。位于南平东门外明翠阁山麓,西接市区中华路。是全省第一座跨径达50米的大拱桥。1959年11月动工,1961年7月竣工。全长301.58米,桥面行车道净宽8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设计荷载:汽-10,挂-60。上部结构为4个连续主孔,净跨各50米。等截面悬链线混凝土拱圈,矢度1/5,厚度1.1米,其中1孔为预制块砌筑,3孔系就地浇筑。每孔拱上设6个小拱,净跨均为3.47米。下部墩台,南平端台及1号墩身用条、块石浆砌,水东端桥台用肋板式混凝土筑成,其余各墩用毛石混凝土浇筑,粗条石镶面,墩帽为钢筋混凝土。
  福州闽江大桥 是预应力混凝土桥T型刚构。位于福州六一中路与南路之间,横跨闽江北港。1969年12月5日开工,翌年6月15日完成。桥长344.44米,包括南北引道共840米,桥面车行道13米,两侧人行道各2.25米。设计荷载:汽-26,挂-100。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附挂梁,桥跨中部5孔各50米,南岸2孔各36.12米,北岸与江滨路立交孔跨长22.2米,净高3.5米,桥面中心标高13.30米(罗零),通航净空高5.7米,净宽45米。下部结构,江中6个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高桩承台,岸上6个墩用沉井,墩身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墩。采用重力式石砌桥台。
  漳州新大桥 是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位于漳州城南,面临芗江,居中山(原名通津)桥与东新桥之间。1970年,因两桥不适应交通发展需要,采取民办公助形式建造。桥全长438.4米,高11米,桥面净宽17.5米,不设人行道。主河道上建10孔跨径30米的双曲拱;南岸建2孔跨径15米的石拱;北岸防洪堤内建4孔石拱,跨径分别为16、15米各2孔。下部在主河道设9个钻孔灌注桩单排架,第一排设7根,余均6根。石拱及双曲与石拱连接墩,均系明挖基础。设计荷载:汽-13,挂-60。1970年动工,翌年5月通车。
  闽清大桥 是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位于闽清城关南面两公里的闽江之上,是福州通往闽北、闽中的重要桥梁。1974年9月动工,1976年12月建成。全长733.7米,其中:主桥690.216米,立交桥20.35米,两桥间引道20.64米。桥面行车道9米,两侧人行道各1米。设计荷载:汽-15,挂-90。桥底部到桥面高44米,沿江上下船只通航无阻。闽清大桥是福建省首座大跨径箱形拱桥,全桥8孔,净跨75米。上部结构为空腹式等截面悬链线钢丝薄壁组合箱形拱桥,拱矢1/7,拱圈由6个拱箱组成,共宽9.05米,每箱分3节预制,每节重30吨,采用我国设计与加工生产的公路缆索设备进行吊装。下部结构采用沉井基础,腰形重力式墩,组合式桥台。桥北岸跨越外福铁路的立交桥,为石台单孔8米空心板梁桥。
  泉州大桥 是钢筋混凝土π型拱桥。位于泉州市城南顺济桥下游,横跨晋江干流,是福州、厦门交通的主要桥梁。全桥由3个单元组成,采用空腹式等截面悬链线π型拱。主孔跨越主河槽,为5孔净跨50米,拱矢度1/6;南岸边滩为12孔净跨30米;岸孔系泉州岸引桥,为5孔净跨30米,拱矢度均为1/8。下部构造,北岸台及南岸桥台均为重力式台身,沉井基础;北岸引桥为组合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墩除5号墩为单向推力墩、沉井基础外,余均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高桩承台。桥全长848.53米,是当时全省最长的永久性大桥,桥面净宽12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设计荷载:汽-20,挂-100。主孔拱底标高14.283米(罗零),平均高潮位为5.2米。桥的南北端各建2座六角型凉亭,栏杆顶交错安装326只青石狮子和329朵砻石白莲花,与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协调。1980年11月动工,1984年8月建成。获省科学进步三等奖和1980年优秀设计二等奖。
  福州洪山桥 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桁架T型刚构。位于原洪山桥上游150米处,东连洪山集镇,西接金山文化区。因老桥不适应水陆交通需要,1977年省政府决定建造新桥。1981年10月动工,1985年12月通车。是当时国内跨径较大的三向预应力T型桁架刚构桥,结构新,自重轻。全桥7孔,主孔跨径110米,其他6孔中,跨径为67.5米、30米、25米各2孔。桥全长363.36米,桥面车行道12米,两侧人行道各1.6米,建筑总高度40米。设计荷载:汽-20,挂-100。主孔为三向预应力桁架T型刚构,根部空腹三个节段,上下弦杆为空心板,悬臂端6室箱形梁。江中3个墩为沉井基础,钢筋混凝土空心墩。桥面栏杆全部用花块水磨石装饰,柱顶安含苞待放的白莲花,东西桥头各立一对雌雄配双的青石狮子,西端桥头还建有绿地花坛。
  三明梅列大桥 是预应力混凝土桥T型刚构。位于三明市区,连接列东和列西。主桥长329.05米,桥面车行道宽12米,人行道宽各3.5米。1987年11月动工,1990年底基本建成。主桥为三孔T型单箱连续刚构,主跨100米。上部结构为变截面预应力箱梁;下部主梁中墩为π型薄壁柔性墩。单箱和柔性墩在福建省还是第一座。桥建成后改善了市区交通条件,为开发列西片区发挥重大作用。桥端有广场、绿地等。
  厦门大桥 是预应力混凝土桥连续梁。位于厦门高崎与集美的海峡上,与高集海堤平行。由主桥、集美立交桥、高崎引道三个部分组成。包括主桥(双线桥)2070米、高崎引道836.48米、集美端立交桥的引桥和6道匝道桥1622.14米,三部合计6598.62米。主桥:荷载为汽超-20,挂-120。桥面宽23.5米,其中,车行道各9.5米,中间分车带1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桥面纵坡3‰,设计潮水频率300年一遇。上部结构为46孔、跨径45米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横向为分离的双箱梁。桥墩为矩形实心方墩,基础以钻孔灌注桩为主。集美立交桥:由引桥与匝道组成。与主桥相接的引桥宽21米,其中,车行道各9.5米,中间分车带1米,两侧护轮带各0.5米。匝道桥宽7米,其中,车行道宽6米,两侧护轮带各0.5米。上部构造采用梁高1.3米的等截面空心板梁。桥墩为圆柱墩,根据不同跨径、墩高和水平力分别采用单柱式或双柱式。基础采用明挖或钻孔桩。桥台采用石砌重力式台。高崎引道:按一级道路标准,路基宽23.5米,紧接主桥1号墩,设有11.5米跨径(3孔)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厦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海峡的特大型桥梁,也是福建最长最宽的新建大桥。1988年元月正式开工。
  福州鳌峰大桥 是预应力混凝土桥连续梁。位于福州连江路,北起光明港,南至尾坦村,与福厦公路相接,桥北与亚峰路立交,与鳌峰路定向立交。全长4485米,呈反S型。主桥长500.9米,宽25.8米,设4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跨径70米,桥型为八孔一联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立交桥。下部为环岛,主桥基础为84根柱,水下工程140根桩。北引桥长795.1米,宽17米,两侧匝桥各长306米,宽8.75米;南引桥长382米,与主桥同宽。北引道接线长522.45米,宽40米;南引道接线长2284.55米,宽32.4米。工程按城市一级主干道设计,建成后,每昼夜可通行汽车36000辆,时速60公里/小时。荷载为汽超-20,挂-120,人群400公斤/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9958万元,资金全部采用贷款和有偿筹集,以收取过桥费还贷,实行以桥养桥。
  南平九峰山悬索桥 位于南平江滨公园与水南悬崖之畔。当时为全国跨径最大的单链式柔性吊桥。桥长325米,主跨200米,面宽4米,主索间距4.2米,纵坡2.5%,矢高比1/10。荷载为每平方米250公斤,以行人为主,汽车进行验算。1983年5月动工,翌年9月竣工。是省优工程。这座桥架于南平十景之一的“龙沸春浪”上空,一线横空,凌云飞渡,建筑艺术、使用功能与自然环境统一和谐,为城市增添景观。
  福州瀛洲立交桥 位于六一中路南端,连接闽江大桥,是火车站与飞机场必经之路。1986年4月动工,12月通车。为三层环带型结构,采用集中交叉。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上层为南北向直通车道、450米长的高架立桥;中层是14米宽的转盘环道,环道内径50米,环岛两端设6.5米宽转向匝道各4条;底层是外环道,分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中央设有2000平方米环岛绿化公园和宽9米供行人通行的桥孔4道。桥全高9.68米,桥孔27个,占地面积1290平方米。
  福州东街口人行天桥 位于福州市八一七北路、东大路和杨桥路交会处。1985年10月9日动工,仅用79天,于12月28日竣工。是全省第一座城市人行天桥。上部为空腹T型环式连续钢梁;下部由4根V型主柱支承。四周环卫着四个平台,每个平台由两根圆主柱支承。平台与8个上下曲线阶梯相联,每组阶梯有43级踏步,宽2.6米,可并排通行五六人,每小时最大通行人流量为2.4万人。整座天桥呈八角形不等边,环桥总长144.67米,桥面宽3.4米,净高5.4米,桥下可通行集装箱货车、无轨电车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闽清县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三明列东大桥
相关作品
南平水东大桥
相关作品
福州闽江大桥
相关作品
漳州新大桥
相关作品
闽清大桥
相关作品
泉州大桥
相关作品
福州洪山桥
相关作品
三明梅列大桥
相关作品
厦门大桥
相关作品
福州鳌峰大桥
相关作品
福州瀛洲立交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