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本建设投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3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基本建设投资
分类号: F812.45
页数: 3
页码: 234-2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0年至1988年,福建省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这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邮电工具的购置和安装费用,以及电站、农田水利、公路、铁路、航道等建设的费用。从1950年到1988年,福建省的基本建设支出累计为109.28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总和的25.4%。支出主要分布在工业、农业、文教和交通领域。随着改革开放,基建资金的筹集方式多样化,包括自筹资金、利用外资和银行基建贷款等。从1979年到1988年,全省全民所有制的基本建设总投资为286.02亿元,建成投产项目达36601个。
关键词: 福建省 基本建设 投资

内容

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范围包括:房屋建筑物的工程费用、机器设备、生产、交通邮电工具的购置和安装费用,电站、农田水利、公路、铁路、航道、口岸等建设建筑费用,以及为基建工程支付的勘察设计费、土地征用费、拆迁补偿费、生产人员培训费等。1950~1988年福建省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累计为109.28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总和的25.4%;按“累计法”计算的年平均递增率为14.5%(按“水平法”计算为18.8%)。其构成比重:工业占48.2%,农业占14.5%,文教占9.5%,交通占9.2%。其中,1950~1978年29年的总和为66.80亿元,其比重为工业占63.1%,农业16.1%,文教仅占4.5%,交通占8.3%。1979~1988年改革开放10年的总和为424773万元,其比重为:工业下降只占24.5%,农业下降占11.9%,文教升高占17.5%,交通占10.5%。加上中央基建投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用于基建投资,以及银行的基建贷款,1950~1988年全省全民所有制的基本建设总投资为286.02亿元,全部建成投产项目36601个。(①1989年《福建统计年鉴》,第239页。)
  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基建支出累计4419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总和的18.3%)。其中:工业占37.6%,文教占10.5%.交通占13.9%,城市建设占10.10%,行政占8.4%,农业占7.2%。主要用于发展各县市电厂和福建机器一厂、二厂和龙岩机器修造厂,以及发展卷烟厂、印刷厂等。新建教育用房5.6万平方米,卫生用房3.6万平方米。重点修建山区公路和兴修水利等。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基建支出总和为28136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总和的30.3%)。其中:工业占33.4%,交通占25.1%,农业占20.7%,文教占10.3%。这个时期国民经济计划比较切合实际,工业生产建设速度快,效益好,发展顺利。福建省在中央支持下建设了古田溪水电站、南平造纸厂等大型项目,从上海迁入了一些工厂,地方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用于工业投资1.50亿元(其中,预算内投资0.96亿元)。新建、扩建投产项目达2389项。新增固定资产1.25亿元,交付使用率高达83.3%。重点发展本省资源足、见效快的轻工业,新建泉州、仙游、云霄、度峰等大中型糖厂和38个小型糖厂,以及福州、厦门两个罐头厂。扩建福州造纸厂,新建福建农械厂,合并、改组、扩建福州机床厂、通用机器厂、动力机厂和厦门锻压厂等19个机械工业企业。1957年本省工业总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达8.81亿元,比1952年增长1.1倍,年平均递增16.0%。农业基建支出为5824万元,主要用于支援群众集资修建闽江、晋江、敖江下游防洪水利工程,晋江金鸡渠、同安策曹渠、龙岩汤侯渠、南靖三卞渠等引水灌溉工程。在永安、同安、建阳、闽清、平和等县试办小型水电站,兴建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大批小型水利工程。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高潮,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5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13.55亿元,比1952年增长43.8%,年平均递增7.5%(粮食平均递增3.6%,农、林、牧、副、渔平均递增分别为23.2%、10.7%、10.0%、13.6%)。交通基建在中央支持下,修建鹰厦铁路的通车里程达644公里,预算内交通基建支出7049万元,用于新建、扩建主干公路,通车里程达6034公里,比1952年增长1.1倍。文教基建支出2909万元,新增教育用房51.00万平方米,医疗用房15.30万平方米,比恢复时期分别增长8.1倍和3.3倍。
  1958~1962年“二五”计划、“大跃进”时期,基建支出总和达17.42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总和的48.2%,比“一五”时期其建支出的总和增长5.2倍。平均每年支出34837万元,比1957年当年的全省预算内总收入还多出40.1%。其构成:工业占71.3%,农业占11.3%,交通、文教分别占6.8%和4.5%。这个时期工业基建支出合汁124227万元,比“一五”时期增长12.2倍。其中:电力占20.1%,冶金占17.9%,森工占14.2%,机械占9.2%,化工占8.6%,煤炭占6.7%,建材占5.4%和轻工占17.1%。兴建了近30个骨干工业,如三明钢铁厂、潘洛铁矿,邵武、苏邦、漳平等机械化煤矿井,福州第二化工厂、三明化工厂、三明重机厂、永安水泥厂、度门新华玻璃厂和一批大中型糖厂,以及各地新建一批用于支援工业生产的水力、火力发电厂。在福建腹地山区新建立了三明市新兴工业城市。然而这个时期新建、扩建土业企业大多是半拉子工程,未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1962年与1958年对比,只有发电量增长2.7倍,年平均递增38.9%;卷烟和机制纸分别增长2.0%和70.9%,其余产品没有什么增长,有的还有所下降。农业基建支出1.97亿元,比“一五”时期增长2.4倍,其中,用于水利占51.1%,农垦农场占21.0%,水产占14.1%。交通基建支出1.18亿元,新修、扩建公路8217公里。文教基建支出7840万元,新建教育用房102.5万平方米和医疗用房17.2万平方米。各部门基建中用于新建住宅284.2万平方米,比“一五”时期增长2.6倍。
  “大跃进”时期,特别是1958~1960年间,这3年基建支出高达15.17亿元(其中,中央补助6.03亿元),平均每年支出5.57亿元,比1957年全省财政收入总额的3.22亿元,还多出57.0%,大大超过了本省财力、物力所能负担的程度。1960年12月,中央决定冻结清理机关、团体和企业专项资金在银行的存款,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福建省大力压缩基建投资,1961年降为1.49亿元,1962年再降为7551万元,比1960年分别下降75.2%和87.5%。
  1963~1965年调整时期,3年基建支出总和3.69亿元,其中工业占54.1%,农业占23.3%,交通占8.3%,文教占4.0%。工业基建主要用于化工、森工、机械和轻工未完工程和填平补齐,农业基建主要用于水利工程修复、林区建设和支援农垦农场和农村的农机站、排灌站、小型水利建设。文教基建主要用于教育、卫生用房和设备的修建和添置。经过3年调整,工农业生产明显回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也大幅度上升。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基建支出总和34.27亿元(其中,“三五”10.02亿元,“四五”20.89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总和的40.1%(其中,“三五”为37.4%,“四五”为43.0%)。其构成比重:工业占64.3%,农业占16.2%,交通占8.4%,文教、行政分别仅占3.8%和0.5%。建成投产的有青州造纸厂、福建维尼纶厂、永安水泥厂、古田溪梯级电站后续工程、厦门感光厂、福州缝纫机厂、福州和厦门自行车厂等大中型和重点工程。修建福厦公路、闽江大桥和乌龙江大桥。扩建福州军用机场,开通福州至上海、北京、南昌等地民用航线。以1976年与1965年对比(按1970年不变价计算):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0.77亿元(农业25.88亿元,轻工27.28亿元,重工17.61亿元),增长96.4%,年平均递增6.3%(农业为5.1%,轻工为6.1%,重工为9.0%)。农、轻、重比例改变为36.6%、38.5%、24.9%。与1965年比较:农业下降5.1个百分点,轻工下降1.1个百分点,重工上升6.2个百分点。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7~1978两年基建支出合计8.17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30.8%。其构成比重:工业占56.4%,农业占21.3%,交通占5.2%,文教占4.8%,城市建设占2.0%。工业基建支出分行业比重是:电力占38.9%,化工占12.7%,煤炭占11.2%,轻工占13.6%。农业基建支出中,水利占51.2%,水产占24.0%,林业占10.5%。文教基建支出中,教育占45.2%,卫生占21.1%,广播电视占14.1%。
  1979~1988年度是改革开放的10年。基本建设资金实行多渠道集资(自筹资金、利用外资和银行基建贷款等)和有偿使用的办法。10年来,全省全民所有制基建投资累计完成194.02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总和的91.1%),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本省地方预算内投资42.48亿元,占21.9%;中央预算投资8.13亿元,占4.2%;其他来源的投资143.41亿元(利用外资和银行贷款等),占73.9%,每年平均投资19.40亿元。1988年基建投资37.28亿元,比1978年的7.00亿元,增长4.3倍,年平均递增18.2%。10年建成投产项目14826个(其中,大中型项目38个),新增固定资产134.33亿元,交付使用率为69.2%。新建、扩建、改建国家、省重点工程有:沙溪口、水口两个水电站,福州、永安、漳平3个火电站,福建水泥厂、顺昌水泥厂等。交通电讯投资有:鹰厦铁路电气化改造,外福铁路改造,天湖山铁路支线和漳泉线剑湖铁路建设,福州、厦门两个机场扩建,福州马尾和厦门东渡港8个泊位建设和福、厦各引进万门程控通讯设备等。农业预算内基建支出达5.04亿元,主要用于支援农村水利建设,占56.3%,依次用于农牧副食品基地建设和支援造林与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等,分别占13.4%、11.8%和11.3%。文教预算内基建支出达7.43亿元,主要用于:教育基建3.89亿元,占52.3%.卫生基建占18.2%,广播电视和体育基建分别占9.0%和8.1%。新建了教育用房413.21万平方米,比前29年新建的面积总和还多出5.0%。其中,1980~1985年用于迁回福州的农学院、医学院、中医学院等的重建和扩建工程投资1.13亿元(其中,.预算内0.80亿元;地方财力安排0.33亿元)。新建医疗用房75.93万平方米,新增病床数1.16万张。全民所有制各部门单位基建投资中新建住宅1892.37万平方米,比前29年新建面积的总和,还多出1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福建省志·财税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各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建机器一厂
相关机构
福建机器二厂
相关机构
龙岩机器修造厂
相关机构
古田溪水电站
相关机构
南平造纸厂
相关机构
福州造纸厂
相关机构
新建福建农械厂
相关机构
福州机床厂
相关机构
通用机器厂
相关机构
动力机厂
相关机构
厦门锻压厂
相关机构
三明钢铁厂
相关机构
福州第二化工厂
相关机构
三明化工厂
相关机构
三明重机厂
相关机构
永安水泥厂
相关机构
度门新华玻璃厂
相关机构
青州造纸厂
相关机构
福建维尼纶厂
相关机构
古田溪梯级电站
相关机构
厦门感光厂
相关机构
福州缝纫机厂
相关机构
厦门自行车厂
相关机构
福州自行车厂
相关机构
福建水泥厂
相关机构
顺昌水泥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敖江镇
相关地名
同安区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永安市
相关地名
建阳区
相关地名
闽清县
相关地名
邵武市
相关地名
漳平市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青州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
水口乡
相关地名
顺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