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西藏自治区” 相关
共 12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弥补资金不足,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与国际接轨。纸张市场潜力巨大,消费增长,进口量增加。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外资结构,加强宏观管理。
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中国森林资源丰富,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天然林资源占据主体地位,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人工林资源在南方各省(区)较为集中。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出总量增加、质量...
3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梳理30年来中国森林资源的发展变化,展示了中国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及林分结构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4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描述了西汉时期造纸设备的特点和用途,包括切破布用的特制麻斧、舂纸料用的石臼和杵头、蒸煮锅的形制及纸模的设计和使用。通过模拟实验和对比历史资料,本文分析了这些设备在造纸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纸模,作为造纸中的关键设备,其形状、尺寸...
5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 藏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分布于西藏及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信仰喇嘛教。其祖先源出羌人,早期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后建立奴隶制王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发展文化,创制藏文,制定历法。元代起,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实施管理,清代...
6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264年蒙古统治后,吐蕃在元朝统治下继续发展其文化,出现宗教、文学、历史和科学名著。宗教方面,藏文《大藏经》是空前的巨著,包括佛教经、律、论及其他领域的著作。为了传抄这些著作,藏族地区造纸业迅速发展,形成几个造纸中心。造纸原料包...
7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藏族地区的造纸技术虽在民族文献中鲜有记载,但可通过实地调查和现有资料来了解。藏族造纸主要集中在拉萨附近,以家庭为单位,原料多为青藏高原野生植物。造纸过程包括砍树、剥皮、漂洗、蒸煮、捣碎、配浆等步骤,使用粗棉布作为纸模。藏纸多为长方...
8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蒙元时期,藏族文化对蒙古族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在宗教和语言文字方面。同时,随着蒙古统一中国,藏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尤其是印刷术的引进。元代时,藏文印刷品开始出现,拉萨和萨迦等地建立了印刷厂。然而,现有资料表明,尽管藏文...
9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西藏佛教印刷事业得到极大发展,明成祖永乐年间敕命刊刻藏文版《大藏经》,在南京组建番经厂完成大规模印刷工程,并颁赐给西藏宗教领袖和寺院。万历年间,北京续刻《丹珠尔》,完成藏文《大藏经》全部刊刻。明代藏经刊刻为藏族地区积累了经验和...
10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德格印经院是藏族地区雕版印刷技术的样板,有完善的管理和操作规范。书板选材讲究,刻工精细,印刷用纸特殊,且分工明确。印经院由土司直接掌握,是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德格印经院与拉萨布达宫印经院、日喀则印经院并称为藏族地区三大印经院,它们分...
11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纳西族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上游的云南省,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纳西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信仰,使用象形文字东巴文。在纳西族地区,造纸业兴起于定居金沙江一带并创制东巴文之后,至迟应始于元代。纳西族造纸以橡树皮纤维制成,主要用于书写《东巴...
12
知识出处: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亚洲地区抄纸法和浇纸法两种造纸技术的分布与交流。浇纸法主要在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的地区使用,产品坚韧,用于佛教经书;抄纸法则在东亚大陆更常见。文章引用了古籍资料,考察了古代印度造纸的情况,并强调了文化交流在造纸术传播中的重要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