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纳西族地区的造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220
颗粒名称: 二 纳西族地区的造纸
分类号: TS75
页数: 3
页码: 487-4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纳西族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上游的云南省,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纳西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信仰,使用象形文字东巴文。在纳西族地区,造纸业兴起于定居金沙江一带并创制东巴文之后,至迟应始于元代。纳西族造纸以橡树皮纤维制成,主要用于书写《东巴经》等宗教和文化经典。这些经典内容丰富,包括宗教、历史、文学、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是研究纳西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纳西族造纸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纳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纳西族地区 造纸技术 橡树皮纤维

内容

纳西族分布在金沙江上游一带,云南省最多,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是民族自称,意为尊贵的人。纳西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端,海拔2700米,渊源于西北河湟地区的古氐羌人。《后汉书》载越雋郡(今四川会昌)的牦牛,《华阳国志》(347)载定莋县(今四川盐源)的摩沙和唐人著作中金沙江流域的磨些,都指纳西族先民,以“牧牛人”相称呼。他们在东汉时已南迁至川滇交界处,再向西南迁到雅砻江,最后西迁到云南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唐宋时纳西族地区已进入农业社会,唐初建立越析诏(磨些昭),为六昭之一,后为南昭所灭①。元明至清初,一些首领先后被朝廷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辖区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明末清初“改土归流”后,废除土司世袭制,改由流官执掌当地行政,大部分地区向封建地主制发展。
  古代时纳西族信奉原始的巫教,崇拜多神,认为天地、日月、星辰、山水、风火都有神灵,也崇拜灵魂和祖先。以其巫师称为“东巴”,这种巫教称东巴教。当西藏喇嘛教、中原佛教、道教传入丽江地区后,东巴教才最终成为一种宗教。其经典《东巴经》是用纳西族创制的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文字,纳西语称为“森究鲁究”(sēnjiū-lǔjiū),意思是“木石之标记”,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唐宋之际(9~10世纪),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和形声等字,约有1500字。表意方法用一个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或一段话,字序从左向右、从上向下。有的字本身就具有鱼、鸟、兽、人和植物、武器、生产工具等图形,再在图形上加以符号或另外图形,以表达更复杂的意义。
  东巴文是世界上少有的流传下来的活的象形文字,受到国际重视。通过中外学者的探讨,已基本上可以解读。过去除用它写宗教经典外,还用于写信、记帐、记事等。除此,纳西族还使用哥巴文,这是一种音节文字类型,出现于东巴文之后,约五百字,不少字由东巴文简化,有些字受汉字影响。哥巴文一字一个音节,笔画简单,字序从左向右,横书,重文、别体较多,历史上用于写宗教经典。
  纳西族没有用纸之前,以木片、石片或干树皮为书写纪事材料。当纸从汉族地区传入后,促纳西文化的发展,进而引进造纸技术,在本地兴起了造纸业。毫无疑问,纳西族造纸应是他们定居于云南金沙江一带并且创制了东巴文之后。现存用当地产纸写成的《东巴经》年代多属明清时期,因此纳西族地区造纸至迟应始于元代。事实也正是如此,《大元一统志》论云南行省丽江路(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土产时,提到纸、绵紬、布、毡等。此书初由札马鲁丁(1223~1291年在世)、虞应龙主编,始编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历五年(1291)成书755卷。继由孛兰肹、岳铉主持再修,大德七年(1303)成书1300卷,至正六年(1346)初刊于杭州。由此说来,纳西族地区造纸至迟应上溯至元初(13世纪前半叶)的土司时期。自从本地造纸后,《东巴经》写本(图14-6)由原来少数几种逐步增至500多种,每种订为一册或数册。目前中外各地共有40000册,在北京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云南省图书馆等处都有收藏,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图书馆一处,就藏有5000册。
  《东巴经》是对东巴文写本的通称,实际上所载内容涉及各个方面,除宗教经典及卜巫外,还包括文学、艺术、历史、语言文字、哲学和科学技术等作品在内,是纳西族文化宝库。通过专家的研究,已从《东巴经》中发掘出纳西族史诗《崇邦统》(创世纪)、抒情长诗《鲁般鲁绕》(牧放迁徒)和英雄史诗《东岩术岩》(黑白战争),是《东巴经》中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称为纳西文学的“三绝”。国内外已有多种《东巴经》译注本出版,例如据东巴文整理和再创作的汉文本《创世纪》和《格拉茨姆》等都已问世。
  天文历法是东巴文写本中另一重要内容。象形文字中已有关于天象、时令及方位等字符,还记载了天干地支的运用、年月日的推算、十二生肖的来历。这方面的专著有《看星》、《算六十甲子》及《巴格卜课》等。玉龙山一带盛产中药材,现调查有520余种中草药。纳西民间医生利用当地资源于18世纪编绘了一部东巴文《玉龙本草》,载药328种,是纳西医药学的宝贵科学遗产。纳西族能歌善舞,《东巴经》中还有舞蹈教程《蹉姆》。关于畜牧方面的书有《马的来历》。纳西族的纸牌画,色彩鲜明,造型生动。有关宗教方面的《东巴经》,按内容可分八或十类,每类由巫师在不同场合下念诵。
  纸写本《东巴经》为研究纳西族地区造纸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这些书写用纸是在纳西族地区用橡树皮纤维制成的。橡树或作相树,是纳西族对桑科木本植物的称呼,实际上指桑树和构树,因而纳西族所造的纸主要是皮纸。笔者1965年检验过一些用东巴文及哥巴文写的《东巴经》用纸,都是这类纸,纸质厚而硬,类似汉族地区的纸板,外观呈白色,间亦有浅黄色,强度较大,可双面书写。《东巴经》一般高6~8厘米、长28~30厘米,属宗教方面的书;其他内容的书高6~8厘米、长8~10厘米。每页写好后,用绳装订成册①。我们所见的都是写本,以竹笔书写,除墨书外,还有彩色者,很少有刻本。看来,纳西族地区似乎没有发展印刷技术,至少东巴文著作多以手写,这是因为这种象形文字较难雕板。纳西纸因为厚,故而帘纹不显,类似藏族造的写经纸,书写前需以细石砑光。每页纸上划出3~5个横格,每句后再划上1~2道竖格,表示断句。彩绘本犹如一幅美丽的象形文字图画。从纳西纸的形制来看,我们认为不是用活动的竹帘抄造,而是用固定纸模抄造的。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虞应龙
相关人物
孛兰肹
相关人物
岳铉
相关人物
札马鲁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会昌县
相关地名
盐源县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东巴扎回族乡
相关地名
西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