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藏族简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210
颗粒名称: 一 藏族简史
分类号: K281.4
页数: 1
页码: 4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 藏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分布于西藏及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信仰喇嘛教。其祖先源出羌人,早期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后建立奴隶制王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发展文化,创制藏文,制定历法。元代起,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实施管理,清代正式册封活佛,任命驻藏大臣。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藏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形成团结互助关系。
关键词: 藏族地区 民族文化 文化遗产

内容

藏族自称博巴,即博人或蕃(bǒ)人,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及四川、青海、甘肃等部分地区,信喇嘛教,为佛教的一支,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祖先源出羌人,远古时居住在青藏高原,包括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和青海一带,再向四方伸展。据藏文文献所述,西藏山南地区最早由氏族成员组成名为“博”的牦牛部,即《后汉书·西羌传》中的发羌。东汉时(25~221)羌人部落达一百余,各逐水草迁徙,过游牧生活,不相统属,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6世纪时,山南雅隆部首领统辖当地诸部,号称“赞普”(王),建立自称“博”的奴隶制王朝①。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617~650)即《新唐书·吐蕃传》中的弃宗弄赞,统一了整个西藏地区,建立吐蕃王朝(629~846),定都于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629~650),发展生产,创定法律、立官制及军制,完备了以赞普为中心的统治体制。松赞干布几乎与唐太宗(629~649)李世民同时在位。吐蕃王朝与唐帝国频繁往来。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松赞干布为发展本民族文化,命早年留学印度的吞米·桑布扎(610~660在世)参照梵文创制文字,以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拼写藏语,又编出文法歌诀,由松赞干布公布后通行。藏文属于拼音文字类型,从左向右横书,先后进行过三次改革。7世纪时,还参考唐代历法结合本地特点创制藏历,置二十四节气,纪年以五行代天干,并以十二生肖代地支相配,如木羊年、火鼠年等。吐蕃王朝在松赞干布奠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古老的羌族在历史上的突破性发展,羌人逐渐融合成蕃族,即后来所说的藏族。
  元代时在藏族地区设置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明代在西北、西南藏族地区设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还承袭元代土司制度管理,在西藏地区置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又先后分封三大法王及五个王爵。清代在中央设理藩院,管理藏、蒙事务,又在西藏正式册封喇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为达赖喇嘛(1653)及班禅喇嘛(1713),并任命驻藏大臣(1728),会同地方办理西藏行政事务。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藏族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结成了不可分割的团结互助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松赞干布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李世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青海市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西藏自治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