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蕉城区” 相关
共 294 条 6 / 20
7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古田县地理位置、人口、耕地面积、气候环境、林地面积、工业发展、村民委员会情况。
7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 类型: 附录
7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服饰卷、工艺美术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宁德市蕉城区南部飞鸾镇畲族女装服饰特点,分别介绍了上衣、围裙、裙子、腰带、短裤和绑腿等方面特点。
79
知识出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上金贝畲族村是宁德开展文化旅游的“试验田”。通过政府拨款和财政支持,上金贝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高优农业项目,成功打造了畲家寨景区旅游品牌。然而,仍存在着畲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畲族文化产品和服务欠缺、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此外,基础设...
80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猴盾村是宁德市畲族人聚居的村庄,但畲族传统服饰的穿着情况逐渐减少。村里的畲族妇女发式为“凤身髻”,未婚少女则梳斜筒高帽形状。畲族妇女的服饰与年龄、婚姻状况等密切相关。
81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飞鸾镇畲族传统服饰是罗源式的,人口约1400人,从1993年开始,畲民向山下迁移,融入汉族聚居的城镇。现在平时几乎没有人穿畲服,只有逢年过节、照相和结婚时会穿着畲服。畲族妇女服饰比以前华美,但老年人穿的服装花边更少。
82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飞鸾镇南山村的畲族村民多居住在山腰的祖居地,大部分人春节和结婚时才穿畲服。畲族传统服饰的传承现状堪忧,只有个别妇女能够掌握凤凰髻的梳理技巧。不同服饰搭配透露着不同的身份信息。畲族青少年对传统服饰有着自己的审美与设计。
83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在福建、浙江等地发现了44帧畲族祖图,大部分留存于闽东、浙南一带,清代绘制居多。这些祖图多由佚名或汉族画师绘制,也有畲族民间艺人参与。材质多为麻布,颜料采用山野矿物和植物制成,色彩鲜艳不褪色。这些发现对于研究畲族文化和历史具...
8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蓝姓在蕉城区有三大支派,总人口7000多人。其中蓝恒麟为入蕉城始祖,其子孙分别迁往宁德六都乡谢家林和六都白岩北山村。蓝希源和蓝圣源为另两大支派,分别从六都谢家林和六都白岩仙顶下村发族。
8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八都镇新楼《蓝氏族谱》和七都镇际头村《蓝姓宗谱》是两部记录蓝氏家族历史和传承的文献。八都镇新楼《蓝氏族谱》包括图像、序言、家谱凡例、敕书、墓图、行第字句、世业记载和祠堂全图等内容,而七都镇际头村《蓝姓宗谱》则记录了该家族从罗源竹里...
8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七都镇际头村《雷姓宗谱》和洋中镇雷厝村《雷姓宗谱》记录了雷姓家族的历史和传承。际头村雷姓从罗源竹里村迁入,已传二十九世,现有人口420人,历经2次修谱,现存谱牒2部。雷厝村雷姓从古田梅坪迁入,现保存有族谱1部。
8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北山蓝姓宗祠位于蕉城区七都镇高洋村后,于1995年建,为砖木结构,青瓦屋面,进深19米,面宽10米,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正殿的神龛中供有木质忠勇王雕像、龙首师杖等。新岩蓝氏宗祠位于蕉城区新岩镇长园村,清道光年间建,1966年重修...
8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溪旁村、蕉城区七都、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的雷氏宗祠,包括它们的建筑和历史信息。溪旁雷氏宗祠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七都漈头雷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年,重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猴盾雷氏宗祠始建...
8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蕉城区九都镇柴坑村和宁德区蕉城区又加塘村的钟氏宗祠的建筑信息,包括建筑面积、始建年代和位置等。
90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为保护和发扬畲族优秀文化,金涵乡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开展民俗文化兴趣小组、聘请校外辅导员、发动全乡力量抢救畲族文化、开发闽东畲族青草药育苗基地等。此外,中华畲族宫成为朝圣地,闽东畲族风情旅游线也成为全国39条旅游专线之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