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蕉城区蓝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3136
颗粒名称: (一)蕉城区蓝姓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169-1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蓝姓在蕉城区有三大支派,总人口7000多人。其中蓝恒麟为入蕉城始祖,其子孙分别迁往宁德六都乡谢家林和六都白岩北山村。蓝希源和蓝圣源为另两大支派,分别从六都谢家林和六都白岩仙顶下村发族。
关键词: 宗支世系 畲族文化 蓝姓

内容

蕉城区蓝姓共有三大支派,现有蓝姓人口7000多人。
  1.第一支罗源县八井贝头里派
  蓝姓先祖从广东省迁入福州市岭头村(一说从江西省迁入),再迁罗源县八井贝头里(即今罗源县起步镇黄家湾村委会大头自然村,该村后山有一巨石耸立山顶,俗称“仙女裙石”,石上又有一石,称“顶髻大石”)。至蓝传仁(蓝姓106世,福安樟后谱作入闽第五世)生子蓝学礼,蓝学礼生子七:恒麒、恒麟、恒趾、恒龙、恒虎、恒豹、恒彪。其长子恒麒回迁广东,次子恒麟迁宁德县,三子恒趾迁福安县,四子恒龙迁浙江云和县,五子恒虎迁福安县南湾大坪下溪兜,六子恒豹迁霞浦县鲤鱼山,七子恒彪迁寿宁县(从寿宁县转迁福安穆云溪塔)。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蓝恒麟(蓝姓108世,明时赐正八品冠带)从罗源县八井贝头里迁居宁德县马山葡萄坑(即今蕉城区飞鸾镇南山葡萄坑)定居,为蓝姓入蕉城始祖。蓝恒麟在葡萄坑开基不久,因山洪毁寨和发生瘟疫,其孙蓝希源、蓝圣源(同为110世)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从马山葡萄坑分别迁往宁德六都乡谢家林和六都白岩北山村兴居,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蓝希源孙蓝赵福(112世)复从谢家林转迁六都白岩仙顶下村定居。蓝恒麟支为蓝姓入宁的第一支源流,这支又分成蓝希源和蓝圣源两个支派。
  2.第二支是蓝希源派
  其传承情况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蓝希源(110世)从葡萄坑迁六都谢家林定居,至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裔孙蓝赵福转迁六都白岩北山村定居发族。其房下孙(116世)为有禄、有舍、有全三兄弟,复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入霍童莒州濑头村兴居;(×世)蓝德公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迁入蕉城莲山田中村兴居。
  3.第三支是蓝圣源(110世)派
  这支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从葡萄坑迁入六都白岩仙顶下村发族,生三子:长子元成、次子元灿、三子元旺,分为三房。
  长房元成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蓝文锦(115世),从仙顶下迁往福安县青山鼻。同期,蓝文长(115世)携三子从仙顶下迁往福安县发族。其长子士申居大车半岭;次子士朝居荷厝岔头;三子士尧居通官说。同期蓝文铭(115世),从六都白岩迁往八都点兰村发族;其房下蓝李明(117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分迁入漳湾门下村、蕉城碧山街兴居;同年,其弟李连,迁蕉城北门街,李递迁蕉城南门兴居;又蓝李发(117世)外迁福安县下白石湖头半山村;蓝因弟外迁福安县荷屿长楼湾村兴居;又蓝昭连(116世)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外迁福安县荷屿村兴居。
  二房元灿支: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蓝可崇(112世)从六都白岩北山村迁往福安县南阳里(康厝乡洋里村龙岗蓝姓)兴居。蓝片永(113世),于乾隆年间(1736—1795年)外迁罗源县柯坂村兴居。蓝片通(113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迁入漳湾王坑村兴居。蓝朝旺(114世),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迁入七都三屿海潮山村兴居;其弟蓝朝富,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迁入八都葛藤坪村兴居。
  三房元旺支: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蓝永达(114世),从六都白岩北山迁入七都际头岔发族;其房下(115世)蓝文钦,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迁入城南后山村兴居;同年,其弟(115世)蓝文锭迁赤溪琴田村兴居;又蓝永必(114世),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迁八都水尾村兴居。传至蓝文明(115世),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迁入八都新楼村发族;其房下蓝连郎(118世),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外迁福安县顶头填洋兴居;同年,(118世)蓝东阔外迁福安县顶头牛地坑村兴居。蓝文瑞(115世),于清顺治年(1644—1661年)外迁福安县上洋村,传到蓝廷启(118世),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上洋村回迁宁德县亭坪后山村发族。其后,房下孙有分迁八都猪姆石村、金涵中前村、蕉城向阳村、漳湾南下山村。又蓝文正(115世),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外迁周宁县咸村云门村兴居,其弟蓝文真同年外迁福鼎县官洋村兴居。
  其间从葡萄坑迁出定居于邻村的有: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蓝柴公(113世)从葡萄坑迁往飞鸾马山村发族。其房下蓝必公(117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外迁罗源县松山镇白水石门里;又蓝文公(119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外迁罗源县起步镇叶洋村。还有蓝长远(113世),从葡萄坑搬出后,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入飞鸾下塔头村兴居。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谱牒祠堂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修谱牒与建祠堂、谱牒内容、各姓藏谱、畲族祠堂四章。

阅读

相关地名

蕉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