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民族村寨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789
颗粒名称: (二)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民族村寨旅游”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4
页码: 204-2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金贝畲族村是宁德开展文化旅游的“试验田”。通过政府拨款和财政支持,上金贝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高优农业项目,成功打造了畲家寨景区旅游品牌。然而,仍存在着畲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畲族文化产品和服务欠缺、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此外,基础设施也还不够健全,餐饮、住宿和娱乐设施不足。尽管存在问题,上金贝畲族村的发展为民族村寨旅游提供了借鉴经验,并对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善。
关键词: 宁德市 蕉城区 畲族 旅游

内容

随着旅游发展的逐步深化,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追求已从单纯的观光旅游转向更深层次的、以精神享受与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化旅游。代表文化深度游的民族村寨旅游,逐渐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依托畲族文化资源,打造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树立畲族文化主题旅游品牌,也成为宁德旅游开发的必由之路。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畲族村以其诸多优势条件,成为宁德开启民族村寨旅游的“试验田”。本课题选择上金贝畲族村作为个案。
  上金贝畲族村的旅游开发意识早在早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便已初见端倪。2008年,上金贝畲族村被确立为新农村示范点,并高起点编制《上金贝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建设目标是建设“三园”,包括新农村建设示范园、畲族村寨风情园、郊外生态休闲园。此外又要求以畲乡风情为亮点,建设融农业生产、乡村休闲、避暑度假、康体健身、科普教育、人文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
  规划完成后,上金贝的旅游开发在各级政府扶持下开始实施。在旅游配套设施方面,景区内相继完成了金贝先后完成了山门(牌坊)、景观湖、葡萄沟、荷花池、樱花谷、百草园、畲族风情街、“畲寨酒家”接待中心、现代农业观光园、森林人家、“农家乐”等旅游观光点和服务点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新建拦河坝、停车场、公交车站、公共厕所,并将游步道自村寨铺至“八仙顶”游览区。此外,还对全长4公里的进村公路由原来的4.5米拓宽至7.5米,以解决旅游发展后进村道路对客流量增加的制约问题。新建的小水库库容量达6000立方米,解决了村庄的绿化和饮用水的净化。新建的污水处理池的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00吨。村里安装了路灯,架设了广告宣传栏,聘请了专职保洁员。村假日团支部每月组织一次清洁家园的活动。
  在地方政府的操持和各级部门的扶持下,上金贝畲族村利用各方提供的资源,使村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几年时间内上金贝畲族村就实现了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与道路硬化、民居翻修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08年全年游客的数量突破十万人次。2009年7月,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和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传堂在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简报》(第51期)关于《增强活力,凸显特色,惠及群众,福建省上金贝畲族村围绕“三园”目标建设民族特色村寨》的信息上作出批示,认为:“福建省宁德市上金贝畲族村在省、市各级组织和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科学规划、增强活力,突出特色、惠及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各级组织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各族群众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立足实际,创造性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智慧和力量。”
  2009年,上金贝打出了“中华畲家寨”的招牌,开始着力打造畲家寨景区旅游品牌。在旅游发中,畲族服饰、畲族节庆活动、畲族节日饮食等被一一挖掘出来成为旅游资源。各级政府、旅游市场、新闻媒体“合力”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畲族服饰成为旅游过程中畲民身份识别的一张重要“名片”。每当有贵宾来到,村委会和景区的工作人员就会换上经过打造的五颜六色的畲族服饰。“三月三”等畲族节庆活动成为舞台上的表演节目。“三月三”所食的乌饭、端午节包制的菅叶粽和新年制作的糍粑,也逐渐演变成旅游食品。旅游服务业的配套和景区的运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生计方式。部分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村中,从事农家乐等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
  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上金贝畲族村的开发不仅顺应了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势头,还推动民族村寨的建设和发展。2012年,国家民委印发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路。上金贝村被选作“试点”村落,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同时,继续进行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活动。
  对于具有旅游资源基础条件的上金贝来说,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是成效最明显的方式,有利于促进畲族乡村与现代文明直接对话,实现跨越式发展。上金贝由此变身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选择发展旅游业,是少数民族乡村走向致富的“关键一招”。随着高优农业和民族村寨旅游的逐步推进,上金贝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850元上升至2014年的13450元。“百姓富、生态美”的图景在过去上金贝畲家百姓脑海中是难以想象的,如今家家拥有生活电器,有的还拥有汽车。
  在上金贝的建设过程中突出的特点是:始终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市场经济为先导,落实“三园建设”规划中已然制定的各个项目。依靠相关的各种力量与各种资源,政府将其整合成社会资本,从基础设施建设、高优农业项目的实施到特色村寨的打造,进行运作。在发展高优农业的同时,调整乡村经济结构,将传统与现代整合,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从而促进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
  目前上金贝仍然存在着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上金贝畲族村缺乏对各种无形而可感知的畲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现,鲜见畲族文化传承人、畲族标志物、畲族风俗、畲族歌舞的展示。其畲族商品开发意识可以说是完全缺位的,当游客对畲族产生好感,并对其衍生的如中草药、银饰、绣品、竹编等手工艺品产生兴趣时,却遍寻无果。民族旅游是将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的旅游活动,主要有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的礼仪文化,如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歌舞、游乐文化、节日文化等。上金贝村畲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欠缺,难以满足以体验异质文化,求新、求异、求乐、求知为消费动机的旅游者,无法适应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
  上金贝旅游开发受到了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更多的是政府在“输血”,其经验也难以在其他畲族乡村复制和推广。在开发过程中,虽然村民自始至终都有所参与,但参与程度非常有限。村民只是政府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政府并没有将畲族村民作为旅游开发的主体来考量,明显存在着政府过于包办代替、畲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少数民族个体和家庭家族力量缺位的状况。民族村寨旅游的消费者主要来自城市和异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形式。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民族地区群众的友好情谊、村民的生活方式等,都属于旅游产品的成分。上金贝的旅游开发者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将畲族文化、畲族村落、畲族村民形成整体“产品”投入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文化产业是智慧型产业,因此,应当主要依托于人力资源开发所实现的价值的增长。上金贝旅游开发需要在畲族传统文化的要素里面,一方面满足人们对于神秘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满足游客具有现代要素的娱乐消费需求。上金贝旅游开发缺乏专业人才,也就缺乏制作民族乡村旅游精品的能力,无法适应民族村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上金贝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相对于交通、卫生及通信条件的便利,上金贝在住宿、餐饮和娱乐等方面的条件不尽如人意。仅7家农家乐日均可接待旅客人数不足千人,唯一一家宾馆和几乎空白的娱乐设施也让游客失望。随着游客量的攀升,仅仅停留在餐饮与自然观光层次上的旅游基础建设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知识出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对21世纪以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其发展作出了评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蕉城区
相关地名
金涵畲族乡
相关地名
上金贝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