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向阳里村(罗源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1805
颗粒名称: 4.3 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向阳里村(罗源式)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66-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飞鸾镇畲族传统服饰是罗源式的,人口约1400人,从1993年开始,畲民向山下迁移,融入汉族聚居的城镇。现在平时几乎没有人穿畲服,只有逢年过节、照相和结婚时会穿着畲服。畲族妇女服饰比以前华美,但老年人穿的服装花边更少。
关键词: 现代 闽东 畲族服饰

内容

飞鸾镇毗邻罗源,其传统服饰是典型的“头顶红色‘凤凰髻’、大襟交领、胸前饰银‘扁扣’装饰……”的罗源式[34],如图4-13所示,飞鸾镇共有四个畲族行政村,向阳里村、南山村、新岩村和蒲岭村,畲族人口约1400人,传统服饰特征相同。
  从1993年开始,福建省岀台了“造福工程”,很多原来居住在山里的畲民向山下迁移,通过政府赞助买地建房,集合在汉族聚居的城镇边建成新村,向阳里村即是如此据向阳里村支书兰知斌介绍:向阳里村现在共有约800人,其中75%是畲族。在20世纪80年代,老年人基本上都还穿着畲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有五六个会常年穿畲服,约占当时年轻人总数的20%~30%,现在平时几乎没有人穿畲服,只有逢年过节、照相和结婚时会穿着畲服,且结婚也是新娘新郎双方均为畲族时才穿。现在村里总共约有20多套传统畲服,是作为嫁妆置办的,而能梳凤凰髻的人整个村只有五六个。男子服饰无论婚前婚后都与汉族相同。
  据钟月珠女士(1965年生)介绍,她童年时畲族妇女常年穿畲服,连干活时也梳凤凰髻,甚至晚上睡觉时都不拆,当时所见畲服远不如现在华美(图4-14)。老年人穿的服装花边更少,肩部里层和外层分别有简化的三排和两排花边,围裙仅仅是黑色底布中间镶拼白色贴布。现在无论是青年畲服还是老年畲服都较之前繁丽。现在村里比较流行、公认“比较漂亮”的盛装大都是2000年前后由罗源兰曲钗师傅制作的。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以畲族服饰发展和演变的历程为经、不同时期畲族的生活文化背景为纬,梳理了从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直至20世纪的畲族服饰文化变迁轨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畲族服饰在色彩、款式、装饰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不同特色以及畲族文化生活背景对服饰发展变化的影响;本书第二部分从空间的维度对浙江、福建等地区的畲族服饰现状进行田野调査并做梳理.釆取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相结合以及个别研究、比较研究和整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求对近现代畲族服饰、工艺及其文化背景有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阅读

相关人物

兰知斌
相关人物
钟月珠
相关人物
兰曲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蕉城区
相关地名
飞鸾镇
相关地名
向阳里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