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古田县畲族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2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古田县畲族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10
页码: 215-224
摘要: 本文记述的古田县地理位置、人口、耕地面积、气候环境、林地面积、工业发展、村民委员会情况。
关键词: 蕉城区 畲族 村民委员会

内容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北纬20016′~20度53′,东经118°32′~119°24′,面积2385.2平方公里。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县,属福州,清雍正十三年(1744年)划县北13个都之地另设屏南县。民国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属南平专区,1963年改属闽侯专区,1970年划归宁德地区。县治除一度(980—988年)迁至水口外,历代均在翠屏山南玉屏镇。1958年建古田溪水库,治所淹没,迁至距旧城西南9公里的罗华乡庄洋里另建新城镇。新城东至宁德市区133公里,东南距省会福州市区114公里。
  古田县下辖8镇,7乡,10个居委会,270个村委会,人口42.7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境内山地丘陵300.3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4%;耕地45.05万亩,占13%;水域10.8万亩,占3%。地势分别由西北向东南、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两高两低马鞍状,其间重山叠嶂,溪谷遍布。气候属中亚热带型,夏长冬短,春秋对峙,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兼之。年均气温16~21℃,年降雨量1400~2100毫米,日照时数1894.9小时,无霜期276天。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高岭土分布12个乡镇27个矿点,尤以凤都际面、吉巷塔洋量多质优;还有叶蜡石、泥炭土、花岗岩等,杉洋大甲叶蜡石品位高、质量好。此外,还有钨、铁、铜、金等金属矿。
  境内除闽江主干流外,还有古田溪、霍口溪和武步溪,主要溪河25条,主河道长301公里,流域面积1498.7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33.13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12万千瓦。1958年,因建古田溪水电站,迁建整个县城,淹地4万多亩,移民4万余人。水坝截流蓄水,形成福建省最大的水库,水域面积37.1平方公里,库容量5.74亿立方米。1989年又因建闽江水口电站,淹地2万余亩,移民2万余人,新建黄田、水口两镇。1994年,水口电站跨江巨坝竣工,上流水位提高65米,形成境内水域面积34.8平方公里的大水库,库容量26亿立方米。两度大移民,古田人民为国家电站建设作出奉献;两大库区,也为古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古田县为重点林区,林地面积267.9万亩,占总面积72.7%,森林覆盖率达61.4%,林木总蓄积量达424.6万立方米。森林植物有1300多品种,主要树种为杉、松木、红豆杉、水杉、银杏、青风栋、花榈木等。为茶叶、食用菌、李奈(青李)、苎麻生产基地,以“银耳之乡”名闻全国。农副产品还有稻米、甘薯、大豆、白木耳、香菇、蘑菇、柑橘、桃、柿、梨、猕猴桃、淡水鱼,禽畜良种古田黑番鸭、福建兔等。外福铁路过境38公里,设4站。公路以国道316线,省道101、203、309线为主干,通车637.1公里。境内闽江航道长34公里。
  城东吉祥公园有古田会议纪念碑,有宋代吉祥寺塔。南郊长岭上寨有清代水师陆道提督甘国宝故居。古田水库湖上绿岛错落,浩渺壮阔,朱德、陈毅、谢觉哉、徐特立曾于此赋诗抒怀。湖滨极乐山下有极乐寺、圆瑛法师纪念堂。大桥镇临水宫(顺懿祖庙)为海内外奶娘陈靖姑祖庙。此外有始建于五代的幽岩寺和伏虎殿,有宋代沉字桥、杉洋蓝田书院遗址等。
  2005年,全县有畲族村6个。
  一、平湖镇富达村民委员会
  富达村,隶属古田县平湖镇,距平湖镇10公里。清代属古田县恩惠乡新兴里十七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古田县平湖镇富达保。现隶属古田县平湖镇,下辖富达、玉际、朱当等3个自然村,共48个村民小组。
  富达村东临官州、奎楼、薛后,西接溪州,南连常坝、招坑,北靠新舫、达才,地理位置为东经119°30′,北纬27°40′。海拔630米。土地总面积11.245平方公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宜农宜林,资源丰富。
  1978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523户2470人,其中畲族470户2230人;耕地面积3330亩,其中农地110亩、水田3220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020吨,亩产量306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13公斤,人均年纯收入9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000元;村有集体商店1个,个体商店8个,医疗站2个;小学1所,8个教学班,教师公办18人、民办1人,在校生320人。
  富达村民遵循祖训,坚持农耕传统,主产稻谷、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茭白,年交易额达千万元。村人十分重视教育,早在民国五年(1916年),村人即筹资办起“富达蓝田小学”。
  2005年,全村684户2622人,其中畲族592户18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8.65%;有耕地面积3417亩,林地面积10070亩,粮食总产量1052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4021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小校1所,教师9人,在校生183人。
  据文献记载,富达蓝姓先祖蓝文卿原居住在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的雪峰山(原名象骨峰)南麓,清《古田县志》说他为人“豪迈富家资,有子八人。唐咸通中,有真觉者,与其众十三人造门求一驻锡处,即指池畔枯木下草庵使居之,逾年,云衲奔辏,屋宇狭不能容,徙黄平庄,以二千五百八十五斗种收米万一百硕有奇、住屋亭榭三百余间、米仓三十所、田庄十二所、牛三百六十口施之……三年,再施田庄,资为之罄。”明人王应山在《闽都记》也说,蓝文卿先后共“舍田七千余亩,房屋五百间”外加米仓30间,水牛360头。雪峰禅院的蓝田庄、大穆庄、太平庄、天地庄等田产,均为蓝文卿所置。蓝文卿把全部家产都施舍给了雪峰寺后,自己因年老留寺参禅礼佛,第五子应惠留在雪峰寺出家外,其次子奔漳浦,三子走江西,四子迁汀州上杭,六子守闽清棠里,七子早夭,八子去了浙江丽水。长子蓝应潮遵照雪峰义存法师指引,与妻子杨氏骑白牛进入古田境内,选择白牛歇息的“水竹洋”作为栖身之地,架木构房,开荒种谷,取村名“蓝田”,或曰“蓝洞”,后人根据“耕者富,读者达”的意思,改蓝田为富达,现村中尚有白牛化石遗迹(俗叫石牛穴)。《古田县志》载:“至蓝洞,而牛化为石,遂家焉。今十七都富达村是也。除地筑室,辟莱(茅)为田,今石牛尚存。前人有诗,模糊不可辨,亦古迹之一也。”说得就是这件事。从唐乾符三年(876年)蓝应潮从闽侯雪峰迁居古田富达迄今已逾1130余年,富达地灵人杰,“驸马家声远,侯门世泽长”,不但历史上人才辈出,现在仍然是闽东著名的畲族学村,孕育了12名博士、22名硕士、203名本科生和380多名大专生。
  富达村建有蓝公府、蓝公祠、溪尾殿、陈伴公殿等建筑,有石牛、石碑坊、古民居、古墓葬、古井、古雕刻、古泥塑、古字画以及传统生产用具等。正月初四至十五的蓝公节、七月十五日的祭祖等,是全村最富有民族独特文化传统的节日。
  二、大桥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1.梅坪村
  梅坪村民委员会隶属古田县大桥镇,位于大桥镇东南部山区,距镇驻地11公里。海拔720米。下辖梅坪、下尾洋、长定等3个自然村,共10个村民小组。
  1972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210户991人,其中畲族200户940人;耕地面积1100亩,其中农地面积370亩、水田面积730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00吨,亩产量273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3公斤,人均年纯收入71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0元;有集体商店1个,个体商店3个,医疗站1所;小学1所,6个教学班,教师公办4人、民办3人,在校生130人。
  该村主产稻谷、食用菌和水果。2001年修建自来水工程,2003年投资180多万元修建横洋溪沙至梅坪至高洋水泥路。开通电话、移动通讯。
  2005年,全村267户987人,其中畲族251户84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5.92%;耕地面积1022亩,粮食总产量395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500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小校1所,教师5人,在校生57人。
  梅坪村旧属古田县邵南里四十六都,既是畲族村,也是重点侨乡,村建有宗祠、将军宫等公共建筑。是我国一代良种橡胶的创建人雷贤钟的故里。华侨雷贤钟从海外引种优良橡胶品种成功,被国务院授予“开荒垦殖热爱祖国”的锦旗。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
  梅坪自然村,清代属古田县元和乡邵南里四十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古田横常乡梅坪保。主姓雷,明永乐年间从江西省迁入。
  2.溪源里村
  溪源里村民委员会隶属古田县大桥镇,位于大桥镇东南部山区,913县道横洋溪中段右分叉路0.5公里处,距镇区6公里。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下辖溪源里、当午厂、中垄厂、南山厂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溪源里又称溪里厂,清代属古田县邵南里四十六都三保溪源里村(又名溪里厂),民国时名为隆常乡溪源里。新中国成立后为古田县第四区梅高乡溪源里自然村,1953—2001年为大桥镇横洋村委会(大队)溪源里自然村,2001年经批准成立古田县大桥镇溪源里少数民族村。
  全村耕地面积650亩,林地面积900亩(属国家生态林)。该村经济生产以发展食用菌、粮食生产和种植水果为主导产业。食用菌年产量80吨,粮食年产量170吨,桃、李、柰等水果年产量40吨。2003年筹资150多万元修建新洋电站,装机容量200千瓦;筹资300多万元修建丘源电站,装机容量400千瓦;引资100多万元修建占地面积达16亩的鳗鱼养殖场,年产量40多吨。2002年,筹资4万元建设自来水工程。村道已全部硬化。电话、移动通迅已开通,电视能收看5个频道。2004年修建了占地面积150平方米,高两层的混凝土结构村委会办公楼,一楼大厅作为老年活动中心。
  2005年,全村130户530人,其中畲族78户38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1.7%;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600元,村财年收入1.2万元;该村小学生并入横洋小学就读。
  据族谱记载,该村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从江西省吉水县八角村迁入原古田旧城一保“横街头”罗家村,明末清初再迁临水中村雷厝圪,后辗转迁入溪源里定居。
  三、凤都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1.新建村
  新建村民委员会隶属古田县凤都镇,位于凤都镇北部,距县城21公里、距镇驻地东北5.5公里处。南与凤都村交界,村落面积3.6平方公里。海拔515米。
  新建村蓝姓始祖于明代从汀州府迁入新建龟洞后定居,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新建村原属凤都村,1966年划出成立行政村,取名新建村。下辖新建(蓝尾洋)、后朝、招坑、五斗、大栋、菜地等6个自然村,共13个村民小组。
  1978年开始供电,村有2.5米宽、12公里长的机耕路1条。1993年,全村230户944人,其中畲族150户821人;耕地面积1200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535吨,亩产量446公斤,人均占有粮食567公斤,人均年纯收入720元;个体商店1个,医疗站1个;小学1所,在校生124人。
  2005年,全村244户852人,其中畲族177户68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9.93%;耕地面积1581亩,林地面积6830亩,粮食总产量628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397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385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新建村蕴藏丰富的水资源,境内已开发建成白水漈、白水漈二级、白水漈三级等水电站3座。该村还盛产水蜜桃、茭白等。近年外出经商务工的人不断增多。
  新建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村。新建又称“蓝尾洋”、“林尾洋”,清代属古田县建安乡崇礼里九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古田县凤仕乡。主姓蓝,清代从上杭县迁入。
  2.石峰村
  石峰村民委员会隶属古田县凤都镇,位于古田县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镇中心16公里。东临古田城东桃溪村,西连石坑、长坑两村,北与凤埔乡接壤,村落面积6.8平方公里。下辖石峰、石桥头、路下、后塘、龙福地、半岭、梨砰、路下、石门等9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石峰村的林地面积达16543亩,木材产量居古田之前列;毛竹林是石峰村的主要经济林木,出产的笋干畅销国内外;石峰村境内柿树成荫,柿干口感纯正,备受各地顾客青睐。
  2005年,全村200户650人,其中畲族160户55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4.62%;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石峰村拆点并校后,学生寄宿凤都中心小学就读。村内设有卫生所1个,医疗卫生人员1名。
  石峰村系老区基点村。1946年,中共福建省游击纵队骨干左丰美、黄扆禹、刘捷生、杨兰珍等,组织古田主要游击干部江作宇、叶明根、郑荣堂、肖江西、郑向忠等,先在黄连、际面两村秘密召开会议。因被敌人发现,遂决定过址石峰村饭甑岩(鹿潮湖),在石峰村建立了游击战争根据地。此后石峰村一带先后有20多人参加了游击队,地下交通员、接头户等多达300多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石峰村境内有饭甑岩、阔鸭峰、九天玄女峰,附近有钱岩峰、石壁峰、石罗寨峰、曾子林峰、五谷真仙峰、白岩洞、仙人溜剑、肥兰际、蟹龙潭等景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其中尤以饭甑岩最为著名,倚山倒置,怪石嶙峋,居远处遥望,整座饭甑岩恰似雄鹰展翅飞翔。近观石桌、“啷铛石”、“莲花石”、石公鸡、石棺材、石船,造型怪异,形象逼真,带给游客无限情趣,“哑巴帝造反夺江山”的传说故事更给游客留下无尽遐想,使人流连忘返。
  四、城东街道办事处仕坂畲族村民委员会
  仕坂村隶属古田县城东街道办事处,位于古田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北靠坑里、七保,东依凤埔乡平沙,西接山头岭、罗坑,南连上圪村。海拔430米。下辖仕坂(洋坂)、东洋新村、东厝、菁台墘等4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属老区村。
  该村又称“洋坂”村,宋时属古田县建东乡,为扬州郡古邑建东乡九都五保云梯境。明、清属崇礼里九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凤仕乡,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四区凤仕乡仕坂保。1950年改保为行政村,属第三区公所,1956年属下区公所,1958年属城关公社,1959年属凤都公社仕坂大队,辖洋坂、东厝、东厝隘、东洋新村、前村、黄台圪。1984年属凤都镇,2005年属城东街道办事处。
  仕坂村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冬短夏长,春秋对峙,年平均气温18℃,适宜作物生长。全村耕地面积1360亩,山地面积3600亩,其中林地面积1300亩、果园面积1900亩。1998年列入古田县桃溪流域农业科技园区。1998年上级政府部门拨款铺设了长3公里U型水利渠道,给农田灌溉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近年来,村民除了种植农业作物以外,还大力发展水果和食用菌。栽培果树种类有水蜜桃、柑橘、油柰、杨梅、柿、柚等;食用菌类有白木耳、黑木耳、香菇、竹荪、猴头菇、茶树菇等。全村通水、电、路、广播电视、移动通讯。村完小校占地面积2875平方米,是古田县食用菌百村万户工程先进示范村、猴头菇无公害示范基地。
  2005年,全村463户1791人,其中畲族162户56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1.66%;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450元,其中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230元,村财政收入0.3万元;村华侨小学有教师10人,在校学生103人,其中畲族36人;有卫生所2个,卫生技术人员2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仕坂村丁文奇先生远渡南洋定居马来西亚,其后村民陆续外迁,至今全村海外华侨已达500多人,他们分布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地。多年来,丁文奇、钟世璋先生等一批身居海外、心系故里的华侨,为了家乡的发展,慷慨捐资,共捐资300多万元,兴建仕坂华侨小学、九都中学、苏垱石拱桥、仕坂街水泥路和通往县城的柏油路。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古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