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236条
析出资源
367条
图表
146条
事件
709条
地名
8条
专题
6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福州市” 相关
共 1236 条 6 / 83
7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地下热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由福州市地热管理处和漳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其他地区的地下热水资源由不同部门管理。
77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以保护和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包括福州市和漳州市的地热开发规划以及安溪县的地热开发利用对策。
78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制定了一系列立法以保护和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包括福州市的《关于保护地热资源加强温泉开采管理的暂行办法》和《福州市地下热水资源管理办法》等。
79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加强地下热水监测,定期观测温泉井水位动态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原因,为有关部门提供资料。
80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只有福州市对废弃热水井进行处理,制定出废热水井处理方案,包括回填、封堵、用作观测井、蓄水池或地下仓库等处理方式。
8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从事地热资源勘查与研究、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单位众多,包括水文地质队、环境水文地质监测研究中心、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它们在地热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地热农业利用、地热能综合利用研究、地热制冷和干燥技术等。
8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进行地热回灌试验,通过人工补给回灌的方式,增大地下热水量,提高水位,改善水质,并保持水温。回灌试验表明,地下热水水质得到淡化,水位普遍回升,受益范围约0.8-1平方公里。漳州市的回灌工作规划在90年代进行。
8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与国内外有关单位进行地热学术交流,包括国际会议和外国学术刊物。福州热田的人工补给回灌试验得到国家科委的重视,并列入中国—欧洲共同体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但因援助资金未到位,合作试验未能实施。
8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园林建设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福建省大约有200多处园林,其中泉州市的园林数量最多,其次是福州市和厦门市。在历史上,福建省的园林曾经遭受过战乱和破坏,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城市陆续建立了园林...
8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历代官府衙门、达官显贵的私人宅第以及寺庙均有丰富的园林建筑,其中以泉州最为著名。福建的古园林包括福州的西湖、光禄吟台,泉州的东湖、金池园,厦门的涵园、榕林别墅,漳州的南山寺庭园等等。这些园林在历史上经历了战乱和破坏,但在中华人...
8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专类性公园包括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和儿童公园。其中,福州动物园以驯化熊猫闻名,厦门中山公园的动物角有70个品种的动物。福建的植物(森林)公园包括厦门园林植物园和福州森林公园。儿童公园在三明、龙岩和福州相继建成。
87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发展迅速,各城市积极开展道路绿化工作,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但也存在破坏路树的现象。全省县城街道绿化里程大幅度延伸,道路绿化覆盖面积和覆盖率均有所提高。
88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生产绿地包括苗圃和花圃。民国时期,城市公园内有小苗圃,但面积小,生产苗木不能满足需求。“文化大革命”期间,苗圃受到严重破坏。80年代后,各城市园林苗圃有所发展,但仍未达到自给,未能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求。各市以福州、厦门两市苗...
89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盆景艺术源于五代,宋、元、明续有发展,盛于清,精于近代,以泉州制作的盆景最具特色。福建盆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种,选材突出地方特色,具有福建地方风格。全省各地均有盆景艺术民间团体组织。
90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的古树名木大多分布在福州、泉州、厦门等城市,树种有榕、樟、荔枝、龙眼等。全省约计1500多株,但由于保护工作不力,福州市仅1984~1990年间被违章砍伐或人为损坏致死的古树名木就达40多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