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回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727
颗粒名称: 二、回灌
分类号: P314.1
页数: 1
页码: 1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进行地热回灌试验,通过人工补给回灌的方式,增大地下热水量,提高水位,改善水质,并保持水温。回灌试验表明,地下热水水质得到淡化,水位普遍回升,受益范围约0.8-1平方公里。漳州市的回灌工作规划在90年代进行。
关键词: 福建省 科研 回灌

内容

1975年10月,由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二分队在福州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人工补给回灌试验。回灌井采用河水进行泵灌,水头9~11米,水温20℃,回灌量约80吨/小时,连续回灌32天,总回灌量55000吨。同时在编号在ZV-1、H2、H1三口自流温泉井。H3、ZV-7、ZV-8三口温泉井观测回升水位,可见回收率达40.3%。此次回灌试验取得了水量增大、水位普遍回升、水质淡化、水温不下降的初步成果。1984年12月,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与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签订了福州市地下热水综合利用的课题,该课题为人工补给回灌试验及提高地热井开采能量、延长使用寿命的研究。该项目由省科委委托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承担回灌试验。同年,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福州市能源利用研究所与福州市地热管理处共同组成福州热田人工补给回灌试验组,进行回灌试验工作,从1988年3月3日至4月30日,历时58天。回灌试验成果:1.通过回灌前后对地下热水的现场取样分析和抽样全分析表明:距回灌井42米的S1号接收井经过24小时就开始明显淡化,地下热水中含有5%的自来水组分;回灌5天后淡化近16%,回灌38天淡化31.4%,停灌后第二天淡化率马上降至20.7%。2.通过回灌后水位普遍回升。开采区中心的水位降落漏斗在回落后明显地同步回升,由回灌所引起的水位回升影响半径至少达550米以上,受益范围约0.8~1平方公里。3.回灌后水温并无下降,而W11号并还稍有上升,S1号井水温基本保持在90~91℃左右。漳州市回灌工作规划在90年代进行。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