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盆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738
颗粒名称: 四、盆景
分类号: S731
页数: 2
页码: 189-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盆景艺术源于五代,宋、元、明续有发展,盛于清,精于近代,以泉州制作的盆景最具特色。福建盆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种,选材突出地方特色,具有福建地方风格。全省各地均有盆景艺术民间团体组织。
关键词: 福建省 专类性公园 盆景

内容

(一)盆景制作
  福建盆景艺术源于五代,宋、元、明续有发展,盛于清,精于近代,以泉州制作的盆景最具特色。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凋敝,至1949年福建解放前夕,盆景艺术已少人问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盆景艺术开始得到恢复发展。50年代,福州、厦门两城市公园均有附设盆景园并制作盆景。“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毁灭性厄运。1976年后开始复苏,各地公园先后建立盆景园。1979年9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园林局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福建参展的作品,特别是树桩盆景,引入注目。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一盆树龄300年的古榔榆树桩盆景获得大奖,并被邮电部选为1980年发行的“盆景邮票”图案之一。1985年,在上海举行全国第一届盆景评比展览会,福建参展团由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南平6市组成,参展作品共89件,其中有18件盆景获奖,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泉州市杨吉章的百年榕树桩盆景《凤舞》,造型精巧,神似凤凰展翅,苍劲古朴,形神兼备,荣获特等奖。1989年10月,福建盆景又参加在武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福州、泉州、三明三市作品共64件参展。泉州陈奕仁的《蟠龙》、林建春的《春归》树桩盆景获一等奖。
  (二)盆景艺术
  福建盆景分为树桩盆景(又称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种。树桩盆景常用的素材有榕、福建茶、椴木、南洋杉等数十种。尤以悬根露爪、苍劲古朴的榕树桩盆景为胜。山水盆景有水盆式和旱盆式的区别。山水盆景运用山石(素材有海浮石、英德石、沙积石等)、植物和水为题材,有时也点缀些小摆设。这些盆景作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艺术地概括了福建的秀丽山川。
  福建盆景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各派的优点,具有福建地方风格,选材突出地方特色。福建地处亚热带,濒临东海,全省各地千姿百态的榕树比比皆是。沿海岛屿东山等地盛产海浮石,盆景多以此类树石为素材,造型布局追求自然。树桩盆景以模仿树木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特征,顺势培植,辅以人工牵、吊、捆、扎、修等手法,富有自然野趣。艺术构思主题突出,创作意境多取材八闽山水,以求艺术再现。特别是泉州的盆景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既发扬岭南派雄伟苍劲、纯朴自然的优点,又博采苏派清秀古雅,海派雄健精巧,川派虬曲苍古,奇山曲水之长,独创一格,具有浓郁的闽南山水风采。1988年,广西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一套《中国盆景流派佳作荟萃》组本,共10个分册,大都以流派、省份或综合性为分册,唯独泉州以一个省辖行政区域单独出书,名为《泉州盆景》。
  福建盆景尤以民间制作为多,全省各地均有盆景艺术民间团体组织。厦门盆景花丼协会理事长傅继扬曾编写《盆栽技艺》一书。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吉章
相关人物
陈奕仁
相关人物
林建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