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与成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726
颗粒名称: 一、机构与成就
分类号: P314.1
页数: 2
页码: 163-1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从事地热资源勘查与研究、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单位众多,包括水文地质队、环境水文地质监测研究中心、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它们在地热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地热农业利用、地热能综合利用研究、地热制冷和干燥技术等。
关键词: 福建省 科研 机构

内容

福建省从事地热资源勘查与研究、地热能开发利用科研工作的单位主要有:福建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福建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福建省厦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福建省物化探大队、福建省环境水文地质监测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福建省农科院地热农业利用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福州市能源利用研究所、漳州市能源研究所、福建省金鸡山工人温泉疗养院、福建省漳州工人温泉疗养院等。现已建成一批地热开发利用设施和科研试验基地,有一支从事地热地质勘查与资源评价、地热开发利用和地热科研的科技队伍,能够承担国家、省所下达的地热科技攻关和研究任务。
  福建省农科院地热农业利用研究所 该所创建于1980年5月5日,主要研究方向为充分利用地热资源,为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科研和生产服务。所内设农艺、园艺、水产、观赏鱼、食用菌等地热利用课题组、农业工程组、资料档案室等。拥有地热温室、地热鱼池7100平方米,花卉研究用地3300平方米,设计室等1000余平方米。有两口地热井,1号井口水温6310,流量36吨/小时;2号井口水温59℃,流量10吨/小时。部分温室配置有微机或自动化仪表,自动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1990年末职工总数80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0名。近年来,开展25个课题研究,已通过部级、省级鉴定的科研成果有5项。“水稻品种耐寒性鉴定”于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地热在农业上的应用”于1989年获农业部能源环境保护优秀成果二等奖。“营养液加气栽培装置”获国家专利。该所培育的名贵金鱼新品种“熊猫金鱼”,于1989年10月获第二届中国花丼博览会一等奖。此外,获全国专业会议奖7个,省级专业会议奖9个,与国内外同行广泛进行学术交流。
  福州市能源利用研究所 该所的前身系福州市地热利用试验站。于1981年11月25日改为现名。隶属福州市科委,以地热、工矿企业余热利用研究、风力发电研究以及节能技术为主。并开展各种节能新产品研制,节能技术应用、咨询、服务等业务。设有新能源研究室、节能技术研究室、节能技术服务部和能源利用试验厂。拥有两口地热井(水温92℃,流量56吨/小时)及地热制冷、地热干燥等试验装置。全所编制为40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7名,承担“地热能综合利用研究”、“福州地热田的回灌试验研究”、“地热烘干技术”、“地热采暖”等地热开发利用科研课题。“双级氨吸收式地下热水制冷”获1982年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此外,还获得福州市科技成果奖3项。
  漳州市能源研究所 该所于1983年11月15日成立,编制10名,隶属漳州市计委。主要从事漳州市九县一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参与“漳州市区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漳州市区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工作,进行漳州市蚊香厂“地热烘干蚊香”、“地热生产出口脱水蔬菜”等项目的研究和立项工作,对九湖乡下庵村地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规划。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