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专类性公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733
颗粒名称: 三、专类性公园
分类号: S731
页数: 5
页码: 177-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专类性公园包括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和儿童公园。其中,福州动物园以驯化熊猫闻名,厦门中山公园的动物角有70个品种的动物。福建的植物(森林)公园包括厦门园林植物园和福州森林公园。儿童公园在三明、龙岩和福州相继建成。
关键词: 福建省 园林 专类性公园

内容

本志所记专类性公园,包括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和儿童公园。
  民国16年(1927年),厦门在兴建中山公园时就计划建动物园,后因建园资金用罄,计划没有实现。迨至民国36年,在妙释寺毗邻建二间平舍,面积20多平方米,作为“动物角”,仅有4只猴子。1952年,福州西湖公园建立“动物角”,也只有金钱豹、野猪和几只猴子。1956年征用大梦山一带山地,扩建动物园,面积4.5公顷。1979年,厦门中山公园的动物角有了发展。至1990年末,福州动物园有60多个品种,300多只动物,园面积6.22公顷,以驯化熊猫驰名国内外。厦门动物角有70个品种,327只动物,禽兽舍面积2035平方米,筑园面积2535平方米。漳州市于1981年建动物园,面积2公顷,有16种70多只动物。
  福建的植物(森林)公园,有位于厦门万石山风景区的园林植物园和位于福州北郊新店的森林公园。厦门园林植物园,自1959年在万石湖水库东侧建植物栽培温室始,1960年在水库上游开辟树木园。1961年,国家建工部部长到厦门视察,确定建设植物园,据统计,1979~1990年,建设投资达493万元。福州森林公园始建于1960年2月,隶属福建省林业厅,原称树木园。1988年6月14日,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改名福州森林公园,是全国九大森林公园之一,总面积859.33公顷。
  50年代,福州在西湖公园建有儿童乐园,其他城市有的也在公园中附设儿童乐园。而儿童公园的建立,始自1981年的三明市,接着龙岩市于1984年、福州市于1990年相继建成,三个儿童公园面积合计5.11公顷。
  (一)福州动物园
  位于西湖畔大梦山麓,与西湖公园毗邻,面积6.22公顷。1952年西湖公园曾在开化寺内设一“动物角”,仅有金钱豹、野猪、豪猪及几只猴子。1956年将动物搬迁至大梦山,把环山一带的陈有定西坡园遗址、薛家池馆、萨家廉山草堂等迂回山地征用,扩大动物园,面积4.5公顷。建猴山、天鹅湖及其他兽舍禽笼和熊山等。至1966年,已拥有狮、虎、豹、孔雀及天鹅等60多种,计800多只动物。1969年12月动物园被撤销,改为市革命委员会“五七”农场。园内动物除狮、虎被上海动物园要去外,其余动物均被宰杀,作为农场食堂菜肴。大梦山则被其它单位占用。
  1972年恢复动物园,从上海要回狮、虎及一些其它动物。1973年从四川引进金丝猴和小熊猫。1976年国家林业部配给2只大熊猫。1979年修建大门。1980年投资17万元新建大象馆。1982年投资17.8万元,修建鸣禽馆、接待室、服务部等。历年都有投资增建设施,有熊猫馆、河马池、熊山、鹿苑、冷库等,还添置X光机、维修机械等设备。至1990年末,面积扩大为6.22公顷。园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高低错落,既有山野情趣,又有园林艺术,周围树木葱茏,翠竹成林,棕榈婆娑,玉兰飘香,还有花坛、假山、喷泉等园林设施。园内展出有4个纲32科60多种,共300多只动物。哺乳类动物根据其躯体结构和功能分:大熊猫科有我国特产大熊猫;大中型猫科有非洲狮、东北虎、金钱豹及云豹等;犬科有狼、狐、貉等;熊科有棕熊、黑熊;象科有亚洲象;河马科有非洲河马;马科有斑马、矮马;袋鼠科有澳洲大袋鼠;猴科有山魈、狒狒、黑叶猴、平顶猴、恒河猴;鹿科有梅花鹿、麝等;还有其他中小型兽类。鸟类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分:涉禽有丹顶鹤、白枕鹤、灰鹤、黑鹤、大白鹭等;游禽有黑天鹅、大天鹅、鹈鹕、雁、海鸥、鸳鸯、斑嘴鸭等;陆禽有绿孔雀、白孔雀、白鹇、锦鸡等;攀禽有牡丹鹦鹉、四川鹦鹉等;鸣禽有画眉、白燕、相思鸟等。爬行类动物蟒科有蟒蛇,鼍科有扬子鳄。还有其它动物。每年接待游客一百多万人次。熊猫馆则建在山顶,开辟为“熊猫世界”,占地1.5公顷。
  福州动物园以驯化野生动物驰名国内外,曾繁殖东北虎、大熊猫。其他动物黑叶猴、非洲鹦鹉、袋鼠、毛冠鹿、熊猴等也曾首次繁殖成功。大象、大小黑熊、叭儿狗、山羊、狒狒等动物都能登场为游客演出,尤以熊猫“青青”、“巴斯”的表演憨态可掬。又能在没有麻醉和强制的情况下对熊猫进行无干扰测定数据及多种医护治疗。1985年,“青青”、“涛涛”应香港野生动物基金会的邀请,访问香港4个月,在海洋公园作出色表演。1987年,“巴斯”和“元元”应邀到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表演,深受欢迎。
  (二)厦门园林植物园
  位于厦门市区东南隅的万石山风景区,自然山水景色秀丽,植被丰富,异树荫翳,绵延数里。1959年在万石湖东侧坡地建植物栽培温室300平方米和标本楼,1960年在水库上游开辟树木园。1961年,国家建工部部长到厦门视察,确定在万石岩一带建设植物园。1962年开始筹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建,1978年后由市逐年拨款建设,至1985年已初具规模,面积81.72公顷。引种热带、亚热带园林植物达4000余种,分别种植在:松杉园、竹类园、棕楠苏铁园、兰圃、盆景园、药用植物区、桉树区、多肉植物标本区、引种驯化区、荫湿植物区和展览中心(即百花厅)等十个专类园、区。这些植物既供科学研究及推广普及,又供游人观赏。1979年修建太平岩;1981年、1982年新建登山路3条1020米,石林路2条700米;1984年重新改造门庭,种植世界名丼鹤望兰、大花鹤望兰、大花萱草等。过门庭分四路人园,草地中有一株云南香樟树,是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王震于1984年2月10日种植的纪念树。另一株南洋杉,是彭真于1987年5月14日种植的纪念树。1986年新建曲桥、仰止亭、沧趣亭等,1989年辟新碑林,占地0.5公顷。据统计,1979~1990年园林植物园的建设投资为493万元。
  十个专类园、区为:
  松杉园 1978年开辟的第一个园中园,有植物3纲4目7科26属的松、杉、柏90余种,500多株。园东侧有4株南洋杉,系与厦门缔结为友好城市的日本佐世保、英国加的夫、美国巴尔的摩、菲律宾宿务市代表团种植的纪念树。
  多肉植物标本区 共植仙人掌和多肉植物500多种,9000多粒。1964年种植的“黄刺金鱼虎”,直径为67厘米,为全国仙人球之冠。
  竹类园 自1960年陆续种植有泰国竹、紫竹、琴丝竹、黄金间碧玉竹等10余属90多种,1000多丛竹类植物。
  棕榈苏铁园 自1960年以来,陆续种植有200多种、1万多株棕榈苏铁植物。名贵品种有自印度引种的砂糖椰子、三角槟榔、圆叶蒲葵等。引种驯化区自1959年建植物温室以来,陆续引种驯化多种奇花异卉和海外珍贵品种,珍
  稀树木。60年代定植的旅人蕉,现已传衍第四代。
  兰花圃 建于1979年,现有兰花250种,6000余盆。以台湾蝴蝶兰、卡特利亚兰等最为名贵。还有国外兰界垂涎的大雪素、白报岁兰,培植水生植物黄莲等。
  盆景园 有各式盆景300多盆,其中古榔榆树椿盆景树龄300年,在1979年全国盆景展览中获一等奖,并于1980年被邮电部列入“盆景邮票”发行。
  药用植物区 1979年建,有各种药用植物500多种,900余盆(株),引种成功有砂仁、槟榔、猫须草等。
  植物荫棚区 1979年建,有荫湿植物800种,1000余盆,地栽植物中有名贵的金茶花、树蕨,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百花厅 有4个展览厅,1个接待室。
  (三)福州森林公园
  位于北郊新店,始建于1960年2月,原名福州树木园。1988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改名福州森林公园,为全国九大森林公园之一,总面积859.33公顷。公园以搜集引种适宜福建造林绿化树种为主,引进部分国内外珍贵树种,是具有科学内容与公园景观的林业科研、科普宣传和教学的场所。植物品种2500多种,有南方的木棉树,北方的钻天杨,热带的南洋杉,亚热带的樟树,温带的油松和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水杉等。还有建兰、美人蕉等花卉,荔枝、芒果等果树。公园分:森林区、苗圃温室、专类园、憩息区等。
  森林区 面积647.2公顷,系60年代开辟荒山逐渐营造的,成林面积417.07公顷,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和竹林等。
  苗圃、温室 苗圃面积9.73公顷,有国内外植物品种1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900多种。从国外引进的品种100多种,其中有诺福克、肯氏、毕氏南洋杉等9000多株;有丰产速生的黄梁木、南洋楹;还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送给周恩来总理的礼品——美国海岸红杉的后代(第3代)。国内名贵珍稀树木有樟、元皮楠木、格氏栲、柳杉、水杉、黄玉兰等。温室2座,1964年、1987年建,面积1000平方米,已成功培育几百个品种。
  专业园 面积25.67公顷,有山茶园、杜鹃园、月季园、壳斗园、棕榈园、竹类园、裸子树木园、木兰园、樟园、豆(科)园、桉树园等11个专类,1230多个品种。
  憩息园 瀕临八一水库,山水相映,景色宜人。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长着一株胸围8米多,覆盖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的古榕,相传是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福州太守张伯玉手植。树下有石椅石桌。是游览、野炊、垂钓的好去处。
  公园大门 建于1987年,三开牌坊式歇山顶,重檐飞翼,朱柱橙瓦。公园由4公里长、5.6米宽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的主干道以及1.9公里长、2~2.5米宽分区小道组成路网,贯通全园。先后建有生产用房10座,总面积2346平方米,生活用房6座,总面积4403平方米。
  (四)儿童公园
  1990年末,全省仅三明、龙岩、福州各有1个儿童公园,面积共5.11公顷。厦门于1982年由儿童游乐基金会投资25万元,在中山公园的凤凰山麓兴建儿童乐园,占地5000平方米。设有空中列车等游乐设施。其他城市的公园中多附设有儿童游乐园。
  三明儿童公园 位于市区列东,1980年始建,1981年10月1日建成,总面积1.2公顷。园内植花木及竹子,绿化覆盖率达95%。并有亭、廊等仿古建筑和旱冰场。游乐设施有:小火车、电动飞船、太空飞碟、龙形过山车、激光打靶、碰碰车、电瓶车、青年赛车以及电子游戏机等。
  龙岩儿童公园 位于市区梅亭山上,原为中山公园的一部分,面积0.91公顷,1984年10月1日建成。乐园采用自然式布局,建有亭、台、楼、阁、假山、立塔等,配置花坛、花池,种植三角梅、迎春、黄杨及木棉、古樟等树木,形成一个绿树成荫的游艺场所,游览区以小道分隔。游乐设施有:电子游艺机、摇龙、地球旋转机、攀登架、秋千、翘翘板、转椅、摇椅等。
  福州儿童公园 位于市区广达路中段,面积3公顷,1990年6月1日建成。公园建筑物宛如童话中的古城堡,白色石柱撑着拱型大门,门上装饰着彩色赛璐珞拼成的动物图案。园内绿树成荫、花木遍地,园艺小品新颖别致。是一座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儿童公园。有儿童培训中心大楼,可举办科学文化知识比赛活动,如儿童写生、雪景摄影、卡拉OK大会串等。游乐设施有激光游艺厅、儿童作品展览厅、仿制蒙古包电子游戏厅,还有小火车、观览车、电动转马、自控飞碟、“万里长城”、“游龙戏水”以及变幻无穷的迷宫、小巧玲珑的十二生肖石坐骑,池上碧波荡潇,设有小船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张伯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