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园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7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园林
分类号: S731
页数: 15
页码: 167-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园林建设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福建省大约有200多处园林,其中泉州市的园林数量最多,其次是福州市和厦门市。在历史上,福建省的园林曾经遭受过战乱和破坏,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城市陆续建立了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并开始修复古有园林、建设新型公园。园林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城市公园和县城园林绿地面积不断增加,突出地方园林特色。福建省的园林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关键词: 福建省 园林 绿化

内容

福建历代遗留下来的古典园林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民族风格,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水平。据有关资料统计,福建省约有200多处园林,其中泉州有120多处,数量居全省城市首位,福州、厦门次之,其后为漳州、南平、莆田、邵武等城市。
  北宋时期,福州的“州西园”,每年春天二月都开放一个月,供民众进园游览。民国3年(1914年),许世英任福建巡按使,把福州西湖辟为公园,这是福建省的第一个公园。民国7年,漳州兴建中山公园。民国16年,厦门始建中山公园、虎溪公园。民国时期,福建省城市公园面积约97公顷,其中:福州47.7公顷,厦门38.8公顷,漳州、泉州、龙岩、永安、南平等城市均建有中山公园,但面积较小,合计只有10.46公顷。抗日战争期间,福州、厦门相继沦陷,公园荒芜。1945年以来,内战连绵,各城市公园相继毁废。许多古园林历经兵燹战火,备受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城市先后成立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在着手修复旧有公园的同时,建设一批新型公园,供广大劳动人民游览、休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城市园林建设也进入发展阶段。1958年2月,国家建筑工程部召开第一次城市绿化会议,提出城市绿化的重点不是先修大公园,而是要发展苗圃,普遍植树。这一时期(1957~1966年),福州先后建立苗圃60多公顷。1960年后,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园林绿化建设资金减少,片面强调“园林结合生产”、“以园养园”,使园林绿化发展受到消极影响。至1965年末,全省6个城市有25个初具规模的公园,其中有一定园林设施的综合性公园5个。同时建了100多个小游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园林绿化被当作“封、资、修”受到批判,许多公园被占用、破坏。福州西湖公园改为农场,动物园改作畜牧场,禽兽被宰杀。1972年后逐步恢复建设。1978年后,特别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后,公园建设迅速发展。1980年末,全省6个城市公园恢复到22个,面积171.4公顷。1985年末,全省10个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达412公顷,其中公园28个,面积333公顷。1986年后,由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了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厦门市为适应经济特区建设的需要,把新城区的公园建设列入计划,落实资金,“七五”期间新建嘉禾公园、莲花公园、鸿山公园、皓月公园等9个公园,为“海上花园”城市增添园林美景。福州市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公用事业大家办”的方针,结合江河拓宽,新建江滨公园、仓前公园、白马河公园等6个公园,美化了城市。仅参加白马河、晋安河、左海等公园义务劳动的就达28万人次;鼓励农民办公园,先后建成以闽江天然游泳场为依托的西河公园,以山林为主要特色的屏山公园及以温泉为中心内容的温泉公园等5个公园,为国家节约征地、拆迁和建设费1亿多元,为城市新增公园绿地43.45公顷。宁德市由民间集资建成的戚继光公园,既有一定规模,又有地方特色。漳州市糖厂建成面向社会开放,且具一定造园艺术水平的玉兰公园。莆田市积极争取侨资500万元,建设凤凰山公园,现已征地13.45公顷,建成部分基础设施。石狮市发挥侨乡优势,利用外资修建鸳鸯池公园。泉州市筹建东湖公园。邵武、漳平等市大力发展小型绿地。据全省14个城市1990年末统计,公共绿地已发展到94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3.5平方米。厦门、三明等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超过5平方米。
  县城的园林建设。在古代,仅县衙和富绅私宅有花园。民国5年(1916年),建瓯县在芝山修建中山公园,为县城公园之始,面积5公顷,有亭、碑、中山纪念堂等,并进行绿化。接着,松溪、长汀、连城、永定、漳平、平和等县均建设中山公园,长乐县有郑和公园,寿宁县有城南公园,尤溪县有尤溪公园,霞浦县有中正公园,其他一些县也有小公园。但这些公园到抗日战争时期大部荒芜湮没。解放初期,由于福建地处海防前线,各县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加快公园建设步伐,县城园林绿地面积大幅度增长,至1990年达2072公顷,有43个县建立园林管理机构,不少县还根据国家有关园林绿化方面的法律、规定,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使管理工作逐步做到有法可依。
  为了突出地方园林特色,80年代起,各个城市开展市树、市花评选活动,由群众推荐,专家评定,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已定的市树有:福州的榕树,厦门的凤凰木,泉州的刺桐,莆田的荔枝,龙岩、永安、邵武的樟树;已定的市花有:福州的茉莉,厦门的三角梅,泉州的刺桐花,漳州的水仙,三明的杜鹃,莆田的月季,龙岩的龙吐珠,南平的百合花,永安、邵武的含笑花。
  一、古园林
  福建历代官府衙门、达官显贵的私人宅第以及寺庙均有园林建筑,以泉州为最。至今有迹可寻的有:唐代的东湖,五代的清源军节度使晋江王留从效花园——南园,宋状元、宰相梁克家府第花园——金池园,宋末元初市舶司提举、福建行省中书左丞蒲寿庚花园——棋盘园,明礼部尚书黄景昉的府第花园——鸥安馆以及清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的春夏秋冬四花园等。福州古园林有:宋代的州西园、芙蓉园,明代的中使园、石林园、将军府花园,清代的环碧轩、半野轩等。厦门的古园林始创于唐代的“南陈北薛”,清康熙至雍正间,海上对外贸易发达,商业兴旺,私人营造园林活动盛行,如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的私园——涵园,名士黄日纪的家园——榕林别墅,明末清初叶清池的私园——怡园,林尔嘉的私园——菽庄花园,华侨黄奕住之子黄友情的观海别墅等。据有关资料,厦门现存私人园林绿地面积8.83公顷。漳州仅存唐代的南山寺以及芝山园林,明代的甘露亭等。南平九峰山有宋代建的延平书院以及天庆阁、万福精舍、剑溪草堂等旧址,皆已改建辟作公园。
  1949年前,由于社会动乱,战争频仍,多数古园林破坏严重,有的只剩残垣断石,草蔽湖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虽然经济还相当困难,但政府仍拨款进行修复,如福州的鼓山涌泉寺、西湖公园、南公园等。但由于有关部门对古园林的价值不够了解,对私家园林没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使之继续遭到破坏,有的变为民居,有的改作他用,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破坏,至1990年末很难找到一处完整的私家园林。
  福建古园林的发展脉络与艺术形式,与北方城市的古园林大体一致,即从唐末时期的写意自然山水园逐步演化为明清时期的人文自然山水园。但是,福建古园林又有其风格特点:一、凭藉自然,巧于借景。大都营造在依山傍水、天然胜迹、风景优美的地方。诸如福州西湖、光禄吟台,泉州的镜山山房、南园,厦门的快园、榕林别墅,漳州的南山寺园等,均为巧借自然山水佳景融入园林胜境之中。二、意境深邃,诗情洋溢。十分讲究园景意境的开拓与深化,每园必有名,每景必有诗,一些较著名的园林还作有园记。从园主精选的园名、景名和流传下来的题诗、园记、图说中,便能逐步理解和体会造园者的深邃意境。三、布局简洁、古朴素雅,一般很少套室回廊。园林建筑也不施油漆彩画,多为原木本色敷以桐油或清漆,风格古朴素雅。四、广用石材,精植花木。福建盛产花岗石材,石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纯净,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在古园林中,大量运用花岗岩石材构筑水池、蹬道、桥、亭、台、楼、阁等,既美观,又坚固,还能抗御台风。福州园林水池内假山大多采用太湖石砌筑,泉州的水池内假山叠石,多取自海边的浪激石。石工的高超手艺,也为园林景致增色不少,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工艺特色。至于园林中花木的配植,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对现存遗迹的考察中,都可看到园主不求多而求精的种植手法,园林中常用的花木品种有茉莉、素馨、椋榈、榕树、樟、桂、荔枝、龙眼、白兰花、松、竹、梅等,亦有野生花卉。“芳园朝露滋,时花鲜不摘”,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花开不断。
  根据各城市的资料,历代福建较为有名的园林有:
  汉代:福州桑溪。
  唐代:福州西湖,泉州东湖、督署园林、潘山招贤院,漳州南山寺,厦门洪济山南北的陈黯、薛令之宅园。五代:福州鼓山寺庙园林,泉州南园、王延彬的两衙花园。
  宋代:福州州西园、芙蓉园、光禄吟台,泉州金池园、傅府山,南平延平书院、剑溪草堂,邵武熙春台、熙春亭。
  元代:福州西坡园,泉州云麓别墅、蒲家花园、棋盘园。
  明代:福州钟邱园、将军府花园,泉州鸥安馆、补园、芹园,漳州芝山风景园林,莆田小西湖(镜湖),福清豆区园,邵武六虚亭。
  明末清初:厦门郑经花园。
  清代:福州环碧轩、半野轩,泉州春夏秋冬四花园、青龙苏家园,厦门涵园、快园、榕林别墅。
  清末民国初:福州萨家花园、三桥俱乐部,厦门菽庄花园、观海别墅、容谷别墅等。
  现将尚存一些遗迹和虽已被毁、但仍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古代园林择要简述于下:
  欧冶池 位于今福州鼓屏路21号,省财政厅院内。相传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冶炼家欧冶子铸剑处,故名。一说为汉代闽越王淬剑处,因又称剑池。据《三山志》记载:“唐元和中,僧惟干浚池,得铜剑、刀环数枚,送武库。当时冶灶犹在竹林间者。”清代邵朗霞建冶池园。古时环池一周达数里,池畔有冶山、禊游堂、利泽庙、剑池院、秉兰室、五龙堂、欧冶亭等。后渐为居民侵占,仅存半亩方塘。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浚,池面扩充数倍。198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存数亩水面,为一石砌驳岸的方池。池中建有一座八角形剑光亭,池北建石舫、喜雨轩等,轩前砌有月台,护以石栏杆,有曲桥通亭。四周被机关楼群包围。
  光禄吟台 又名玉尺山、闽保福寺。位于今福州光禄坊1号,省高级法院内。宋初建法祥院内的一组庭院,依山凿池,小桥回廊,构筑精致。今园中巨石上仍留有宋朝熙宁年间福州郡守程师孟所书“光禄吟台”题刻。1990年末,除光禄吟台及周围亭榭池馆保留外,其他均已改为现代楼房,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芙蓉园 位于今福州法海路花园巷6号。原为宋代参政陈鞞的芙蓉别馆。光绪年间,归藩司龚易图所有,重加修建,辟“芙蓉别岛”,构“武陵园”。园内假山、水池、亭台楼阁,规模较大,园林布局优美。今园内北后院大部为机关占用,其他作为民居。园中的假山奇石已于数年前拆运到西湖公园,仅存少许园景遗迹。
  半野轩 位于今福州北大路136号,清乾隆年间修建,园主吴继篯。园址原为晋乾元寺半野轩,轩中山石玲珑,有池、有月洞,洞联云:“一碧未尽,万籁无声”。石以号称“石头陀”、“层云拥月”与“五湖烟雨旧顽仙”三者为著。民国年间曾为福建省主席刘建绪公馆,1989年末尚有一口数亩大的水池,一处石板桥名曰“钓鲈桥”,一座石柱五角亭和少许木构半壁游廊。现为省军区招待所。
  东湖 位于泉州东郊,唐中叶即种荷、建亭,湖水澄碧,周围青山环绕,为宴游之处。宋代浚湖堆丘七座,挪假山,通虹桥,遂成“星湖荷香”等胜景。清代以后齡塞,只剩昔日百分之一。
  金池园 位于泉州旧县学东,东街北侧,西起相公巷,东至金池巷一带。是宋状元宰相梁克家府第的花园。园中有“银台”、“金池”诸景,“银台”种梅,“金池”植莲。近年湮没。
  蒲家花园 是宋末元初福建市舶司提举、元福建行省中书左丞蒲寿庚的府第园林。是泉州历史上最大的私家园林,构筑园池亭榭,为元代泉州的“大观园”。园中有蒲家私塾“东鲁书轩”。以及用石铺成棋盘式庭院,专供蒲寿庚以美女为棋子与棋友进行对弈的场所——棋盘园等园中园。
  春夏秋冬四花园 为清靖海侯施琅晚年修建的花园,其子孙继成之,分为春夏秋冬四园。春园在泉州浯江北岸,竹林迷径,小溪土墩,面对三洲芳草,取“春游芳草地”之意境。1955年在旧址建青年乐园,后毁于“文化大革命”。夏园在桂坛巷北侧,悬挂御书“拜圣亭”,又称“御书亭”。还有涵碧轩、澄圃、荷池、拱桥、假山、石洞、小亭等,取“夏赏绿荷池”之意境。后改为清源书院,现为晋光小学。秋园在通源境(今泉州农校西北隅)释雅山施琅故宅,号曰“东园”,傍城郭,距高丘。园内原有泉州最大的古榕树,还有共鸣乐台、假山曲径、东篱菊圃等,取“秋饮黄花酒”之意境,园中设崇正书院。冬园在城北梅花石旁,设梅石书院,偎北郭,瞻清源,假山数峰,梅树成林,取“冬吟白雪诗”之意境。现为泉州第一中学校址。
  涵园 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厦门的私人庭园,称“来同别墅宅园”。据清人郑缵祖所作《来同别墅记》载:“左挹山光,右收海色,万顷汇澜,诸峰竞秀,有负山襟海之势。为斋、为亭、为轩窗台榭,各极幽旷。地故多巨石,又从而松之、竹之、梅之、桐之。大不盈数亩,高出城上,俯瞰内外,如列眉睫间。”(①李敏《福建古园林考略》,《中国园林》1989年第一期)
  榕林别墅 位于厦门市基督教青年会招待所后院,为名士黄日纪的家园,面积约10亩。因园中有6株古榕,故名“榕林别墅”;建有山池亭台等景致。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编撰的《嘉禾名胜记》记载,“榕林别墅在厦城南门外凤凰山之南,望高山之北。古榕攒簇,奇石屹峙,有堂有楼,有台有阁,有池有亭,有果木有花竹。盖近喧嚣而自成幽僻,入城市而若处山林者也。”园中景点极尽幽胜。现仅存古榕和刻有黄日纪的亲笔题字——“古凤凰山”及其学生薛起凤《榕林别墅记》的巨石,其他诸景俱毁。
  南山寺庭园 位于漳州市南郊。始建于唐开元廿四年(736年),面积7000多平方米。庭院历经千年沧桑,现存建筑物为清代重修。寺宇宽敞,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殿等。庭园绿地规整方正,前庭有两个为中国寺庙建筑所少见的圆形放生池。大殿两侧均有花台,靠山根院墙建有一处半亭,亭联曰:“心田受润清净此亭半,意蕊舒香旅檀彼岸海”。点明寺庙庭园的造园意境。全园风格朴素清新、简洁规整。
  二、综合性公园
  民国时期,福建省的公园建设有一定发展。民国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把福州西湖辟为公园,重修开化寺,新建紫薇厅、镜湖亭、春声花圃等,是福建省第一处以公园命名的公共园林场所。翌年,又把清初南靖王耿继茂的别墅改作公园,名为“城南公园”,建有辛亥革命闽籍死难烈士纪念祠堂、桑拓馆、藤花轩、望海楼诸胜。民国7年,陈炯明在漳州利用府署旧园建第一个公园,后改名中山公园,面积42亩,建有华表,碑文分别由孙中山书“博爱”,章太炎书“自由”,汪精卫书“平等”,陈炯明书“互助”。园中还有梅园、兰园、音乐亭等。民国16年,厦门始建中山公园、虎溪公园。陈国辉在龙岩建中山公园,面积3公顷。翌年厦门再建延平公园。民国18年,卢兴邦在南平大同里西山顶建南平公园,有假山、池、亭、楼、轩等建筑物。民国31年,建剑津公园,占地4亩,布置有花坛画阁,凉堂风亭,石鼓石桌,并设睡椅茶座,为屠一道独资创建。民国34年,改名中正公园。抗日战争期间,福州、厦门被日本侵略军铁蹄践踏,公园受到严重破坏,接着连年内战,公园继续遭劫。福州西湖公园被国民党军队占作“伤兵医院”,后又改作军械仓库,亭榭改作马厩,满园野草。据厦门市工务局档案:在日本侵略者占领期间,厦门中山公园遭受严重破坏,“亭台楼阁,坍塌尤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方面修复旧有公园,另一方面着手兴建新的公园。1950年,福州市成立西湖公园管理所,把开化屿、谢坪屿、官家村、大梦山等一片地面和山丘先后划人公园,增设动物园,陆地面积扩大5倍。厦门市,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出资兴建鳌园。1960年福州新建树木园,隶属省林业厅,该园植物品种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至1965年,全省公园共25个。在“文化大革命”中,公园被称为“资产阶级的乐园”,惨遭摧残,福州西湖公园被改作福州市革命委员会机关“五七”干校的农场,动物园改为畜牧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公园建设发展迅速。福州新建或扩建江心、仓前、白马河等16个公园,40个小游园。鼓励农民办公园,新建以闽江为依托的西河公园,以表现世界风光为主要内容的左海公园以及温泉公园等5个公园,1989年得到国家绿化委员会华东6省1市绿化检查团的好评。厦门市新建嘉禾园、莲花公园、鸿山公园、皓月公园等9个公园,为“海上花园”城市增添新景观。泉州市在唐代东湖旧址新建东湖公园。漳州市新建九龙公园和芝山公园。南平市建成九峰山公园。宁德市新建戚继光公园、南漈公园。莆田市新建凤凰山公园等。在这些公园建设中,还结合环境综合治理,辟建河滨公园,小游园。至1990年,全省共有公园71个,总面积837.6公顷,年游客1628万人次。
  县城公园建设。1983年,省建设主管部门提出五年内每个县都要建成1个以绿化为主的公园,以后公园发展迅速。至1989年底,全省县城公园已发展到78处,公共绿地面积达388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88平方米。据1989年对德化、福清、东山、福安、永定、建阳、将乐等7个县城绿化检查,1982年前只有3处小公园和陵园,面积11.4公顷;8年来新辟公园14处,面积达112.4公顷,为前8年的9.8倍;1989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9平方米,其中将乐、建阳、永定、东山4县人均公共绿地已超过7平方米以上,提前达到国家远期7~11平方米的目标。
  (一)福州西湖公园
  位于福州市区西北部,总面积44.71公顷,其中湖水面积30.32公顷。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聚此,以灌溉农田,周围20余里。唐末辟为游览区,扩展为40里。五代时王延钧称帝,在湖滨筑水晶宫,建亭台楼榭,成为封建小王朝的御花园。宋熙宁间增建澄澜阁。辛弃疾曾以:“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词句赞美西湖。后因淤积,湖面日小。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徐倡导进行疏浚治理,并石砌湖岸。民国3年(1914年),辟为公园,由省盐务所拨款和农民集资共10200元,用于疏浚湖区,砌石驳岸。当时可供游览面积仅有陆地3.62公顷,除原有古迹荷亭、澄澜阁、开化寺、宛在堂等外,新增湖心、饮绿、赏雨等6个亭子。民国19年,在开化屿南筑宽8米,长139米的长堤接通湖路(即今之柳堤),增设南大门。抗日战争期间,公园受破坏。民国36年,开化寺被国民党军队占为“伤兵医院”,后又改作军械仓库,致使花木凋零,野草满园,湖面长满水浮莲。
  1950年,成立西湖公园管理所,进行修复、扩建,面积比原来扩大五倍,新建金鱼池,征购游船,征用谢坪屿、官家村建儿童游乐园、露天电影院,在小孤山建兰花圃,举办第一届菊展。60年代,改建飞虹桥,拓宽桥面,改步行桥为可通行汽车。“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红湖公园”,后被占作福州市革委会机关“五七”农场。砍伐公园树木3767株,铲除花卉、草坪,拆毁兰花圃、花丼温室和亭子,毁弃园林小品、游乐设施及各种盆景、假山。1972年7月,恢复西湖公园名称,有计划地整修和扩建亭、榭,并绿化植树。1974~1976年,投资16.8万元,修建假山喷水池、廊亭、后山道路、湖滨绿地等,投资37万元和27万元砌筑沿湖驳岸和兴建谢坪屿儿童乐园,投资290万元新建密闭式电影院。1977年投资12万元,把原来马福桥改建为花岗石结构的拱桥,改名玉带桥,造型美观,宛如玉带,中孔拱度大,侧影如月门。1979年建盆景园,有树桩、山水和盆栽植物200多盆。1982年投资27.5万元,修建旱冰场。1984年,为纪念林则徐诞生200周年,投资38.5万元,修复桂斋主厅三开间,面积150平方米,厅井布置两株桂树。用花池、置石、木雕、灰塑、墙头画等民间传统手法,富有诗情画意。庭院有小花园、假山,曲桥流水,寓意“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空间曲折多变,古朴典雅。1985年进行整治,全市军民40多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历时8个月,清淤18万立方米。并增设新景点,其中“古堞斜阳”景点获1988年省优秀设计二等奖,建设部1989年优秀设计三等奖。公园以开化、谢坪、窑角三屿组成,湖滨有大梦山、荷亭等。以柳堤、玉带、飞虹、步云三桥联接。园内有105个品种,12000多株树木及地被植物,16800多平方米草地,宛在堂、开化寺、桂斋掩映其间。布局精致,构成一幅以水饰景的优美图画。谢坪屿为儿童乐园,开化屿有盆景园、水榭亭廊及餐厅、照相馆等服务设施,窑角屿有省博物馆、电影院等。园内茂林修竹,绿荫覆盖;湖面轻舟碎影,水榭卧波。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二)福州左海公园
  位于福州城区西北隅,东邻西湖宾馆,南靠西湖公园,西接光铜路,北连铜盘路,公园用地面积39.07公顷,其中水域18.14公顷。1990年由全国十佳乡镇之一的洪山乡集资4000多万元,国家资助兴建。公园总体规划设计以五洲风光为主题,突出表现五大洲风土人情,公园布局分为大门区、欧洲区、美洲区、大洋洲区、非洲区、亚洲区、全景画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水上游览区、别墅区等。分三期工程进行。第一期工程建成用不锈钢造型呈半弧形的北大门,宽11.6米,正面书左海公园,背面书五洲风光。进入大门,广场中竖立象征世界五大洲的五组雕塑,正中为表现现代风格的中国古老太极图像。四周植17株榕树,在2.3公顷的马尼拉草坪上还植有百多株南洋杉。其中亚洲景区已建成长365米、高6.5米、宽9.3米的中国长城。在长城底下建成以《西游记》为题材的“西游记艺术宫”,利用声、光、电、烟雾等现代化科学手段建成25个场景,再现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坎坷历程,设计精巧,集艺术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
  (三)厦门中山公园
  位于厦门市区东北隅,始建于民国16年(1927年)秋,面积20.8顷(现仅存13.8公顷》,有天然山水之胜,园内分南、北、中三部分,分设东西南北四个门楼,四周以短墙围成。南部建有纪念碑,碑后为运动场。寥花溪从司令台贯穿魁星河。主景有魁星山及前道尹衙署内景点,石瘦松肥,古木苍郁,奇石巍峨,风景幽静。东侧为群众活动区,由紫薇亭、茶室、小餐厅等组成。西侧为老人休息区。中部以水为主景,盐草河居其中,溪沙、寥花两溪南北环绕,有花展馆、水池亭廊和游艇码头等。北部以前淹河为主景,为青少年活动区。四个门楼是:南门为三连三圈式牌楼,东门为牌坊式三门,北门为仿西欧凯旋门式,民国29年增辟西门,为长方形平板式。公园从筹建到竣工开放历时四年,工程费达100多万银元。园内许多项目系华侨投资兴建。民国27~34年,日军侵占厦门期间,公园遭受严重破坏。民国34~38年,国民党政府只对日伪时期破坏的几处建筑物进行维修,全部修建费为3061.20美元。
  1949年11月20日,厦门市政府派员接管中山公园。1950年在园内建苗圃。1951~1954年,陆续清理公园内河道淤泥1.47万多立方米。1956年以后维修中山纪念碑,修建花展馆、喷水池、北门桥、蔷薇亭、玻璃温室等设施及建筑。“文化大革命”期间,南半园绝大部分园林建筑及设施被毁,魁星河填为平地,围墙大部分被拆,“动物角”内动物大部分死亡,马路圈栏养猪,游艇和树木作柴烧。公园西南部也被其他单位占去一半。1977年投资130多万元在公园西南部建影剧院。1982年投资25万元在凤凰山新建儿童乐园。1983年,市人大通过决议,修复中山公园南半园,有冰厅、茶室、曲桥、廊亭等设施,重建南大门1座。1985年9月7日辟为老人乐园,投资25.8万元。同年,在南园东侧建竹亭、双层冰厅及新晓春桥,重修魁星山登山道路。在南园区中矗立孙中山先生铜像,恢复、增加服务项目,重建南园时还扩大盐草河河面,提高广场高度,并进行大规模的园内绿化。1984年、1985年修复南园总投资122万元。1987年投资2.5万元,改造西门牌坊式门楼。1990年投资30万元翻建东门茶室。
  至1990年,公园有花圃3亩,盆花1万多盆,盆景500多盆,种植乔、灌木2万多株,开放式草地3.95万平方米。园内绿树成荫,芳草如茵,花木茂盛;河道萦回,桥亭水榭,别致精巧;园林景物,高低错落,布局巧妙;天然山水、人工建筑混为一体。步人园内,园以景胜,景因园异,令人怡然陶醉。每年游人数达100多万人次。
  (四)南平九峰山公园
  位于南平市东面,与城隔江相望。面积40.67公顷,是以山陵为主体的公园,九座山峰自西北向东南重叠,最高峰海拔386.4米。古时山上有九峰月朗、猿洞秋风、三寺云深诸景,历代建有天庆阁、剑溪草堂、万福精舍、九峰书院、延平书院。相传宋代李侗、朱熹曾在延平书院讲学。山峰高峻挺拔,形势险要,明时邓茂七曾率农民起义军据此攻打延平城(南平城)。1980年辟为公园,公园依山势起伏而建,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先绿化植树造林,再加以美化,几年来共种植各种苗木200多种计8万多株,连原有松杉等树木共有12万株,已绿树成荫。园路曲径连绵于峰峦之间,道旁种植各种绿篱,亭榭楼阁错落有致,掩映于绿荫丛中。先后投资168万元,建有聚星亭、翠云亭、龙津亭、冷风阁、万福精舍、“一览江天”等16座亭榭楼阁,一组幽香苑、桂园及白猿洞,并维修了山上古塔。1982年园内附设“动物角”,计有30多种100多只动物。各企事业单位捐资36万元,建造儿童游乐场,内有许多游乐设备。园内还有许多园林雕塑小品等,并有苗圃、花圃。沿山脊石磴可上九峰顶,登临凌云阁,全城景色尽收眼底,日观舟楫,夜看明灯,令人赏心悦目。1983年投资137.3万元,在江滨公园与水南悬崖之畔,建造当时全国跨度最大的单链式柔性吊桥悬索桥,成为城市联系公园的游览步行桥。
  (五)三明麒麟山公园
  位于三明市区中部,面积40公顷,海拔262米,原名牛垄山,本是草木稀疏的荒山,因山腰一古坟发掘出“孔子获麟”碑刻,故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以造林绿化,1980年辟为公园。整个公园处在高山之中,环山建有公路直通山巅。1983年1月,装置全省第一条长292米、高差93米的登山游览索道。山巅建有一座高24.5米,宽12米的麒麟阁,钢筋水泥结构,八角六层,倚栏眺望,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公园依山形布置,建筑物高低错落,上下点缀。幽径绿荫之中,有浩然亭、聚云亭、三元亭、莲花亭、竹秀亭等,造型殊异,各成为一风景点。既不失天然情趣和传统风格,又善于推陈出新,具有时代感。山北麓凿一个面积有3亩的人工湖,湖东建一映鹤亭,五曲桥横卧水面,麒麟山倒影湖中,有“麒麟倒影”之称。湖中还特制一艘电动龙舟,供游客环游玩赏。园内还有工艺美术展销厅、餐厅、茶馆等设施,为游客服务。
  (六)邵武熙春公园
  位于邵武市区西部富屯溪南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因公园主体建于熙春山而得名。熙春山原名狮峰,海拔265米。北宋以来,文人墨客多在此游览吟唱,名胜古迹众多。宋建熙春台后,元、明、清又建成醉翁亭、六虚亭、清风亭、钓鱼台、天香阁、惠应祠、沧浪阁、灵井等,因年代久远,至1975年仅残留沧浪阁一个牌坊。
  1978年末筹建公园,规划总面积38公顷,包括外园、内园和园中园等。分为文化休息区、儿童游戏区、花丼盆景区、植物观赏区和“动物角”等5个功能分区。1981年起动工兴建熙春外园,1982年建成,面积4333平方米,铺设甬路总长230米,集精湛的建筑小品和名贵花草树木于一园。有玲珑华丽的“望江亭”,古朴大方的“樵岚桥”,构思新颖的“六曲桥”以及典雅别致的花架等,风格各异。其间,现代建筑与仿古建筑浑然一体,合璧生辉。园内甬路两侧,紫藤雪松,翠竹幽篁,垂柳花桃,依岸傍水,交相辉映。园内东端毗邻沧浪阁有一株古樟,系宋代种植。1982年兴建内园,至1989年,先后建成沧浪阁、熙春朝阳、六虚高啸、松轩茶室、惠应祠、越王台、园中园、儿童乐园、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李纲雕像等10个景点和公园大门庭院。可供游览面积23公顷,每年游客量17万人次。游人人熙春外园,出沧浪阁,漫步内园草坪,游园中园,沿途步移景异。拾级上熙春山,攀巅峰六虚亭,凭栏远眺,铁城(邵武别称)秀色尽收眼底。
  (七)永安龟山公园
  位于永安市城北,原为燕溪中一个沙洲,四面环水,因洲形如龟背隆起,任溪水高涨也不被淹没而得名。明景泰三年(1452年)设县后,明、清两代曾在此设演武场,筑千金陂,
  至今洲上还有古迹龟山庙。1978年开始筹建公园,1982年10月成立筹建领导小组,公园面积占地26.7公顷,规划分为五区:第一区为展览馆、文化区,第二区为儿童玩乐区,第三区为观赏、休息区,第四区为青年活动区,第五区为人工湖。11月全面动工。由县委领导带头,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及驻军官兵一万多人次参加义务劳动。以及水泥、钢材等物资支援,共投资90万元。1983年元旦正式开放。辟有人工湖,占地6.6公顷,湖滨绿柳成荫,花木怡人,湖畔有燕归亭、龙凤亭、望江阁,湖心有赏月岛,湖上九曲桥连接湖心亭。园内设有儿童乐园,有游艺厅、电动玩具室、旱冰场、游船、“航天飞机”等娱乐设施。1984年续建茶馆、百花园、盆景园、假山等,1986年铺设园内石板道路300米。种植各种乔灌木50多种。园内还设有花圃两处,苗圃1处。年平均接待游客22万人次。
  (八)宁德南漈公园
  位于宁德市西南部距市中心1公里的南漈山,方圆290公顷,公园面积22.7公顷。自然景观丰富,四季景色殊异。幽山邃谷,苍翠葱茏,怪石巉岩,参差错落,陡崖峭壁间有30多个石洞,一条溪涧沿山奔泻。1984年开始进行第一期工程建设,包括“南漈飞淙”、“龙湫仙境”为中心的两个景区大部分景点,已建成醉仙洞、太极洞、古柏桥、柏涧、门洞花墙、飞虹桥、观瀑亭、时芳亭、思轩茶室,陆游塑像、寿星献桃塑像,设置石椅、桌20多付,修复摩崖石刻20多处。架设险峻地段的钢管栏杆扶手,修建游览道路2800多米及多条石阶道通向新建景点。种植各种树木花丼3.3万多株,成片的玉兰、碧桃、桂花、枇杷、翠竹均已成林。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适当布置体现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充分反映亚热带南国风光。
  三、专类性公园
  本志所记专类性公园,包括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和儿童公园。
  民国16年(1927年),厦门在兴建中山公园时就计划建动物园,后因建园资金用罄,计划没有实现。迨至民国36年,在妙释寺毗邻建二间平舍,面积20多平方米,作为“动物角”,仅有4只猴子。1952年,福州西湖公园建立“动物角”,也只有金钱豹、野猪和几只猴子。1956年征用大梦山一带山地,扩建动物园,面积4.5公顷。1979年,厦门中山公园的动物角有了发展。至1990年末,福州动物园有60多个品种,300多只动物,园面积6.22公顷,以驯化熊猫驰名国内外。厦门动物角有70个品种,327只动物,禽兽舍面积2035平方米,筑园面积2535平方米。漳州市于1981年建动物园,面积2公顷,有16种70多只动物。
  福建的植物(森林)公园,有位于厦门万石山风景区的园林植物园和位于福州北郊新店的森林公园。厦门园林植物园,自1959年在万石湖水库东侧建植物栽培温室始,1960年在水库上游开辟树木园。1961年,国家建工部部长到厦门视察,确定建设植物园,据统计,1979~1990年,建设投资达493万元。福州森林公园始建于1960年2月,隶属福建省林业厅,原称树木园。1988年6月14日,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改名福州森林公园,是全国九大森林公园之一,总面积859.33公顷。
  50年代,福州在西湖公园建有儿童乐园,其他城市有的也在公园中附设儿童乐园。而儿童公园的建立,始自1981年的三明市,接着龙岩市于1984年、福州市于1990年相继建成,三个儿童公园面积合计5.11公顷。
  (一)福州动物园
  位于西湖畔大梦山麓,与西湖公园毗邻,面积6.22公顷。1952年西湖公园曾在开化寺内设一“动物角”,仅有金钱豹、野猪、豪猪及几只猴子。1956年将动物搬迁至大梦山,把环山一带的陈有定西坡园遗址、薛家池馆、萨家廉山草堂等迂回山地征用,扩大动物园,面积4.5公顷。建猴山、天鹅湖及其他兽舍禽笼和熊山等。至1966年,已拥有狮、虎、豹、孔雀及天鹅等60多种,计800多只动物。1969年12月动物园被撤销,改为市革命委员会“五七”农场。园内动物除狮、虎被上海动物园要去外,其余动物均被宰杀,作为农场食堂菜肴。大梦山则被其它单位占用。
  1972年恢复动物园,从上海要回狮、虎及一些其它动物。1973年从四川引进金丝猴和小熊猫。1976年国家林业部配给2只大熊猫。1979年修建大门。1980年投资17万元新建大象馆。1982年投资17.8万元,修建鸣禽馆、接待室、服务部等。历年都有投资增建设施,有熊猫馆、河马池、熊山、鹿苑、冷库等,还添置X光机、维修机械等设备。至1990年末,面积扩大为6.22公顷。园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高低错落,既有山野情趣,又有园林艺术,周围树木葱茏,翠竹成林,棕榈婆娑,玉兰飘香,还有花坛、假山、喷泉等园林设施。园内展出有4个纲32科60多种,共300多只动物。哺乳类动物根据其躯体结构和功能分:大熊猫科有我国特产大熊猫;大中型猫科有非洲狮、东北虎、金钱豹及云豹等;犬科有狼、狐、貉等;熊科有棕熊、黑熊;象科有亚洲象;河马科有非洲河马;马科有斑马、矮马;袋鼠科有澳洲大袋鼠;猴科有山魈、狒狒、黑叶猴、平顶猴、恒河猴;鹿科有梅花鹿、麝等;还有其他中小型兽类。鸟类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分:涉禽有丹顶鹤、白枕鹤、灰鹤、黑鹤、大白鹭等;游禽有黑天鹅、大天鹅、鹈鹕、雁、海鸥、鸳鸯、斑嘴鸭等;陆禽有绿孔雀、白孔雀、白鹇、锦鸡等;攀禽有牡丹鹦鹉、四川鹦鹉等;鸣禽有画眉、白燕、相思鸟等。爬行类动物蟒科有蟒蛇,鼍科有扬子鳄。还有其它动物。每年接待游客一百多万人次。熊猫馆则建在山顶,开辟为“熊猫世界”,占地1.5公顷。
  福州动物园以驯化野生动物驰名国内外,曾繁殖东北虎、大熊猫。其他动物黑叶猴、非洲鹦鹉、袋鼠、毛冠鹿、熊猴等也曾首次繁殖成功。大象、大小黑熊、叭儿狗、山羊、狒狒等动物都能登场为游客演出,尤以熊猫“青青”、“巴斯”的表演憨态可掬。又能在没有麻醉和强制的情况下对熊猫进行无干扰测定数据及多种医护治疗。1985年,“青青”、“涛涛”应香港野生动物基金会的邀请,访问香港4个月,在海洋公园作出色表演。1987年,“巴斯”和“元元”应邀到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表演,深受欢迎。
  (二)厦门园林植物园
  位于厦门市区东南隅的万石山风景区,自然山水景色秀丽,植被丰富,异树荫翳,绵延数里。1959年在万石湖东侧坡地建植物栽培温室300平方米和标本楼,1960年在水库上游开辟树木园。1961年,国家建工部部长到厦门视察,确定在万石岩一带建设植物园。1962年开始筹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建,1978年后由市逐年拨款建设,至1985年已初具规模,面积81.72公顷。引种热带、亚热带园林植物达4000余种,分别种植在:松杉园、竹类园、棕楠苏铁园、兰圃、盆景园、药用植物区、桉树区、多肉植物标本区、引种驯化区、荫湿植物区和展览中心(即百花厅)等十个专类园、区。这些植物既供科学研究及推广普及,又供游人观赏。1979年修建太平岩;1981年、1982年新建登山路3条1020米,石林路2条700米;1984年重新改造门庭,种植世界名丼鹤望兰、大花鹤望兰、大花萱草等。过门庭分四路人园,草地中有一株云南香樟树,是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王震于1984年2月10日种植的纪念树。另一株南洋杉,是彭真于1987年5月14日种植的纪念树。1986年新建曲桥、仰止亭、沧趣亭等,1989年辟新碑林,占地0.5公顷。据统计,1979~1990年园林植物园的建设投资为493万元。
  十个专类园、区为:
  松杉园 1978年开辟的第一个园中园,有植物3纲4目7科26属的松、杉、柏90余种,500多株。园东侧有4株南洋杉,系与厦门缔结为友好城市的日本佐世保、英国加的夫、美国巴尔的摩、菲律宾宿务市代表团种植的纪念树。
  多肉植物标本区 共植仙人掌和多肉植物500多种,9000多粒。1964年种植的“黄刺金鱼虎”,直径为67厘米,为全国仙人球之冠。
  竹类园 自1960年陆续种植有泰国竹、紫竹、琴丝竹、黄金间碧玉竹等10余属90多种,1000多丛竹类植物。
  棕榈苏铁园 自1960年以来,陆续种植有200多种、1万多株棕榈苏铁植物。名贵品种有自印度引种的砂糖椰子、三角槟榔、圆叶蒲葵等。引种驯化区自1959年建植物温室以来,陆续引种驯化多种奇花异卉和海外珍贵品种,珍
  稀树木。60年代定植的旅人蕉,现已传衍第四代。
  兰花圃 建于1979年,现有兰花250种,6000余盆。以台湾蝴蝶兰、卡特利亚兰等最为名贵。还有国外兰界垂涎的大雪素、白报岁兰,培植水生植物黄莲等。
  盆景园 有各式盆景300多盆,其中古榔榆树椿盆景树龄300年,在1979年全国盆景展览中获一等奖,并于1980年被邮电部列入“盆景邮票”发行。
  药用植物区 1979年建,有各种药用植物500多种,900余盆(株),引种成功有砂仁、槟榔、猫须草等。
  植物荫棚区 1979年建,有荫湿植物800种,1000余盆,地栽植物中有名贵的金茶花、树蕨,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百花厅 有4个展览厅,1个接待室。
  (三)福州森林公园
  位于北郊新店,始建于1960年2月,原名福州树木园。1988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改名福州森林公园,为全国九大森林公园之一,总面积859.33公顷。公园以搜集引种适宜福建造林绿化树种为主,引进部分国内外珍贵树种,是具有科学内容与公园景观的林业科研、科普宣传和教学的场所。植物品种2500多种,有南方的木棉树,北方的钻天杨,热带的南洋杉,亚热带的樟树,温带的油松和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水杉等。还有建兰、美人蕉等花卉,荔枝、芒果等果树。公园分:森林区、苗圃温室、专类园、憩息区等。
  森林区 面积647.2公顷,系60年代开辟荒山逐渐营造的,成林面积417.07公顷,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和竹林等。
  苗圃、温室 苗圃面积9.73公顷,有国内外植物品种1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900多种。从国外引进的品种100多种,其中有诺福克、肯氏、毕氏南洋杉等9000多株;有丰产速生的黄梁木、南洋楹;还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送给周恩来总理的礼品——美国海岸红杉的后代(第3代)。国内名贵珍稀树木有樟、元皮楠木、格氏栲、柳杉、水杉、黄玉兰等。温室2座,1964年、1987年建,面积1000平方米,已成功培育几百个品种。
  专业园 面积25.67公顷,有山茶园、杜鹃园、月季园、壳斗园、棕榈园、竹类园、裸子树木园、木兰园、樟园、豆(科)园、桉树园等11个专类,1230多个品种。
  憩息园 瀕临八一水库,山水相映,景色宜人。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长着一株胸围8米多,覆盖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的古榕,相传是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福州太守张伯玉手植。树下有石椅石桌。是游览、野炊、垂钓的好去处。
  公园大门 建于1987年,三开牌坊式歇山顶,重檐飞翼,朱柱橙瓦。公园由4公里长、5.6米宽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的主干道以及1.9公里长、2~2.5米宽分区小道组成路网,贯通全园。先后建有生产用房10座,总面积2346平方米,生活用房6座,总面积4403平方米。
  (四)儿童公园
  1990年末,全省仅三明、龙岩、福州各有1个儿童公园,面积共5.11公顷。厦门于1982年由儿童游乐基金会投资25万元,在中山公园的凤凰山麓兴建儿童乐园,占地5000平方米。设有空中列车等游乐设施。其他城市的公园中多附设有儿童游乐园。
  三明儿童公园 位于市区列东,1980年始建,1981年10月1日建成,总面积1.2公顷。园内植花木及竹子,绿化覆盖率达95%。并有亭、廊等仿古建筑和旱冰场。游乐设施有:小火车、电动飞船、太空飞碟、龙形过山车、激光打靶、碰碰车、电瓶车、青年赛车以及电子游戏机等。
  龙岩儿童公园 位于市区梅亭山上,原为中山公园的一部分,面积0.91公顷,1984年10月1日建成。乐园采用自然式布局,建有亭、台、楼、阁、假山、立塔等,配置花坛、花池,种植三角梅、迎春、黄杨及木棉、古樟等树木,形成一个绿树成荫的游艺场所,游览区以小道分隔。游乐设施有:电子游艺机、摇龙、地球旋转机、攀登架、秋千、翘翘板、转椅、摇椅等。
  福州儿童公园 位于市区广达路中段,面积3公顷,1990年6月1日建成。公园建筑物宛如童话中的古城堡,白色石柱撑着拱型大门,门上装饰着彩色赛璐珞拼成的动物图案。园内绿树成荫、花木遍地,园艺小品新颖别致。是一座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儿童公园。有儿童培训中心大楼,可举办科学文化知识比赛活动,如儿童写生、雪景摄影、卡拉OK大会串等。游乐设施有激光游艺厅、儿童作品展览厅、仿制蒙古包电子游戏厅,还有小火车、观览车、电动转马、自控飞碟、“万里长城”、“游龙戏水”以及变幻无穷的迷宫、小巧玲珑的十二生肖石坐骑,池上碧波荡潇,设有小船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6年。设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延彬
相关人物
邵朗霞
相关人物
吴继篯
相关人物
刘建绪
相关人物
梁克家
相关人物
蒲寿庚
相关人物
池亭榭
相关人物
侯施琅
相关人物
郑缵祖
相关人物
薛起凤
相关人物
耿继茂
相关人物
章太炎
相关人物
汪精卫
相关人物
陈炯明
相关人物
陈国辉
相关人物
卢兴邦
相关人物
陈嘉庚
相关人物
王延钧
相关人物
辛弃疾
相关人物
林则徐
相关人物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邓茂七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王震
相关人物
彭真
相关人物
张伯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邵武市
相关地名
建瓯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