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甘南州” 相关
共 833 条 17 / 56
24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自1979年起,根据自治州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牧区教育为突破口,聘请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开明、有名望、关心家乡教育、有为民族富强出力心愿的活佛、高僧、阿匍担任名誉校长,为自治州全民办学,发展民族教育创出了一条新途径。
24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从1983年以来,全州各级宗教部门大力宣传以寺养寺、农禅并重,教育寺院僧人走自食其力的路子。在宗教界上层人士的协助和带动下,不同程度的兴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手工业、印刷、医疗卫生、运输等自养经营项目,既增加了寺庙、教堂的经济收...
24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当时的宗教事务工作是和统一战线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在统战部下设宗教事务科。1963年,设立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处,夏河、卓尼县分别设立民族宗教事务科,其它各县在县人委办公室下设翻译人员1名。
24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当时的宗教事务工作是和统一战线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在统战部下设宗教事务科。1963年,设立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处,夏河、卓尼县分别设立民族宗教事务科,其它各县在县人委办公室下设翻译人员1名。
24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州的爱国宗教团体有佛教协会和伊斯兰教协会。两个协会是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全州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信教群众联合组成的爱国宗教团体组织。
24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85年12月,在拉卜楞寺院内设立了甘肃省佛学院。这所学院是在甘肃省委统战部和省宗教局的直接领导下,由省佛教协会创办的一所培养藏传佛教职业人员的宗教院校。
24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在甘南草原,藏族牧民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衣、食、住、行全靠牧养的牲畜及畜产品解决。“春乏期”是牧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春天,牲畜经过漫长的枯草期,体弱乏力,如遇低温连阴雪,灾害随之形成,牲畜大批死亡。夏、秋两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是抓膘的大好时...
24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在甘南草原,藏族牧民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衣、食、住、行全靠牧养的牲畜及畜产品解决。“春乏期”是牧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春天,牲畜经过漫长的枯草期,体弱乏力,如遇低温连阴雪,灾害随之形成,牲畜大批死亡。夏、秋两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是抓膘的大好时...
24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在甘南草原,藏族牧民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衣、食、住、行全靠牧养的牲畜及畜产品解决。“春乏期”是牧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春天,牲畜经过漫长的枯草期,体弱乏力,如遇低温连阴雪,灾害随之形成,牲畜大批死亡。夏、秋两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是抓膘的大好时...
25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藏族服饰各地不尽一致,尚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区、气候;不同性别、年龄、地位,就有不同的款式、色泽。
25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各民族在共和国成立前社会发展的差异,村落结构也不尽相同。牧区是氏族部落形式,一般三、五家,十来家人组成一个聚居点,一切事务由部落头人决定,包括牧场转移的时间、路线,摊派差役,对外交涉,解决纠纷等,对于这种聚居体,安多藏语称“代哇”。
25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信仰民俗源于古老的大自然崇拜,是人类先民认识能力低下的反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许多礼俗禁忌。
25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语,分属藏语安多方言和康方言,其中操安多方言的是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和卓尼县的部分地区,人口约有135000人,占本地区藏族总人口的59%;操康方言的是迭部县、舟曲县、临潭县和卓尼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约计有95000人,...
25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语,分属藏语安多方言和康方言,其中操安多方言的是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和卓尼县的部分地区,人口约有135000人,占本地区藏族总人口的59%;操康方言的是迭部县、舟曲县、临潭县和卓尼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约计有95000人,...
25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汉族使用的汉语属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在甘肃方言中又分为临夏话片、舟曲话片、临潭话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