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信仰与禁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79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信仰与禁忌
分类号: K892.2
页数: 5
页码: 1775-1779
摘要: 信仰民俗源于古老的大自然崇拜,是人类先民认识能力低下的反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许多礼俗禁忌。
关键词: 风俗习惯 信仰 禁忌

内容

信仰民俗源于古老的大自然崇拜,是人类先民认识能力低下的反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许多礼俗禁忌。
  —、藏族
  拉卜、再直译为“山之巅”,意为祭祀山神的地方。山神有区域、部落和村庄之分。各自均有祭祀的固定地点,所祭山神亦有其称谓,大部分在特定的一座山顶,也有在泉边、林缘的。祭祀处多有用石块堆积成丘形,四周用木栅围护,被认为是山神的居住地。甘南各地每年夏季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山神的插“箭”活动。届时各庄村、部落的成年男子跨马携帐,擎举箭牌,前往各自的“拉卜再”,点燃起各家各户带来的柏树枝“桑秀”,随燃烧的火焰,口中念诵祷词,把糌粑、酥油、鲜奶、净水等祭神供品抛洒在“桑秀”堆上,同时吹响海螺,人们高呼“拉嘉罗”(神必胜)并向空中扔撒印有吉祥符图的“浪达”(藏语意为风马),顿时,纸片纷飞,遮天盖地,接着把长约5米,绘有五彩云景的羽翅板和系着多色彩绸及吉祥羊毛的“箭”牌插入石堆,插“箭”时,僧人唪诵经文,所有的人向“拉卜再”施礼膜拜,并顺时针方向绕行,鸣枪致意,祈请山神降临,享用祭祀,保佑该地人畜平安,风调雨顺。迭部、舟曲藏族,每年八月十五日各村杀牛祭山神,每3年整个部落聚会,届时,各户聚粮钱酒食,用面做一个高二尺,有长牛角的“神”像,叫“斜角多玛”,身穿纸衣,其四周供有众多的纸剪的羊和鸡,“嘎巴”念经后,由一位反穿羊皮背心的人捧着“多玛”和纸剪的鸡羊绕屋三匝,然后,“嘎巴”颂咒于前,众助吼于后,将“多玛”恭送到神山中,在山神前,杀牛致祭毕,全村人分食牛肉乞福。
  嘛呢堆以石块垒成方形或圆台形的石堆,过往行人、口念六字真言,在石堆上添加一两块白石或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块,插以经幡,显示自己对神的虔敬和信仰。一说嘛呢石堆具有战神的象征,人们希望战神保护自己,赐予安宁幸福。
  嘛呢达日觉张挂在山隘路口,房前屋后的经幡,俗称嘛呢旗。过往行人在幡前默默祈祷,以求驱凶消灾。如果家里有人出远门,在白布或其它各色布上,印上祝愿祷词,挂在神塔、神山上,使幡旗随风飘扬,据说,每飘动一次,等于向神祈祷了旗上面的祷词一次。人过世了,为了不使他的亡魂到处游荡,早日升入天界,就在布上印超度经,拴在长杆上,立在村寨四周或房前屋后。经幡的形式多种多样,成为整个藏区的一大民俗特色,无论寺院村寨,高山河畔都能见到长条彩色经幡。
  煨桑藏地民间性宗教习俗之一。煨桑的地方是神山神坛。煨桑时,先用一大捆柏香树枝放在煨桑台上,然后,一边点火,一边口念祷词,再用干净的勺将调好的原料倒在慢慢燃烧的柏树枝上,使其产生更多的桑烟。煨桑的对象一是对战神、凶神、财神、山神、寨神、河神、林神等的祭祀;二是祷告大慈大悲的佛祖,而更多的是祝愿自己全家及亲朋好友走运,今生幸福,来世再生。所以,每逢吉日人们走向高高的神山,或在自家的阳台上煨桑,到处弥漫着松枝的清香,萦绕着袅袅的桑烟。
  祈祷藏语为“毛兰木”,被视为人与神相连的纽带。老人、苦行僧为来世祈祷。为今生祈祷的内容各自不一,诸如将要出远门的希冀一帆风顺,家有二老的祝愿健康长寿,经商的祈求财运亨通,家有病人的默祷早日康复等等。佛寺每年都有一次极为盛大的祈愿法会,目的在于祈祷人间充满幸福和平,百姓安康。
  此外,藏族还有许多较严格的禁忌。
  牧区帐房里以灶台(塔卡)为界,男左女右,绝对不能随意改变。帐房正中是佛龛,供奉佛像。佛龛前的柱子上除挂念珠、护身佛盒之类的敬神物品外,不许悬挂它物,妇女们每次打出酥油,必先往柱头抹一点,恭请神明尽先受用。无论何人,每当端起酒碗,必先用无名指沾一点,对着神明的方位弹洒3下。
  藏族认为附在人身双肩的保护神(即“灵光”),俗称命灯,男右女左,如神从一个人的身上离开了,恶魔或病魔就要乘虚而入,所以每个人时时都在保护自己双肩的净洁,尤其男人的右肩不能受到一丝玷污,最忌他人随意拍自己的肩头。
  崇尚数字“三”,敬酒不敬双杯,敬三杯;碰杯三次,每次三杯,这才是对朋友的尊重。
  禁食奇蹄类牲畜(马、驴、骡等)和有爪子的动物(狗、鸡等),也不食鱼类水生动物。
  禁止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打猎杀生,吵闹酗酒,影响圣地的宁静。
  寺庙集会或与僧人交往中,不得谈女人,进寺朝佛参观须先征得主管喇嘛同意,要脱帽,衣着得体、整齐,不能带武器,忌戴眼镜、吹口哨、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不能对佛像评头论足或揭佛像上的哈达。妇女不得入经堂,要有意避开僧人。不能从经书、袈裟等上面跨过。手推转经桶或围转寺院时,要问清这寺属何教派,朝那个方向转,决不能反转。行经寺院,乘骑者必须下马。
  一般人乘骑进村,要在庄前下马步行,遇师长、活佛也要下马致礼。
  家有病人或妇女生育,门口插柏树枝,上结一红布条,忌外人入内,尤其在夜晚。对远方来客或有要事进屋者,须在大门口烧火熏身,方可入内。
  背水的妇女如看见客人离村或村里人出远门,桶里的水装满就不必顾忌,水桶尚空,则要躲起来,也可象征性地走开一点,据说空桶不吉利。
  年轻人不可在长者面前毫无顾忌地大笑、抽烟,坐时东倒西歪,甚而高翘二郎腿,也不能把脚伸在他人面前。把腿伸向佛龛,是对神明的不敬。
  不能踩踏锅灶,尤其舟曲藏家火塘里的三角架不能轻易挪动,也不可从火上方穿过,因那是灶神所在,必须绕行。不能在火里烧肉、骨头、头发、蒜皮、甘南藏族自治州志•民俗方言志
  破布之类,怕亵渎了神灵。不能在屋内放屁、吐痰、大声呼叫。早晨忌说鬼、死人,夜间不能把门敞开,怕夜游鬼进屋。
  逢年过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新制的衣服,忌双日穿试。必须双手接递东西,以示尊敬,遇见长者要脱帽、提袖,让道,并问好。若赴宴,主人家在门口用石灰粉在地上作吉祥图案,向来客方向洒牛奶,切忌惊慌躲避。
  别人就坐,不从面前过。如要走,弯腰收起衣袖、衣角,道一声歉悄悄走过,不能拍打屁股上的灰土。进入帐房居室,依男左女右、年龄大小、长幼尊卑落坐,不能乱坐。
  自己身上的“噶乌”(护身盒)不准他人随便抚弄。不能在经书及有文字的纸和布上坐,更不能践踏。不能随意跨过他人的马缰绳及拴牛的绳子。
  放生的神牛、神羊不得驱赶,不得宰杀、使役。神山的一草一木不能砍伐。
  进入藏家要喝水时,绝不能拿碗直接在容器里舀水,必须用勺子取水,倒在碗里再喝。用碗筷讲究专碗专用,客人的碗是固定的,不能随意乱用。吃手抓肉时,给对方递刀子须将刀把子朝着对方,不能把刃部对准客人。如果你已经吃饱,主人又请用蕨麻哲则(米饭)可以分食一些,但不能吃过一半后搁下留给主人。
  与人交谈时,切忌提及家中亡故亲人的名字,也不要追问其父母的名字。
  二、回族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融合而构成的,他们世代虔诚信奉伊斯兰教,把《古兰经》尊奉为个人行为的最高准则,都遵守念、礼、斋、课、朝的“五功”和信奉真主、信圣人、信天经、信天仙、信后世、信前定的“六大信仰”。禁止吃自死物、血液、猪肉,及未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触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只有屠宰的才可食用。伊斯兰教规定:凡禽类是食谷的、有胃的,似鸡咀的可以吃;凡畜类吃草反刍的,有四蹄的,性情驯善的皆可食,反之则不食;水产唯有鲍、有鳞、有刺的鱼类可食,饮酒、赌博、拜像、求签,是一种秽行,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
  穆斯林见面时必说“色两目”,互相问候、祝福,他们大都有丰富的经商经验和才能。
  回族崇尚绿色、白色。绿色象征和平、宁静、典雅、美好;白色象征着纯洁、清真、质朴、素雅。故种植花草树木是回族的一种良好习惯。
  回族喜留胡须,老年人留三绺胡,中青年人喜蓄圈脸胡,现青年人多不蓄胡。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剃光头,不留腋毛。室内悬挂阿文书画。中老年男子喜戴石头镜,妇女喜戴耳坠、镯子。
  回族人吃馍时先掰成两半后再吃,忌抓起整块就吃。忌反手斟水;人亡不能说“死了”,常说“殁了”、“无常了”。忌张挂偶像、人像和动物画,忌妇女唾男人。
  三、汉族
  汉族以天帝和祖先崇拜为主要特征,也有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的。藏汉杂居区,随乡入俗,和藏族一样煨桑、念经,祭祀山神,去藏传佛寺转“古拉”朝佛,只是崇信程度亚于其他少数民族。各城乡奉祀的城隍、龙王、财神、二郎神以及青苗会的神祗和临潭的“十八位龙神”,因主稼穡、致福禄,故农历初一、十五上香叩头者甚众;逢庙会、龙神会、乞愿求雨的日子,唱花儿、演秦剧,酬神娱佛,以祈风调雨顺。
  农村乡间还敬城隍、土地、灶君、门神、财神、马王、瘟神和“八仙”并历史上被誉为圣哲贤才,忠孝义烈之士的关羽、诸葛亮以及明代开国将领徐达、常遇春等。举凡婚嫁丧葬、修房动土,都要延请道士占卜祈禳、念咒画符、打醮诵经、超度亡魂、看风水、择吉日。许多善男信女常有许愿还愿之举。为急事求成、求亲人病愈、求儿女、求财富,给神佛许以鸡、羊、匾额,甚至演大戏。“愿”既出口,不得不还。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南州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拉卜再
相关专题
嘛呢堆
相关专题
嘛呢达日觉
相关专题
煨桑
相关专题
祈祷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