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永安市” 相关
共 12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畜力运输扁担、箩筐运输:县内历来基本运输手段之一,辅以搭肩、腰带、绳索、麻袋,既适合田间、地头担运农作物,也可走县上省跑“挑脚”。清末、民国时期,县城和较大集镇有“脚夫行”。如今扁担、箩筐仍是农村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每个农户都备有。
2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衙设钱粮柜,掌管赋谷、兵米征收事。民国初袭清制。1933年(民国21年),县设田粮经征处,负责田赋征解。1938年秋,九江沦陷,县府流亡,机构削减,县内游击区田粮事务,先由县长派员入境办理,后由第三科或前方行署经济股综理。1945年...
3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衙设钱粮柜,掌管赋谷、兵米征收事。民国初袭清制。1933年(民国21年),县设田粮经征处,负责田赋征解。1938年秋,九江沦陷,县府流亡,机构削减,县内游击区田粮事务,先由县长派员入境办理,后由第三科或前方行署经济股综理。1945年...
4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仓廒境内官民建仓积谷,备度饥荒,古来有之。明、清时期,府、县先后建预备仓、常平仓、南粮仓、儒学仓,九江关建义仓,五路八乡建社仓。然屡兴屡废,到清同治年间大都名存实亡。
5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刑房明、清时期,县内行政、司法大权集于知县一身。明代,县署设县丞、主簿、典史佐知县分领户籍、缉捕、刑狱等事;正统二年(1437年)裁县丞、主簿,由典史兼领,嘉靖年间配刑房司吏、典吏佐之。清代设刑房,由典史率司吏、皂隶、仵作等员役,掌督捕盗贼...
6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刑房明、清时期,县内行政、司法大权集于知县一身。明代,县署设县丞、主簿、典史佐知县分领户籍、缉捕、刑狱等事;正统二年(1437年)裁县丞、主簿,由典史兼领,嘉靖年间配刑房司吏、典吏佐之。清代设刑房,由典史率司吏、皂隶、仵作等员役,掌督捕盗贼...
7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剿匪、反霸1949年5月九江解放后,县境仍残留封建地主武装、国民党潜伏特务武装和地下军等政治土匪16股,以罗其淦、孔繁德、汤昌铭等几股较猖獗,他们公开抢劫民财,滥杀无辜,扰乱社会治安;还有倪国权为首的“国防部保密局江西站九江潜伏组”和程少庭...
8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的自然灾害,历来以水、旱灾居多。在旧中国,官府虽曾施行“荒政”,但赈济不力,收效甚微。 元天历二年(1329年),境内饥甚,江州总管王大中借富户粟米以赈贫民,免富户杂徭以为息,约半年归还。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大旱,十七、十八...
9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劳动用工建国前,县内无专门劳动管理机构,劳动者自找生活门路,职业极不稳定,失业者与日俱增。据1947年(民国36年)统计,全县无业或无固定职业人员达22414人,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10.09%。 建国后,劳动用工先后由县民政、劳动、计划等...
10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劳动用工建国前,县内无专门劳动管理机构,劳动者自找生活门路,职业极不稳定,失业者与日俱增。据1947年(民国36年)统计,全县无业或无固定职业人员达22414人,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10.09%。 建国后,劳动用工先后由县民政、劳动、计划等...
11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5年11月26日九江县发生的5.7级地震及其余震的情况,以及地震对当地造成的严重灾害和人员伤亡。
12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清代进士罗大佑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在台南府任知府期间,为民除暴、安良、肃清冤案、选拔贤能、剔除弊政的业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