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永修县” 相关
共 1736 条 2 / 116
16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7年秋,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成员李柱受农工党江西省委派遣,来到县境黄老门东约2.5公里潘家垅“五一村”(原十九路军高级将领李一平躬耕隐居的庄园),以筹办农业职业学校为掩护,组建农工党九江地方组织。不几天,李应召离境,事无成就。
17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孙刘柴桑结盟抗曹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亲率水、步兵20余万(号称80万),将自江陵(今湖北江陵县)顺江东下,试图灭吴。时吴主孙权拥兵柴桑(今江西九江县境内),大将周瑜操练水军于番阳(今鄱阳湖水域)。权急召瑜还,并...
18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嘉靖六年(1527年),县衙及所属各廨共置官吏33名,其中知县1名,典史1名,吏、户、礼、兵、刑、工房每房司吏1名、典吏1名,承发房典吏1名,驾阁库典吏1名,铺长司吏1名,儒学教谕1名、训导2名、司吏1名,巡检司巡检3名、司吏3名,河泊所...
19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主要介绍了九江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举办名人资料展览、建立九江名人馆等。
20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伐战争中江西战场的关键战役之一——马回岭战役。北伐军在九江民众的配合下,通过一系列重大战役,最终在南浔线进行的大决战中几乎使孙联军全军覆灭,使江西战局大为改观,并为苏、浙、闽诸省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1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刘为泗领导赣北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寇和汉奸,推动全民抗战,成为赣北地区坚强的人民抗日武装。
22
概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永修县位于江西北部,鄱阳湖西岸,历史上曾多次更名。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有“二分山地二分水,一分丘陵五平原”之称。县治初设吴城,后因地壳下沉迁至艾城,再迁至涂家埠。1980年建设新城,县城面积扩展。全县行政区域划分为3个县属镇、17个乡,2...
23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修县汉代到一九八三年发生的各类大事记。
24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记述了永修县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就已开发。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永修县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迁。从艾邑中划出海昏,称海昏县,后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并海昏入建昌县,此后,建昌之名延续一千四百多年,直到民国三年才改名为永修县...
25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修县的历史沿革,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代,逐步梳理了该地区行政区域的变化和名称的演变。重点讲述了海昏县的设立与废除,以及建昌县的长期存在与最终改名永修县的过程。通过这一历史变迁的阐述,展示了永修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26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永修县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就已开发。行政区域在历史上多次变化,名称也经历了“海昏”、“建昌”、“永修”的演变。本文详细梳理了永修县的历史沿革,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代,逐步展现了行政区域的变化和名称的演变。重点讲述了海昏县的...
27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修县在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变化和名称演变。从西汉初设治以来,县域经历了多次变动,但自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划五乡置安义县后,至1954年县域一直固定未变。在建国后,县界进行了一些调整。调整后的县界包括与新建县、都昌县、星子县...
28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永修县在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变化和名称演变。从西汉初设治以来,县域经历了多次变动,但自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划五乡置安义县后,至1954年县域一直固定未变。在建国后,县界进行了一些调整。调整后的县界包括与新建县、都昌县、星子...
29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永修县在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域变化和名称演变。正德十三年(1518年),永修县析出安义、南昌、卜邻、控鹤、依仁五乡四十八里成立安义县。在清朝时期,行政区域有所调整,但基本保持稳定。这段文字还引用了光绪《建昌乡土志》中关于乡、里...
30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永修县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县以下行政机构基本沿袭清朝旧制。民国二十年七月一日,国民党政府颁发保甲条例及区办公处组织条例,区公所及乡镇闾邻一律改组,标志着江西省开始实行保甲制度。民国二十一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