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朱汉民” 相关
共 42 条 2 / 3
16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 类型: 正文
论文《船山于荆公、朱子“礼理之辩”互斥模式的辨正》记述了在价值层面,荆公、朱子都试图以礼理相融之径路,达平治天下之目标。但在学理的架构上,二者却均为其时代所囿,对经典中内圣外王和合之道,有所背离:荆公托古改制,舍理求礼,以刑名法度,代传心之...
1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 类型: 正文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学源流"的研究计划。该项目旨在全面研究宋学的学术渊源、形成历史、基本形态、演变发展等问题,并探讨宋学的学派、学统、传承等方面。此外,该项目还将重点研究宋学的哲学价值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前景。研究方法将采...
1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2019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19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义理之学是一种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代表了儒家义理之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在历史上,人们常将义理之学视为对抽象道理的思辨和空虚德义的体悟,认为它是脱离实际、空疏无用的知识学问。然而,对于宋代义理之学的重新诠释表明,它的本意是恢复儒学...
20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先秦文献中,“义”是指正义、道义、德义等道德概念,而“理”最初是指法则意义的客观规律。在先秦文献中,“义理”或“理义”被用来表示道义与法则的结合。在两宋时期,“义理之学”兴起,指的是一种以道德义理的诠释为重点的学术范式。然而,宋儒...
21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学的义理之学旨在创建一种明体达用、内圣外王的学说。不同于传统对宋学的批评,宋学学者关注道义与政治治理的统一,重振儒家道义价值,并致力于解决经世之学、治国平天下的问题。宋学学派的学术主旨各有不同,但他们共同追求的是明体与达用、创通...
22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学的义理之学旨在创建一种明体达用、内圣外王的学说。宋学学者关注道义与政治治理的统一,在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方面做出努力。宋学包含经学、史学和文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明体与达用、内圣与外王的双重功能要求。经过宋学学者的努力,经世致用...
2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该书是收录了许多活跃在海内外的韩国、日本和中国朱子学专家在2016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百年东亚朱子学研究的重要突破,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
2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报道了厦门(同安)首届国际朱子文化节暨厦门(同安)朱子书院开院仪式,介绍了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并介绍了中国朱子学会会长、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为朱子书院揭幕的情况。
25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报道了由朱子学会主办的“‘朱子学的当代传承’学术研讨会暨朱子学会换届大会”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120多名朱子学研究专家参加,主题为“朱子学的当代传承”。会议期间,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发表了80多篇...
26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篇文章记述了朱熹以理释仁的路径和意义的情况。其中包括儒家经典诠释中的“礼—仁—理”、以理释仁的本体诠释路径、天理论仁学的思想史意义等。
2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阶段:礼(周公)—仁(孔子)—理(朱熹)。礼乐制度文明是中国儒教文明的基础,孔子创建了仁道精神,朱熹完成了天理论。在汉唐时期,“周孔之道”以典章制度之“礼”为主体,并以《六经》为中心;宋代起,...
2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儒《四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和中国思想史的重大转型。宋儒将“仁”纳入以“理”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并将其视为普遍、永恒的宇宙精神。这代表了儒学从原始形态逐渐转变为理学化的新学术形态和思想体系。在理学体系中,“仁”的意义逐渐发生了重要变...
29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儒将原始儒学的“礼—仁”纳入到天理理论体系中,引起了儒学学术体系和思想体系的重大变化。评价宋儒天理化仁学时,应该肯定其在儒学史上的积极意义,强化了儒家仁学的哲学意义。宋儒推动了仁学的发展,理性化了仁爱情感、普遍化了仁义原则,将仁...
30
知识出处: 朱熹的思维世界 | 类型: 参考文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