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理论仁学的思想史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875
颗粒名称: 三、天理论仁学的思想史意义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053-0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儒将原始儒学的“礼—仁”纳入到天理理论体系中,引起了儒学学术体系和思想体系的重大变化。评价宋儒天理化仁学时,应该肯定其在儒学史上的积极意义,强化了儒家仁学的哲学意义。宋儒推动了仁学的发展,理性化了仁爱情感、普遍化了仁义原则,将仁道观念形上化,并建构了包括理气论、道器论、理一分殊论、心统性情论、格物致知论在内的哲学体系。
关键词: 学术体系 儒学 天理化仁学

内容

宋儒将原始儒学的“礼—仁”纳入到天理论体系,导致儒学的学术体系、思想体系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应该如何理解、评价这一思想改变?这里,我们主要是从儒学史演变发展的评价尺度,对宋儒的天理化仁学作一粗略探讨。
  从总体而言,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宋儒的天理化仁学在儒学史上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表达了儒学演变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升与哲学建构。宋儒天理化仁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强化、提升了儒家仁学的哲学意义。当然,儒学本来就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全面涉及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价值、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的文明体系,它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全体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信仰、道德、审美、政治、法律、经济、教育、习俗等各个方面。因此,儒学是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的全体大用之学,是集中代表中华文明、东亚文明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学科。②虽然儒学并不能够等同于哲学,但是哲学确是儒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维度、精神维度。因为儒学是一门全体大用之学,而深入探讨形而上之体与形而下之用关系的哲学化儒学,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思想维度。宋儒推动了仁学的重要发展,使仁爱情感理性化、仁义原则普遍化、仁道观念形上化,最终推动了仁学的哲学化。从价值体系来说,仁、仁义并没有发生重要变化,但是宋儒已经将这一套价值体系奠定在坚实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宋儒建构的新儒学,是一种包括理气论、道器论、理一分殊论、心统性情论、格物致知论的哲学体系。应该说,宋儒将原始儒学的礼、仁,统统纳入到理学体系之中,大大提升了儒家的哲学意义。
  其次,宋儒天理化仁学的重要贡献,就是强化、提升了儒家仁学的信仰功能。周公制礼作乐而创造礼乐文明,但是礼乐制度必须依据于天神、祖宗的宗教信仰;孔子以礼归仁而创造了道德文明,从而淡化了三代的宗教信仰,而强化了道德主体意识。但是,儒家礼乐文明不能够仅仅建立在这一道德主体意识的基础上,还必须依托在终极实体的信仰基础上。所以,两汉儒家通过回归上古三代的方式,建立一种对天道、天神信仰的文化体系,但是这一神秘化信仰逐渐受到具有理性精神的儒家士大夫的怀疑。所以,宋儒需要重建一种理性化的道德信仰,他们不仅将仁义与天理连接起来,而且将仁、理归结为一种最高意志、最终目的的“天理”“天地之心”,以强化仁学的信仰功能,解决仁义道德的终极意义问题。所以,宋儒强调仁义不仅仅是一种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道德原则,而是具有更加神圣的信仰意义。宋儒将“仁”看作是“天地之心”,他们论说天理、仁的目的性,如《朱子语类》载:
  道夫言:“向者先生教思量天地有心无心。近思之,切谓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若使其有心,必有思虑,有营为。天地曷尝有思虑来。然其所以‘四时行,百物生’者,盖以其会当如此便如此,不待思惟,此所以为天地之道。”……“如此则《易》所谓‘复其见天地之心’,‘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又如何?如公所说,只说得他无心处尔。若果无心,则须牛生出马,桃树上发李花,他又却自定。”①
  朱熹认为“仁”“天心”既是无心的,没有人格神的那种思虑营为;又是有心的,体现着宇宙精神“自定”的目的。此即如朱熹所说:“天地之心不可道是不灵,但不如人恁地思虑。”②仁道经过这一种“天理”“天地之心”的超验化提升,就具有更加神圣性的信仰意义。朱熹要求个人由外到内均要保持对“仁义”等天理的虔敬态度和信仰精神,保存“对越上帝”敬畏心理,即所谓“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这显然是一种精神信仰的要求,这一种要求其实是强化了儒家仁学的信仰功能。
  可见,宋儒以理释仁,使早期儒家仁学的意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宋儒不仅使儒家的价值意义能够奠定在坚实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同时还使得原来的道德之仁具有了更加神圣的信仰意义。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朱子学年鉴.2020》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以礼释仁的路径和意义》《2020年度欧洲朱子学研究综述》《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汉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