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595条
析出资源
1493条
图表
50条
人物
29条
机构
2条
事件
3条
作品
15条

检索条件

与 “朱子” 相关
共 1595 条 1 / 107
1
资料类型: 图书 | 责任者: 朱茂男 ; 方彦寿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2
资料类型: 图书 | 责任者: 朱茂男;方彦寿 ; 吴吉民;罗小平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
3
资料类型: 图书 | 责任者: 朱用纯 ; 颜之推
本书汇集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三部古代家训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4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世人应尽孝父母、祭祀祖先、敬奉圣贤。由后人选择、由朝廷颁布那些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贡献特别大者,闽北就有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胡安国、李纲、真德秀、蔡沈九人,加上闽东、南的黄榦、陈淳、蔡清、黄道周四人,金门朱子祠张品端摄理学是传统...
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道德哲学的研究范畴与伦理学相近,都是对善恶、对错、仁爱、正义、智慧、诚信等范畴进行系统的研究。朱子理学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统治思想,其道德哲学无不渗透到社会伦理的方方面面。我们认为朱子的善恶观和朱子的五德论(仁、义、礼、智、信)构...
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善恶问题是道德哲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朱子理学中的理、气、性、命、心、仁等核心概念都包涵对善恶的讨论。一方面朱子的善恶观主张从宇宙本体论角度看善与恶的问题,全面具体地论述了善恶的来源以及善和恶的关系。另一方面朱子的善恶观也从传统的心性伦理角度看...
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中国传统思想对善和恶的探讨多围绕社会道德和人性善恶展开,而人性和社会道德则更多是善恶在社会伦理上的具体表现形式。朱子的善恶观贯穿了其宇宙本体论、理气论、心性论等理论,是朱子教化思想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从宇宙本体论角度和心性伦理角度全面认...
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对探讨朱子善恶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关系尤为重要。朱子善恶观是宋代理学最具代表性的善恶观之一,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同时也受到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而形成。《
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周易》以“阴阳”的概念释善,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善源于天道,且由阴阳运行变化逐步衍生,天道赋予人的“善”通过人性得到完成和显现。朱子将仁解释为无私心、好恶当于理且得其公正。具有了仁也就具备了判别善与恶的能力,仁为善之最高境界。道家以“...
1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周易》中对善恶的讨论多与道德相关,其中也体现在追求内圣外王的道德修养过程中。“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⑧是个人在通过修养的提高来践行“善道”,即“内圣”的过程。“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
1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周易》朴实的教化思想强调对善性的积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通过善恶积累的理论来强调善性的养成,以此积善成德。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主张举善而教、择善而从之。“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贴切展现出孔子教化思想中对善迫切渴...
1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中国传统善恶思想包括宋代理学善恶观的鲜明特点是朱子善恶观形成思想脉络的直观体现。另外,佛家的善恶思想也对朱子善恶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朱子早年思想脉络中充满了对佛学和儒学两条相反相成思想路径的冲突。然而佛家在社会现实生活观念中倡导消极的修来...
1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1.宇宙本体论角度的善恶观,2.心性伦理角度的善恶观,3.朱子善恶观与教化哲学。
1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善恶观不仅以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善恶观为思想土壤,更在周敦颐、二程等人关于善恶本体论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理学善恶观。朱子的理学善恶观详细地探讨了善恶的来源、理气的辩证关系、善与恶的关系等,这些都是通过宇宙本体论角度的思考而形成...
1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虽言心性之善恶,然此“心性”并不同于朱子心性论哲学之“心性”,是侧重从与人心、人性和社会伦理道德相关的角度探求善恶。朱子的善恶哲学除了系统地围绕宇宙本体论展开对善恶本身的讨论外,对心性伦理角度的善恶也有丰富的阐述。朱子承袭并发展程子“性气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