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抚州” 相关
共 2287 条 106 / 153
1576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1958年9月26日至10月12日,为配合洪门水库工程,发掘了明代朱厚烨(益庄王)及妻(妃)王氏、万氏的墓。这座墓在南城县洪门镇长塘村北面约二百米的小山上。墓门外有砖彻封门墙(即金刚墙)四道。在第二道墙顶有女陶俑五个,第三道墙顶又有陶俑三十...
1577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南城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省18个建县历史最早的县治之一。县治在汉、晋、唐时期几经变更,至北宋元丰八年(1085),定为现址。有关城垣,县志最早记载的是,唐乾符三年(876年)建筑县城,城区东...
1578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南城东联福建,南下广东,为古代东南要冲,“扼五岭之咽喉,控三吴之襟带”,为“披甲胄的必经,用兵者所必得”之地。早在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开始建县时,人们就在这武夷山西麓的丘陵地带垒石筑城,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579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南城县新丰镇汾水村,距县城24公里,是县南部的一个丘陵地区。四面环山,形似“五马攒槽”。环山之水聚成两条小溪,穿过村中,汇于屋后,曲折西流盱江。当你走进汾水村,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幢幢高大的青砖灰瓦房,造型各异的门楣,素底黑字的大石匾,雕刻着各...
1580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从京福高速公路南城县城东约12公里段的一高处向西眺望,你会看见一个古色古香的房屋隐约进入眼帘,这就是南城县天井源乡尧坊村“船形古屋”。“船形古屋”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约10亩,房屋高6米以上,砖木结构,一进三厅,每厅三层,共108间。
1581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磁圭,居临川、宜黄、南丰、南城交界处,今属南城县株良镇管辖。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东阳在《复古亭记》中对磁圭的位置是这样描述的:“北阻芙蓉峰又北为临川,西厄连珠峰又西为宜黄,南连军峰属于南丰之境,东荆灵峰北迤,中通一径达于南城,四达之会也”...
1582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源头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村中居民以吴姓为主。自宋以来,吴氏人才辈出。据南城县志介绍,宋淳熙年间,源头东坪有一对吴氏兄弟,兄名伸,字子直,弟名伦,字子常。吴伸把儿子吴振送到朱熹门下当学生,从其游。在《朱熹文集》中存有朱子与吴振信两封。
1583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上唐镇是南城县古镇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建村史。古代村落以刘家塘为中心环塘而建,后逐步向外围扩展,特别是清代李氏“十记十号”的建设,使上唐圩的建设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584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南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南城人民具有革命斗争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南城县城的进步学生带头响应,发起各界人士成立“‘五四’运动后援会”,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革命斗争。从此,马列主义开始在南城传播。
1585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南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南城人民具有革命斗争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南城县城的进步学生带头响应,发起各界人士成立“‘五四’运动后援会”,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革命斗争。从此,马列主义开始在南城传播。
1586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明正统十三年二月,福建爆发了一场震撼全国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就是邓茂七。
1587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清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13—1864)的太平天国革命中,江西是太平军向清朝统治者进行猛烈冲击的重要地区。太平军在江西,除南昌、赣州等10余县府未攻破外,先后攻下了60余县,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
1588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渭水桥位于徐家乡潭市桥偏东二公里。1932年红军在此阻击国民党驰援金溪许克祥部。是役《周恩来选集》中称之为“南城战役”。渭水桥阻击战,红军取得歼敌千余名,缴获步枪千余支,机枪十余挺的重大战果。
1589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黄狮渡位于南城县(原属金溪)沙洲镇黄狮村,建于1964年7月。“黄狮渡大捷”是红一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之金溪战役中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南城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大捷,在黄狮建有纪念碑一座,上镌有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590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长源庙阻击战旧址位于南城县沙洲镇境内,这一带,群山起伏,纵横交错。1932年11月至1933年1月间,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指挥的红一方面军在南城接连进行了渭水桥、黄狮渡、长源庙三次战斗。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