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长相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31
颗粒名称: 峥嵘岁月长相忆
分类号: D02
页数: 3
页码: 125-127
摘要: 南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南城人民具有革命斗争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南城县城的进步学生带头响应,发起各界人士成立“‘五四’运动后援会”,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革命斗争。从此,马列主义开始在南城传播。
关键词: 革命运动 革命斗争

内容

南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南城人民具有革命斗争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南城县城的进步学生带头响应,发起各界人士成立“‘五四’运动后援会”,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革命斗争。从此,马列主义开始在南城传播。
  1926年,在国共两党领导和推动下的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同年9月14日,国民革命第14军赣东特遣支队攻占南城。9月下旬,共产党员刘家瑞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政治特派员的身份到南城开展革命工作。10月下旬,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等群众团体先后成立。
  1927年1月初,刘家瑞调离南城。1月中旬,中共临川支部派遣临川第三师范学生宁元勋、刘克昌、邓元庆等三名共产党员(均系南城籍)来到南城,建立了中共南城县小组,宁元勋为组长,隶属于中共临川支部领导。宁元勋来南城后,任国民党南城县党部青年部部长。他吸引和组织进步青年,成立“列宁主义研究会”,并很快在这些青年中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1927年2月,成立中共南城县支部。
  1928年8月,共产党员卢春生从临川来到南城黄狮渡一带开展革命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黄狮渡党小组。组织进步学生到贫苦农民中宣传革命道理,并设法与赣东北苏区取得联系,积极配合开展革命工作。
  1929年初,中共信江特委派吴先明等人来到南城、资溪、黎川交界的山区开展革命活动,12月,建立中共小竺支部。1930年初,廖东海(原名李树华)、方志纯、周振华等人由余江来到南城、金溪、资溪交界的黄狮渡、珀玕、高田、南山、墩头等地秘密开展“上名字”运动,发展党员。
  1932年11月至1933年1月间,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指挥的红一方面军在南城接连取得渭水桥、黄狮渡、长源庙三次战斗的胜利,为金南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1933年2月初,邵式平率领红军再次攻占资溪,并随之派人来到南城与金溪的边境地区开辟根据地。不久,中共金南区委成立,隶属中共资溪县委领导。
  1933年2月12月,赣东北苏区领导人邵式平到南城、金溪、资溪三县边境地区视察工作,并在欧溪桥召开苏区工作会议。会上,邵式平提出在金(溪)、南(城)、资(溪)三县边境地区建立金南特区。3月1日,中共金南特区成立,区委设在水口村。
  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攻克黎川。随之建立了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为了打通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苏区的联系,1933年初建(宁)、黎(川)苏区党组织派贺来龙、贺洪标等人到南城硝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4月,建立了中共硝石区委,由贺来龙、贺洪标、赖保秀先后任区委书记。10月下旬,硝石区委在龙湖王坪召开代表大会,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在会上宣布了省委关于建立中共建东县委的决定。
  1930年9月24日,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率部攻占南城县城。翌日,在天一山召开有3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南城县县城苏维埃政府,娄黑仔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军主力转战南城,取得了“南城战役”和黄狮渡、长源庙等战斗的重大胜利;第五次反围剿中著名的“硝石战斗”就发生在南城的硝石镇。南城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南城有苏区老干部和红军失散人员200多人,有名有姓的烈士330人。南城现存的革命旧址有金南苏维埃政府、危家祠堂(毛泽东旧日居)、半山亭革命纪念地、黄狮渡大捷纪念碑等。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